印度是参与国际组织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做联合国志愿者是年轻人增加在国际机构中任职经验的方法。印度历届政府均把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其开展联合国外交的重要目标,鼓励印度年轻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士到联合国任职。......
2023-08-04
作为中国主动发起的一个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就可以被看作是全球治理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发展中国家提升自身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以使自身利益可以在全球治理的进程当中得以维护的需求。尽管全球治理的发展大大提升了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但不可否认主权国家仍然发挥着不容置疑的主导作用。但是,各国之间在权力分配上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在全球治理当中并不是所有国家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一样的,因此全球治理进程既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全球权力分配的过程。[16]全球治理制度也就必然反映出各个国家的权力在全球层面上的分配,也就是说国家权力的大小是决定该国在全球治理制度当中所发挥的作用的主要因素。当前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国际制度也就自然成为主要维护发达国家利益的工具,而发展中国家则往往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以“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支点的亚投行为例,该机构旨在为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对于某些国家而言,基础设施建设是其最为迫切的需求,而资金则往往又成为制约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相比之下,中国有能力也有意愿为这些国家的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当前亚洲地区的经济治理模式是由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所主导的,而这些机构则被美日等发达国家所垄断,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合理的资金需求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满足。面对这种问题,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也只能依靠自身,建立由发展中国家所主导的新的治理机制。亚投行成立的意义就在于推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利用更加广泛的市场机制来解决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的问题。[17]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适时地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迫切愿望,即中国推动全球治理深入开展,从而可以更加广泛地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一倡议中,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这种命运共同体不仅包括亚洲国家,也包括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不仅包括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发达国家。命运共同体思想集中体现在“一带一路”所倡导的互联互通当中,这种互联互通涵盖了欧亚大陆、非洲以及太平洋国家,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基础,而实现互联互通则是要构建基于基础设施、制度规章和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全方位链接,发展四通八达的海、陆、空基础设施网络,从而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18]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还强调包容性原则,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尽量同当地已有的各种制度相兼容,而不是“另起炉灶”。二是包容域外力量,不刻意排斥美日等大国的势力。[19]例如尽管美国对待亚投行的态度并不友好,但是这一机构一直对于美国的加入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而这一机构中的现有成员也包含了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其主要功能集中在经济、金融和投资等领域,而亚投行也是一个多边投资银行。但是随着这一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不断增强,而其引领全球治理的角色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中国为全球治理提出“善治”方案,为国际合作贡献中国智慧所做出的努力。[20]在未来这一倡议很有可能会随着国家间合作的不断深化而超越经济领域并深入更加敏感的政治和安全等领域,从而实现中国所提出的“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同共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目标。[21]亚投行的顺利运作则证明了多边主义的可行性,也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在未来需要在多边主义的框架下进一步推进。未来的“一带一路”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地制度化,以建立多边主义的国际制度作为主要目标,从而实现对于现有的全球治理机制的有效改革并且推动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规范的出现。
有关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的文章
印度是参与国际组织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做联合国志愿者是年轻人增加在国际机构中任职经验的方法。印度历届政府均把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其开展联合国外交的重要目标,鼓励印度年轻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士到联合国任职。......
2023-08-04
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学院为美国和世界政坛输送了大量的政治人才,其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特征值得参考和借鉴。这便是肯尼迪政府学院的雏形。当时的师资主要是从哈佛大学政府系和经济学系调入的,1937 年迎来第一批学生。1966年,为了纪念被刺身亡的肯尼迪总统,学院改名为肯尼迪政府学院。迄今为止,肯尼迪政府学院也已经成为著名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坐拥15所研究中心和机构,30多个决策教育和学位项目。......
2023-08-04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有很多理念和做法值得中国大学参考。中国大学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工作,肩负着新时代中国全球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必须通过国家顶层设计在战略层面上进行推动。根据目前中国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依托于现有学科设置体系的现实,中国大学可以在招生、学位授予等方面逐步进行适度创新。这要求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必须回应这一时代主题,积极提升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能力。......
2023-08-04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大为提升。然而,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却与我国的国力及国际社会并不匹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加强对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因此,中国也应提高赴国际组织工作人才的相关安家、养老、保险等各项待遇,解决其各项后顾之忧。......
2023-08-04
按照该报告的定义,全球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或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在全球层次上,它涉及非政府组织、公民的迁徙、跨国公司以及全球资本性市场。在该报告中,全球治理产生的背景包括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相互依赖,个人取代国家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共同关注和共同命运将人们联系在一起,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一体化的全球市场等。......
2023-08-04
就第一种渠道而言,高校要加强对于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重视,在学校内部建立明确的选拔、考核、评价体系,着重培养既具备全球关切和中国情怀,又精通语言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这方面,国家需要加强相关的人事信息推送机制,对各类国际组织中国籍人员聘用和在职情况有所统计。......
2023-08-04
[11]第二,以大学为平台,提升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质量。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中国情怀和世界视野。高校在培养全球治理人才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气质和中国元素,要坚持继承、发扬、融合的基本立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工作,将之置于全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地位。......
2023-08-04
一个国家拥有国际公务员的职位和数量无疑是其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2009年印度外交官沙希·塔鲁尔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此外,当今就职于国际组织的印度人不在少数,他们当中不仅有普通员工,也有诸多国际公务员高官,如时任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行长查克拉巴蒂、上任英联邦秘书长夏尔马等。世界各主要大国在联合国秘书处工作人员统计......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