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经验与实践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经验与实践

【摘要】:中国提出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并且强调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12]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将会对全球治理局面带来巨大变革。

面对当前全球治理中的种种瓶颈,各国越来越需要加强相互间的协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身狭隘的利益诉求。国际关系学者巴里·布赞(Barry Buzan)等人将当前世界政治中所呈现出来的全球化进程称作“去中心化的全球化”(decentred globalism),它意味着全球变化的结构不再仅仅是局限于一小部分的国家,而是越来越分散化。在这种世界上,支撑全球结构的权力模式将会变得比先前更加均衡,也就是说传统上的“大国”的优势将不再那么明显。[7]这就意味着在这种全球化的模式当中,将有可能存在着若干的大国,它们在一个更加区域化的国际体系当中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布赞等人特别指出,在这种全球化模式当中以往受到西方霸权国家所压制的那些大国——如中国和印度——将会重新崛起并发挥自身的作用,而作为当代全球霸权国的美国在道义上和政治上的权威则出现了衰落。[8]这也就意味着以往那种通过谋求权力优势来维护支配地位的模式将日趋式微,而以权力的流散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全球化进程则正在开启。

无论全球化进程是否会按照布赞等人所设想的那样前行,他们所提出的新兴大国的崛起以及西方大国的支配地位的衰落却是当代世界政治中不争的事实。有学者将当前全球治理中所出现的问题称为“全球治理赤字”,即在当代的全球治理机构当中,由于非西方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的缺失而导致这些机构的无效性甚至是失败,或者也可以说,由于传统的大国协调在当代世界政治中已经难以继续发挥作用,以往依赖于这种协调关系所运行的国际机制也就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9]因此要推动全球治理进一步深入有效地开展,仅仅凭借西方大国自身的能力已经显得难以为继。作为全球治理进程中的“后起之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特别是在填补这些“全球治理赤字”方面,中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受到自身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中国对于全球治理的需求并不强烈,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其他社会各界对于这一词语都感到比较陌生。中国真正参与到全球治理进程中应当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而那时中国的主要需求则集中在(即使在当前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如此)经济治理方面。至于官方正式使用“全球治理”这一术语,则可以追溯到21世纪,特别是21世纪的第2个10年。中国提出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并且强调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也首次进入了中国的官方报告中。中共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则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放到了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如在阐述“中国梦”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同”“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等。[10]所谓命运共同体,是指由诸多存在着差异的国家和民族所组成的命运攸关、利益相连、相互依存的国家共同体。[11]它是一个具有中国智慧而又蕴含了中华文化的概念,它关注的重点在于自我和他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同强调个体性和支配的西方文化不同。在这种关系中自我同他者应当处于一种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状态,而不存在谁支配谁的问题。要实现命运共同体,各国间则需要在五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建立平等相待、互谅互让的伙伴关系,二是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三是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四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五是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12]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将会对全球治理局面带来巨大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观念上的变革,即中国推动了全球治理观念的创新。二是制度上的变革,即中国推动了各种全球治理制度的发展。就前者而言,如前所述,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所倡导的是一种“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而这背后所蕴含的是一种“和谐世界主义”的思想。同西方的世界主义不同,和谐世界主义强调实践的结果,即某一种实践可行与否首先要对其进行评估。如果这种实践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动荡或秩序混乱,那么就应该缓行。另一方面,和谐世界主义倡导一种中国式的整体主义的国际观,从而突破了将国家作为“原子”看待从而导致国内与国际对立的西方式的国际观。这种国际观蕴含在中国的传统思想当中,如中国古代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将秩序和伦理观念先从个人推向国内,最终再推向国际,从而实现了从个人到国家再到世界的有机相连。[13]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反对西方国家动辄以制裁等手段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又尊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权威,就是这种国际观的典型体现。就后者而言,中国积极推动G20和金砖国家组织等机构在全球治理当中的作用,从而弥补了G8等传统上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治理机制的不足。这实际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所发起的国际合作机制已经成为全球治理当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在这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则是2009年形成的金砖国家首脑峰会以及于2013年由中国正式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5年12月正式成立。[14]但同时,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方面也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而这也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中国主要关注全球经济治理,而对于政治和安全等领域的治理的关注度显然不如前者。作为发展中国家,关注全球经济问题从而推动自身的经济发展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也必然要求中国在其他领域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当前部分中国学者开始倡导“创造性介入”或“有条件的、合法的介入”等理念,实际上就是关注到了中国需要在全球政治与安全治理当中扮演更加积极主动的角色。第二,当前的全球治理制度同中国所倡导的全球治理理念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矛盾。如前所述,中国所倡导的是一种以平等和相互尊重为基础的治理理念,而当前西方国家所主导的全球治理制度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强权政治色彩,这种理念和现实之间的差异就导致全球治理的实际效果同中国的预期设想相距甚远。[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