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律师的代理能力及相关要求

律师的代理能力及相关要求

【摘要】:律师的代理能力是律师与委托人建立关系以及关系存续的重要基础。在不同的法制语境中,律师职业伦理规范对于律师的代理能力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具体而言,律师的代理能力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法律知识和技能。我国建立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与律师执业前实习制度、执业前集中培训制度、律师继续教育制度等都是保证律师具有相当的代理能力的重要保障。律师进行案件的代理必须具有所接受案件需要的业务能力。

律师的代理能力是律师与委托人建立关系以及关系存续的重要基础。在不同的法制语境中,律师职业伦理规范对于律师的代理能力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

在美国,根据美国律师协会《职业行为示范规则》的规定,律师应当为委托人提供称职的代理。称职的代理要求律师具备代理所必需的法律知识、技能、细心和准备工作。具体而言,律师的代理能力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法律知识和技能。在特定的事务中,决定律师是否具有必需的法律知识和技能的相关因素包括:有关事务的相对复杂程度和专业化性质,律师的经验,律师在相关领域的训练和经历,律师能够对该事务进行的准备和研究,以及将该事务介绍、咨询于一位在相关领域已经能够提供称职代理的律师或者与之合作的可能性。在许多情况下,一个综合执业者的精通程度就能符合该要求。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在特定法律领域的专业知识。②细心和准备。对某项特定事务的称职处理,包括对该问题涉及的事实和法律因素所进行的调查和分析,对达到称职执业者标准的方法和程序的适用。这同样包括充分的准备。所需的注意和准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所涉及的是什么事务。大额诉讼和复杂的事务通常比不太复杂和不太重要的事务更加需要充分的对待。③称职性的保持。为了保持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律师应当与法律和法律服务的变化并进,参加继续学习和教育,并遵守律师应当遵循的关于继续法律教育的所有要求。[1]

在中国,按照学者的总结,律师的代理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法律能力。法律能力是指律师执业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在我国,律师执业必须具有司法行政机关颁发的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我国建立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与律师执业前实习制度、执业前集中培训制度、律师继续教育制度等都是保证律师具有相当的代理能力的重要保障。②业务能力。律师进行案件的代理必须具有所接受案件需要的业务能力。在我国,律师没有严格的执业范围的限制,但并不是一个人成为律师后,任何案件都可以接受。现代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律师代理业务内部的专业化程度也不断提升。有的律师擅长刑事辩护,有的律师擅长知识产权业务,有的律师专长于海商法律事务,律师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③道德能力。一个律师虽然具有法律上的能力,也具有业务上的能力,如果没有道德能力,也是无法有效办理案件的。这里所讲的道德能力是指律师应当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具有法律职业基本的素养。道德能力有很多表现,集中起来概括为一点,即诚信。④身体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是律师执业的重要条件。律师接受案件的时候,如果自己的身体条件不能满足当事人案件代理的要求,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拒绝接受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