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设梯度式的问题情境,通过问答形式来探索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巩固提高阶段应该是一个并不只限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更在于学生学习、思考、应用知识等能力提升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既可以使用各学科的素材,也可以使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
2023-08-04
(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学生代入某个角色或某种环境中,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自己内心想法的一种情景模拟活动。简单来说,情景模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将学生安排在教师模拟的环境中,并制订出一套与之前课程内容相关的情景扮演项目,要求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现在认知状况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角色扮演这样有趣的方式是他们喜欢的,特别是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相对较小,角色扮演的方式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角色扮演法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是教师进行形影的设计,给角色一个复杂的环境,然后通过安排学生进行相关角色的扮演来体验,让学生通过这种直接代入的方式进行直接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安排将角色的定位进行设计,进一步设定角色,让角色处在一个相对复杂的情境当中,这样学生的思考会更加深入,同时也会引发更多的思考。在借助角色扮演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心中要有规划。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心中有“三维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整个过程的方向引领,只有不偏离方向,才能井然有序地实现教学情境创设的价值和意义。在整个情境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标,避免教学方向的偏差,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意境和情感是情境教学的依托。一般来说,教师会在学生面前利用各种方式表现情境,让学生接受最直接的印象,刺激学生的情感,同时提升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在角色扮演这种方式作用下,学生能够乐于接受新知识,同时通过扮演过程的反思,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的生活情境、学生自己想象的情境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创造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觉得这些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现在所做的是可以在生活中继续使用的。
(二)影像资料法
影像资料法的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呈现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在进行播放资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着重关注资料中的某一部分,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看资料。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必要的教学前准备。图例也是一种展示方法,它的表达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所要表现的趋势、总量、时间等条件都一目了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对呈现的内容重点能够很快地获取到并且理解。因此,将图当中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已经是学生必不可缺的一项能力。图例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教材上所附的插图、官方数据图、漫画,以及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草图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的音视频,在教师讲解的指导下,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共同进步。
(三)分组讨论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分组进行交流和沟通。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在小组内部或小组之间通过交流分享自己的所得。分组的方式不是唯一的,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如可以为了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力量均衡,每个组当中包含相对优秀的学生和暂时还比较落后的学生,利用学生之间的差距促使组员之间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教师可以让暂时还比较落后的学生能在组员的帮助下有所发展,并在小组合作中发现其优势,增加其合作的力量。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讨及小组和小组之间发生竞争的时候,一部分学生可以看清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另一部分学生也可以发现自己的短处,从而避免,这样的方式会使团队中的所有人在不同层面都得到发展。
小学数学学习基础应该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当作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运用的重要部分,教学目标不仅仅作为教师备课的主导方向,而且作为学生和教师共同的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提供更多机会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小学数学课,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而不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合作交流中创设情境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思考,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学生对于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在选择创设小学数学课教学情境的方法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以下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教师的状态和学生的心理;另一方面是相关的硬件条件是否匹配预设。只有选择有效的方法,才能让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中得到更好的发挥。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方法,利用适宜的方法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
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的文章
(二)创设梯度式的问题情境,通过问答形式来探索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巩固提高阶段应该是一个并不只限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更在于学生学习、思考、应用知识等能力提升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既可以使用各学科的素材,也可以使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
2023-08-04
数学故事是极好的学习资源,且数学故事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学习动机形成的良好源泉,所以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应遵循学习兴趣的诱导性原则,使数学故事充分发挥作用。(三)学生视野的开阔性原则素质教育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所了解的知识应能够使学生视野开阔。(六)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原则素质教育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动,以及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2023-08-04
教师的评价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的学习并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所以,评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重视评价,改进自己的评价。一般在完成一项小组合作后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小组自评表发现自己的进步或者退步,并及时加以改进。......
2023-08-04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必须选择复杂的、真实的情境。情境学习理论对当代的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弗莱登塔尔的“现实数学教育”就是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典型数学教育理论代表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示我们,学生的学习是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在情境中通过自己与同学、教师的交流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
2023-08-04
(一)主体性原则回归生活是指回到人作为主体生活于其中的,对人来说有意义的生活,作为在生活中的人与周围一切产生联系与互动。所谓主体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为学习主体。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需要对学生的特征和需求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水平、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因此,在设计与构建回归生活理念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要遵循主体性原则。......
2023-08-04
教学过程中的主人公是学生,学生是一切教学的核心,所以多媒体的选择与应用,也应该切合实际,而不是走个形式。不过,小学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非融合剂或是载体,后者不过是辅助条件而已。......
2023-08-04
(一)形成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科学认识生活化教学也不是越多越好,必须要有合适的“度”。第二步是掌握好数学生活化的深度,当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时,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解决构思出的数学模型,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梳理清楚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思路及思考问题的方法。(四)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要实施数学生活化教学,就不得不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变。......
2023-08-04
依据刘荣坤、鲁胖、陈燕、文萍、冯春梅等人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我们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应当具备科学性、层次性、有效性、针对性、诱导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四)针对性问题情境教学不仅要结合学科的特性,还要具有针对性,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体现,保证问题情境的设计符合教学的要求,并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体现出来。(五)诱导性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应该对学生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