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的研究结果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的研究结果

【摘要】:三是运用美的教学语言。相信学生的智慧潜能,以教师的真挚情感激励学生。将思维发展纳入学科训练之中,有益于提升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周围世界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如虫鱼鸟兽、风雨雷电都能激发儿童的探究和思考,教师可优选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为他们提供思维的原材料。

(一)夯实基础,把握情境教学操作要义

1.以“美”为境界

情境教学注重审美教育,坚持不懈地提升美的境界。一是再现美的教学内容。让儿童在美的内容中感悟美的力量,探寻美的真谛。二是选择美的教学手段。运用图画中的色彩、线条和形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表演的角色和情节,表现自然、社会艺术之美。三是运用美的教学语言。美妙的语言如同天籁之音,可以拨动儿童的心弦。四是表现美的教师仪态。美的仪表和美的体态塑造美的形象,陶冶美的心灵,使教师成为“美的使者”。

2.以“思”为核心

情境教学强调启发儿童的积极思维,促进智力发展。第一,倾注期待。相信学生的智慧潜能,以教师的真挚情感激励学生。第二,启迪想象。采用创造性复述、想象性作文、续编故事、创作童话等多种手段,发展儿童的想象力。第三,设计训练。将思维发展纳入学科训练之中,有益于提升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情”为纽带

在西方语境中,“情境”通常指场景。李吉林却通过汉语构词法把情境拆解为情和境两个词汇,将情境理解为有情之境,强调以情启智。首先,教师与学生的真情交融。珍爱学生的纯真情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倾注真情。其次,教材与学生的共鸣。再现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产生心理共鸣。最后,学生与学生的合作。通过合作学习,缩短心理距离,培养团队精神。

4.以“儿童活动”为途径

李吉林痛心疾首于灌输式教学支配下的“惰性知识”,认为“儿童必须通过活动去体验生活、认识世界:一是走出重知识、轻能力的困境,将知识传授与活动训练结合起来。二是让学生扮演教材中的相关角色,使学生带着情感体验去学习。三是通过儿童的自主活动,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1]

5.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周围世界是儿童认知与发展的源泉,情境教学强调环境育人。第一,渐次认识大自然。儿童对大自然的感情是在日积月累中养成的,大自然不必一览无余地呈现给儿童,应渐次揭开其神秘面纱。第二,潜心启迪智慧。周围世界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如虫鱼鸟兽、风雨雷电都能激发儿童的探究和思考,教师可优选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为他们提供思维的原材料。第三,加强审美与道德教育。周围世界蕴含着智力元素,也充盈着审美与道德元素,加强审美与道德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真、善、美的和谐人格。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现实生活

根据调查,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运用情境时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经验,导致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甚远,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由此可见,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

1.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现状

教师要正确认识小学年段学生发展特点。处在小学阶段的儿童好奇心强,身心各方面发展还未成熟,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靠直观表象。对于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一些小学生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够有深刻的理解,甚至还会对较复杂的知识产生厌倦、抵触的情绪,教师在运用时要考虑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之前,要尽力了解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合理的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已经获得的旧知识去认识新知识。情境教学并非指教师每节课都要创设外在的情境,数学知识在发展过程中的联系也是不容忽视的。

(1)家庭情境资源挖掘

家庭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第一现场,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教师们可以找到其共性和特殊性,加以提炼之后成为上课的情境来源。现在的小学为了让家长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普遍都会开设“家长开放日”,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家长进班听课,让家长来看学生们平时的表现和教师们平时的上课方式。在进行家庭资源开发的时候,不仅要找到矛盾冲突点,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寻找到学生家庭当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加以提炼之后变成上课用的情境资源,那么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有代入感,还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课堂也能很好地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2)校园情境资源挖掘

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地方,也是他们与同学和教师发生联系的地方,在学校里能找到很多可用的情境资源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小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断与其他学生发生联系,有些学生能够很快融入新集体,也有很多学生在这个时候很迷惘,不知自己该如何结交新朋友,如何融入新集体。因此,将情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解决学生校园生活当中出现的问题,比直接告诉他们书本上的知识有用得多。

(3)社会资源的引入

当代小学生思想活跃,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社会接触面广,能够关注社会生活特点。教师要根据当代学生的这些特点,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追踪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将其有机整合之后与课本上的知识点加以联系,通过现实社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要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平时注意收集素材,将看到的社会资源变成上课可以使用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社会规范,思考社会生活,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社会资源当中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影视文化资源,其中有很多适合青少年的作品,这些内容都可以与课本当中的知识相结合,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教师只要加以引导就能让学生有深入的思考。

教师将社会资源引入课堂,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材料进行筛选,只有符合价值观取向的材料,才能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对于这些资源在课堂当中的排布、运用,更需要教师有相当的专业能力,怎么放,放哪里,怎么结合书本内容等都是要教师进行考虑的。教师平常要学会留心观察,看到上课可以用到的材料要随手保存、收藏,慢慢地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就可以从中选取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材料。

(4)课前问卷明确学生学情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情况,而不是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考虑如何创设情境。教师的预设会跟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偏差。而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其实问卷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问卷可以非常直观地让教师知道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什么,同时也直接知道学生的困惑点是什么,为更具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内容奠定基础,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准备。

2.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尽管有些教师创设的情境新颖独特,但学生参与度很低,其原因在于教师对本班学生了解较少,创设的情境学生并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包括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以及兴趣所在。为此,教师就要加强与学生交流的频率。教师要扭转“教师的任务就是上课,与学生交流是班主任的工作”这种错误的观念,利用课上观察与课下交流的方式充分了解学生,为更好地运用情境教学打下基础。

3.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设置数学问题应考虑学生的经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小学生之所以对数学缺乏兴趣是因为他们认为数学抽象、枯燥、复杂。因而,教师能否创设富有趣味的课堂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善于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情境素材,并进行一定的转变,使其能够使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在教授二年级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时,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可以借用生活中学生与家人去超市购物的情境,而不是让学生反复地进行乘法计算的枯燥练习,这种生活化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积极去探索。

(三)深入解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教材不仅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教材科学地将数学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呈现出来,同时配有相应的情境图,方便教师的教学。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师一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对教材的把握程度不够,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创设情境偏离了教学内容,使情境教学的运用流于形式。生动有趣的情境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但若是一味地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导致教学偏离主题,情境教学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之前,应当仔细研读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深入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目标是大方向,只有有了方向的指引,课堂当中的情境教学才能不偏离轨道

课堂情境教学设计对教师有以下要求:一是要求教师要有单元的概念,设计教学目标要以一个单元为整体来考虑知识点的排布,明确本课的内容与知识点在本单元的所有知识点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知识点与本单元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自己心中构建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是创设情境的依据,要着重针对知识点与能力点进行创设,只有这两者打好了基础才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情境教学设计时的课时安排也需要有整体观念,最好具体到教学的每一个活动安排。二是教师要科学、适当地创设情境教学的内容,做到将教学目标贯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细枝末节当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情境教学。情境教学也是要围绕教学目的展开的,情境教学的目标要带领学生有目的地学,要越详细越好,要能为突破难点服务,要能够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展开。

2.合理利用教材情境图

目前,我国小学阶段各个版本的教材编排不仅按照小学生的认识学习特点进行编排,同时配有相应的情境图,便于师生学习。但教材的编写依据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因此教师要在运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时综合考虑所在地区、学校、班级学生的具体特点,深入挖掘教科书可利用的部分,做出适当补充和删除,处理教材情境,使之更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例如,在学习“时、分、秒”时间单位时,教材给出的两幅情境图,其中一幅是一名学生跑步冲刺,一名学生在计时踢毽子,为了更贴近现实生活,教师可以直接呈现运动会时学生比赛的图片,这种真实的图片与教材情境图相比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鸣,他们也因此更有兴趣。

3.拓宽情境素材来源

情境素材是进行情境创设的前提条件,在学校课程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拓宽情境创设的素材来源尤为迫切。教师要善于开发教学教材的合理内容,有取舍地使用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激发本班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境素材。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创设或模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情境,为学生探索数学提供重要工具;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所需要的情境素材,下载名师情境教学典型范例和课件,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加以改造,使之适应于本班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课本知识融会贯通,跳出教材图片,灵活把握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根据教学需要邀请有关专家到学校向学生介绍相关课程知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外出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少年宫等寻找合适的情境素材。

因为教师缺少课程实施层面的专业能力是影响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强教师教学情境创设的综合能力是当务之急。首先,达成既定目标,明确方向。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能力的核心部分,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是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之中。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发展的方向在自己制订的提高专业能力的个人计划中统筹考虑提高教学情境创设能力的部分,明确一个时期内提高的程度,明确努力的方向。其次,教师要互帮互助。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去解决课堂里发生的问题,所以应该加强教师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改变教师中存在的彼此孤立和封闭的现象,教学需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彼此受益。最后,在做中学。教师教学情境创设的能力不是仅学习理论就可以提高的。教师情境创设能力的提高必须在课堂教学实践磨砺中不断娴熟、不断提高,坚持在实践中自学苦练,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

(四)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创造和谐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在运用时会综合借助各种教学手段,课堂活动丰富,气氛活跃,但同时课堂之上相比传统课堂而言也会有更多的不可控因素,容易出现混乱的局面。因此,教师更加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课堂的能力。

1.教师提升课堂情境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阅读相关书籍,补充相应的理论知识,为运用情境教学做准备。其次,教师可借助网络观看名师教学的视频,学习他人运用情境教学时如何有效地管理课堂。最后,教师可以针对自己在课堂管理方面的疑惑与其他教师或专家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有效地解除疑惑。

2.进行教学情境预设,及时把握生成情境

教学预设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对其活动过程进行的假设,最终是为了服务于教学实践,教师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来重视教学情境的预设,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预设教学情境不仅仅是为了教师的教学,更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良好的预设不仅是预设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而且也是在为教学情境的生成预留空间。如果没有数学教学情境的预设,也就不会缔造师生的课堂教学生成。

课堂中创设的教学情境不是单纯的情境,是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情境。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疑难。预设数学情境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养成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依赖于一定的课堂情境,进行课堂情境预设其实也是在预设教学本身,学习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教师的作用就表现为富有智慧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改组,并在此过程中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教学生成的发生往往会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也许是学生奇异思维的捕捉,抑或是教师教学的突发奇想,当教师做出选择的时候也就是新教学情境生成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捕捉生成情境时学生的反应,从而留下可用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进而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教学过程的进行要确保课堂情境不被中断,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创造性。

3.教师应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由于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角色差异,学生对教师存在畏惧心理,课堂氛围严肃,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程度不高。首先要做到师生平等。师生平等主要指人格上的平等,意味着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而是设计者与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师生平等要求教师不仅要设计情境教学,同样要引导学生参与情境教学,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容易更加积极地参与,思维更加活跃;反之,如果课堂氛围僵硬,情绪低沉,那么学生的情境教学参与度也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