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情境的延伸和情感的深化,最终蔓延到学生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情境教育的根本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与此同时,角色扮演的热烈情绪感染了整个学习情境,不仅仅是扮演角色的学生,所有处于这种情境中的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深刻而生动地体验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
2023-08-04
前文的分析中指出,在目前的小学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认知不够充分,导致在情境教学的运用中出现问题。我们认为,教师能否科学有效地对此进行运用与教师自身认知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就完善教师认知结构,提升教师情境意识,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情境教学观念
教师运用情境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对此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对情境教学的重要性等有深刻的理解。首先,教师要转变对情境教学的态度,摒弃前文中我们提到的有些教师认为情境教学并不重要或认为情境教学只适合运用于公开课的错误观念。其次,教师应当借助各种渠道了解最新教育观念,建构正确的情境教育观念,认识到运用情境教学不仅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有趣地传递给学生,而且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二)教师应消除对情境教学内涵的错误认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认为情境教学就是针对教学过程的某一环节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事实上,情境教学并不仅适用于教学的导入。教师之所以选择仅在导入时设置情境,一方面是想先声夺人,渲染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对情境教学内涵认知存在错误,认为只要在导入环节设置了情境,那么便是对此进行了运用。上述做法不仅对情境教学的发展产生阻碍,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消除教师对于情境教学内涵错误的认知。
1.主动地学习有关情境教学的知识
教师之所以对内涵存在错误认知,首要原因就是教师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较少。为了丰富认知,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应当提高学习情境教学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被教务缠身,或是安于现状,看不到情境教学运用的优势,因而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导致对情境教学内涵的认知一知半解,运用起来也是问题重重。其次,教师可以在空余时间积极阅读有关情境教学的书籍,补充相关知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人师表,更应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书籍,为学生们做好模范作用。
我们在与小学教师的交流中发现,小学教师的工作是相对轻松的,除了日常的教学、会议等,教师可以将时间利用起来进行阅读学习,但大部分教师选择在办公室聊天、网购,这种惰性使得教师难以做出改变,导致教学得不到进展。为了更科学地运用情境教学,教师自身还是要提高运用意识。
2.积极参与有关情境教学的培训活动
由于教师自身条件限制,对于情境教学内涵认知不够全面,甚至存在错误认知,造成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除了通过自身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关情境教学相关的知识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关于情境教学的讲座,这是一条快速而有效地了解情境教学最便捷的途径。一方面,教师通过参加讲座可以了解专家的理解,从而消除自己头脑中对内涵的错误认知;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教育专家沟通交流,有效地解决自己的困惑,进一步完善自己对情境教学内涵的认知。
(三)改变对情境教学目标的认知
教学目标对教学而言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明确了教师的教学方向及学生的学习方向,同时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来源。因此,目标认知正确与否对于开展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些教师对目标认知不明确,导致创设的情境无法合理运用于课堂之上。为了对此进行改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措施。
1.主动学习改变对情境教学目标的认知
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渠道,如阅读相关书籍、与同事交流等了解他人对于情境教学目标的认知。不同的人对于情境教学有着不同的看法,在与其他教师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激起思维碰撞的火花,从而对情境教学目标有更加明确的认识。而且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反思自身对情境教学目标认知存在错误的地方。另外,教师在参与教育研讨等其他教研活动时,可以就自己的疑惑与专家学者或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解除心中的疑惑,以完善自己的认知。
2.刻苦钻研,加深对情境教学目标的认知
社会的高速发展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完成日常的教学,而是要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能够尝试提出建议,这就要求当今教师要努力做研究型教师,在具备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教师具备了科研能力,就能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查阅相关的学术资源,撰写与之相关的学术论文。在进行教育科研时,教师会通过持续学习,建构自己对情境教学的理解。为了建构自身对情境教学目标深刻的认识,教师要善于思考,不断深化对情境教学目标的认知。
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的文章
随着情境的延伸和情感的深化,最终蔓延到学生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情境教育的根本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与此同时,角色扮演的热烈情绪感染了整个学习情境,不仅仅是扮演角色的学生,所有处于这种情境中的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深刻而生动地体验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
2023-08-04
数学故事是极好的学习资源,且数学故事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学习动机形成的良好源泉,所以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应遵循学习兴趣的诱导性原则,使数学故事充分发挥作用。(三)学生视野的开阔性原则素质教育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所了解的知识应能够使学生视野开阔。(六)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原则素质教育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动,以及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2023-08-04
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丰富与否,是教师能否有效开展教学的重要先决条件。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当今知识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应当不断学习新鲜事物,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理论素养,从而不断成长。(一)教师要提升理论素养教师授予学生知识,传递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塑造美好心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转变角色,更新有关教育观念。......
2023-08-04
一些小学数学教师还未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多媒体教学,以为把课本搬到多媒体屏幕上就是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一些教师虽是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不过其更侧重于知识的密集程度,仅仅是通过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知识点,使得学生分析与思考的时间比较少。最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过是学生嬉戏打闹的催化剂。......
2023-08-04
(一)主体性原则回归生活是指回到人作为主体生活于其中的,对人来说有意义的生活,作为在生活中的人与周围一切产生联系与互动。所谓主体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为学习主体。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需要对学生的特征和需求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水平、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因此,在设计与构建回归生活理念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要遵循主体性原则。......
2023-08-04
在借助角色扮演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心中要有规划。在整个情境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标,避免教学方向的偏差,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意境和情感是情境教学的依托。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必要的教学前准备。小学数学学习基础应该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当作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运用的重要部分,教学目标不仅仅作为教师备课的主导方向,而且作为学生和教师共同的任务。......
2023-08-04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四个角色。其次,当小组的讨论偏移主题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提示,及时将讨论拉回正轨。教师在课堂上担任的角色并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因为教师的教学环节在发生变化,角色也会跟着不断转换。因此,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
2023-08-04
数学情感对于科学的数学态度的培养与形成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引入数学故事这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数学家故事和数学历史故事进入课堂,徜徉在数学史知识的海洋里,使学生与数学家对话,营造适当的文化意境。......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