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运用美的教学语言。相信学生的智慧潜能,以教师的真挚情感激励学生。将思维发展纳入学科训练之中,有益于提升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周围世界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如虫鱼鸟兽、风雨雷电都能激发儿童的探究和思考,教师可优选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为他们提供思维的原材料。......
2023-08-04
数学学科本身有着抽象性、严谨性和逻辑性强等特点,而小学生正处于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性阶段。在心理学上,小学生正处于前运算和具体运算阶段,尤其是低学年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较短,不能靠意志力维持长时间的学习;小学生以具体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教学中运用故事顺应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利用故事的鲜明特征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内化数学知识。数学故事进入小学课堂中,带来了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使得传统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输数学知识,给学生提供了多感官体验,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包含三方面内容,主要源于学习者自身内在需要即内在动机,以及自我满足的需要和外人的认可等外部动机。将数学故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故事中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数学故事不仅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这些故事带来的数学家和数学史,运用故事所创设的各种情境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数学故事有着通俗易懂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数学故事的这些特点完美地更新了数学的外在形象,这也使得高冷的数学温暖了起来,帮助人们改变对数学根深蒂固的印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故事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效能感。
(二)促进数学理解,培养积极数学态度
“学生学会了什么”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既是教学过程的方向,又是教学有效的证据。故事进入课堂,给学生创造了与数学家、数学历史交流的机会,也带来了丰富的知识体验,这种体验包括对知识发生、知识发展、知识结果和知识应用等多种体验。任何成功的学习都离不开态度的转变,而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需要养成积极向上的数学学习态度。数学情感对于科学的数学态度的培养与形成至关重要。科学的正确的数学态度不仅影响学生的内在心理活动,还会作用于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在教学中引入数学故事这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第一,将数学故事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能够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有效达成。故事为学生提供了数学学习内容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学生在学习数学故事的同时就是经历知识理解、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在数学概念的教授中,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学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由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除了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述数学故事外,数学故事在学生课外数学学习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将数学故事转变成学生可以动手实践操作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也能掌握相关技能。
第二,将数学故事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过程,获得数学方法。数学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故事为学生创造了了解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机会,便于让他们在故事中感受数学发现的过程。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数学故事作为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究故事内容,使学生形成对故事的理解和把握,并在故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数学故事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正确的数学态度。态度决定一切,科学的数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习惯,有了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也会做出积极的数学学习行为。课堂上,教师讲述数学史上的趣闻轶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在故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任何成功都是在一次次失误中取得的,数学发现也是在数学家们不断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这样的故事体验如同给学生打了一针强心剂,促使学生科学正确地对待数学学习,明白数学学习道路上的拦路石子是不可避免的。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颗敢于挑战与坚持的信心。
(三)渗透数学思想,发展思维能力
有意义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即学生的学习前后是有联系的,而故事与课堂所授的知识也是有联系的,因为每一个新知识的发现都有一个相联系的故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故事渗透数学思想,精心选取数学故事,学生在故事理解与分析中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例如,“乌鸦喝水”和“曹冲称象”这两个故事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大家都觉得故事很有趣,但很少想到其中隐藏的数学思想。聪明的乌鸦往水罐里放石子,成功地喝到了水;曹冲称石子得出大象的重量,这两个故事中都蕴含着转化思想。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此类故事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故事阅读与对话中学习内化数学思想,促使如此抽象、晦涩的数学思想在故事背景下更加形象。
由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数学知识与思想的获得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教师将数学故事应用于课堂中,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也是无形之中的,即润物细无声。教师将数学历史故事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背后的数学史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将数学故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时,教师也可以参考借鉴汪晓勤等人提出的运用数学史的四种方式:附加式、复制式、顺应式和重构式。其中,重构式的特点在于借鉴数学的发展历史,用当下的方法将数学思想方法传递出来,以表露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数学史穿上了数学故事的美丽外衣,也就给了数学思想表达的舞台。在知识与方法的区别上,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学生走出象牙塔不久就忘记了,但是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行业,那些铭记于心的数学精神、思想方法、研究方法等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让他们受益终身。
数学故事源于数学史、数学家,而数学家和数学史两者又是构成数学文化的关键因素,展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因为数学知识背后是重要的数学人物及思想方法。数学家故事和数学历史故事进入课堂,徜徉在数学史知识的海洋里,使学生与数学家对话,营造适当的文化意境。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生在学习“分数除法”时,教师常常说:“一尺之榷,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中国古人对无穷小的思考。短短的十二个字意义非凡,它在我们眼前展现的其实是无线分割的动态过程,可见文字在人脑的作用下跳动起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
数学文化的熏陶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素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材是数学知识获取的重要来源。若将数学故事融入课堂中,教师本身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课堂被数学文化的浓烈氛围包裹着,教师与学生在其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以五年级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为例,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代数。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对学生以后的代数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代数本身就比较抽象,而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阶段,而故事的情境性、情节性及趣味性等特征正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生动的故事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本节课中,向学生介绍代数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三位数学家,就是为了挖掘数学史料背后的文化内涵。中华文明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运用数学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教师需要尊重历史事实,在进行相关数学故事介绍时向学生传达“学习一切优秀的数学文化”的观点。
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的文章
三是运用美的教学语言。相信学生的智慧潜能,以教师的真挚情感激励学生。将思维发展纳入学科训练之中,有益于提升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周围世界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如虫鱼鸟兽、风雨雷电都能激发儿童的探究和思考,教师可优选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为他们提供思维的原材料。......
2023-08-04
数学故事是极好的学习资源,且数学故事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学习动机形成的良好源泉,所以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应遵循学习兴趣的诱导性原则,使数学故事充分发挥作用。(三)学生视野的开阔性原则素质教育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所了解的知识应能够使学生视野开阔。(六)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原则素质教育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动,以及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2023-08-04
教师的评价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的学习并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所以,评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重视评价,改进自己的评价。一般在完成一项小组合作后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小组自评表发现自己的进步或者退步,并及时加以改进。......
2023-08-04
(二)创设梯度式的问题情境,通过问答形式来探索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巩固提高阶段应该是一个并不只限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更在于学生学习、思考、应用知识等能力提升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既可以使用各学科的素材,也可以使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
2023-08-04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必须选择复杂的、真实的情境。情境学习理论对当代的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弗莱登塔尔的“现实数学教育”就是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典型数学教育理论代表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示我们,学生的学习是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在情境中通过自己与同学、教师的交流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
2023-08-04
(一)主体性原则回归生活是指回到人作为主体生活于其中的,对人来说有意义的生活,作为在生活中的人与周围一切产生联系与互动。所谓主体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为学习主体。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需要对学生的特征和需求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水平、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因此,在设计与构建回归生活理念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要遵循主体性原则。......
2023-08-04
依据刘荣坤、鲁胖、陈燕、文萍、冯春梅等人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我们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应当具备科学性、层次性、有效性、针对性、诱导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四)针对性问题情境教学不仅要结合学科的特性,还要具有针对性,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体现,保证问题情境的设计符合教学的要求,并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体现出来。(五)诱导性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应该对学生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
2023-08-04
当小组拿到问题后,他们首先要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进行分工,最后进行解决方式的整合和确认。在这个过程中,小组的团队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总之,教师选择合作的问题越恰当,小组合作的开展就会越轻松。有一个好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学生积极交流的前提,所以要求教师熟知课本,认真备课,遵循促进同学之间良好合作、启发思想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题目促进小组合作。......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