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摘要】:社会环境是由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组成的。显而易见,社会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学校环境中的施教者,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现有调查数据分析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的问题,可将成因归纳为以下两点。学生对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肯定,实际上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肯定。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培养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

个体处在环境之中,环境为个体提供着多种可能。就青少年而言,学校环境是影响他们各项心理机能、行为表征的小环境。如果说学校环境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小环境,那么社会环境就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大环境。社会环境是由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组成的。一方面,社会环境包含小环境,它影响并制约着小环境;另一方面,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只有在进入小环境也即学校环境后,经由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加工、整合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但不管这些大小环境如何变化或施加影响,其最终都要经过人的内因,即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生作用。显而易见,社会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学校环境中的施教者,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现有调查数据分析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的问题,可将成因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教师生活化素养不足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此次课改吸收了国内外优秀的教学经验与方法,对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教师需要应对挑战,推陈出新,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拓展新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活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只有在保证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尊重、关爱、服务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优质人才。

学生对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肯定,实际上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肯定。由此,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还需再接再厉,如学生所期待的那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形式,创设出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生活化活动情境,展示现象的生活化视听情境,以问引答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以及引入现实素材的生活化乡土情境,以适应学生综合发展需求。

(二)学生学习方式难以转变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是非此即彼、互为对立的关系,而是互为督导、互相成就的关系。从教学形式来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双向过程,即教师教的方法是学生学的方法。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重要法宝。就拿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弱这一问题来说,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弱乍一看是因为学生知识经验有限,难以将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但是如果我们现在立马从这个封闭、狭窄、黑暗的结构中走出去,那么我们想要的解释将立马出现在更为广阔的环境之中。学生的职责是学习,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校。光从客观环境来看,封闭的校园生活自然是无法让学生形成较为丰富的知识结构的。但从学校的教育功能来看,它便承担起了培养人的重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培养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因为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教什么,学生便大概率学什么。所以,学生“学”的问题说来说去到底还是教师“教”的问题。处在“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下,学生“学”的方式迎合教师“教”的方式,他们被动地听、被动地记、被动地学,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难以转变的学习习惯。可见,教师教的方法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学的方法。所以教师应当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发展自我,以丰富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感染学生、关注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生活将因教师的辛劳付出而变得更加精彩,教师的教学生活也因学生的良好变化更加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