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应正确担当角色,构建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教师应正确担当角色,构建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摘要】:通过实践,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四个角色。其次,当小组的讨论偏移主题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提示,及时将讨论拉回正轨。教师在课堂上担任的角色并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因为教师的教学环节在发生变化,角色也会跟着不断转换。因此,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

古时候的教师主要是负责传道解惑,而且是课堂上的权威者;而新时代教师的职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的身份由课堂的权威者转变为主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再按照传统的观念看待学生,不管是年龄、社会阅历还是知识储备。所以,教师在教学上应该多加引导,不能太急切地希望他们一下就适应当前的学习。通过实践,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四个角色。

(一)合作任务的构思者

在设置问题时,教师要考虑问题的难度、需要的时长和可讨论性。考虑到学生的平均水平,让每个小组都有所收获,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题目,也可以是相同的;考虑到问题的难度,教师应该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是通过一定思考、讨论可以解决的问题;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保证各小组间完成的时长差不多,从而均衡发展。

(二)讨论时的参与者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不应该是旁观者,更不能认为这时候是教师休息的时候而冷眼旁观。教师也是讨论的参与者,应当转变传统的权威思想,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深入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不错过学生的每一个好点子。教师还要认真倾听,了解他们的讨论进度,做到心中有数。遇到有疑惑的小组,教师可以给出适当的讨论,也可以趁此机会跟不自信的同学交流,鼓励他们,用民主的态度平等对待他们、欣赏他们。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和自己是一个整体,都是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合作时的引导者

由于小学生的自控力不强、意志力不够坚定、对知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走了弯路要及时帮助他们回到正轨,有了错误要及时纠正。如果教师发现有少数小组讨论时存在错误,可以给出适当的思路提示,帮助他们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如果是普遍的问题,教师可以提醒全班同学,并设置一些有点拨效果的题目,刺激他们转变思路,以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生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或结论,教师可以向全班进行展示,以个别的想法启发大家的思路,抓住好的课堂生成。对于学生完成的结论,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不是很全面,教师可以对结论进行加工,整合后呈现给全班同学。与此同时,教师不可过多地干涉小组合作,阻碍学生讨论的正常进行,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这样不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四)进程的调控

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并不是什么都不用管,相反,教师应该兼顾各个组的讨论情况。因为在学生进行讨论时,并不是全部按照教师的预期完成,对于在讨论中产生的各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加以调控。首先,教师应该尽力保障各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对于一些学生有“霸权”的倾向,不给别人发言的机会,教师发现了应及时干涉,保证每位成员的参与度。其次,当小组的讨论偏移主题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提示,及时将讨论拉回正轨。再次,教师要把握讨论的时间,不可过长,学生都讨论完了还没到时间会出现讲闲话、开小差的情况,不利于课堂的纪律管理;也不可过短,学生对讨论的结论还没进行汇总就结束了,这样讨论的有效性就降低了。最后,若有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教师应该主动上前查看,是否真的正确完成了任务,如果没有,可让他们再进行讨论;如果真的完成了,可以让他们准备汇报工作或者帮助其他小组,避免出现他们无所事事的局面,扰乱了其他小组。教师在课堂上担任的角色并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因为教师的教学环节在发生变化,角色也会跟着不断转换。因此,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