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的主人公是学生,学生是一切教学的核心,所以多媒体的选择与应用,也应该切合实际,而不是走个形式。不过,小学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非融合剂或是载体,后者不过是辅助条件而已。......
2023-08-04
(一)多媒体呈现方式
多媒体呈现方式是多媒体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在多媒体环境下学习材料的多种呈现方式,主要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呈现方式依托于多媒体相关技术,在认知负荷理论和双重编码理论的基础上组合呈现,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呈现方式的指导原则
在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国内外的教育心理学家们围绕着多媒体呈现方式,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取得的丰富研究成果为推动教学的发展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1.多媒体原则
多媒体原则强调媒体形式的多样性,即设计和呈现知识材料时,应有意识地采用最少两种的媒体形式来表征知识内容。这一原则正是在遵循多媒体本质的前提下,用来指导教学实践应用的。也就是说,多媒体学习是基于两种及两种以上媒体表征形式的。而这一原则也在梅耶及其同事的大量实验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应当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倡遵循多媒体原则,并不意味着呈现方式多多益善。有些教师错误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原则,认为将能够使用的呈现形式都呈现给学生,会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然而,研究表明,“语音+图示+文本”的呈现效果不如“语音+图示”的呈现效果。梅耶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概括为“冗余效应”。
2.形式原则
形式原则,即感觉通道原则。根据双重编码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可知,学习者对知识材料的处理加工有两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方式,分别为语言编码和非语言编码,只有在两个系统的认知负荷都没有超载的情况下,学习者的工作记忆才能高效地工作。因此,在选择媒体来设计和表征知识材料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充分利用学习者的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根据学习者不同的感官需求和认知负荷,来选择相应的多媒体呈现方式(如文字、图片、视频、讲解等)。这一原则的提出,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加工容量超载时该如何卸载的问题,即通过平衡视觉、听觉通道的方式来卸载认知负荷,这种方式被教育心理学家们称为“通道效应”。
3.邻近原则
邻近原则包括空间邻近和时间邻近。其中,空间邻近是指运用多媒体形式来呈现知识材料的时候,应该将相对照的内容放在一起呈现。例如,图片和解释它的文字应该整合呈现,方便学习者快捷地获取到相关信息。时间邻近主要指的是相关学习材料的呈现在时间上要紧凑。例如,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录屏PPT的画面要与讲解同步,否则会增加学习者获取信息的负担。然而,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在个别教师制作的PPT课件中,会将图片和解释描述图片的文字分别放在上下两屏上,课堂讲解时来回地翻页。这样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邻近呈现能有效降低学习者的视觉搜索损耗和避免注意分散。
4.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即去除无关的、对学习者建构知识没有帮助的冗余信息。这一原则要求在设计教学材料时,要挖掘知识本身的深刻内涵和趣味性,而且要考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问题。所以,呈现给学习者的知识材料应该言简意赅,避免为了趣味而添加一些不能提供实质性帮助的信息,这样有利于学习者快速地获取关键信息并建构知识框架。
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的文章
教学过程中的主人公是学生,学生是一切教学的核心,所以多媒体的选择与应用,也应该切合实际,而不是走个形式。不过,小学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非融合剂或是载体,后者不过是辅助条件而已。......
2023-08-04
数学故事是极好的学习资源,且数学故事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学习动机形成的良好源泉,所以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应遵循学习兴趣的诱导性原则,使数学故事充分发挥作用。(三)学生视野的开阔性原则素质教育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所了解的知识应能够使学生视野开阔。(六)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原则素质教育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动,以及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2023-08-04
教师的评价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的学习并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所以,评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重视评价,改进自己的评价。一般在完成一项小组合作后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小组自评表发现自己的进步或者退步,并及时加以改进。......
2023-08-04
在借助角色扮演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心中要有规划。在整个情境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标,避免教学方向的偏差,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意境和情感是情境教学的依托。因此,教师必须做好必要的教学前准备。小学数学学习基础应该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当作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运用的重要部分,教学目标不仅仅作为教师备课的主导方向,而且作为学生和教师共同的任务。......
2023-08-04
当小组拿到问题后,他们首先要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进行分工,最后进行解决方式的整合和确认。在这个过程中,小组的团队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总之,教师选择合作的问题越恰当,小组合作的开展就会越轻松。有一个好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学生积极交流的前提,所以要求教师熟知课本,认真备课,遵循促进同学之间良好合作、启发思想的原则,选择合适的题目促进小组合作。......
2023-08-04
三是运用美的教学语言。相信学生的智慧潜能,以教师的真挚情感激励学生。将思维发展纳入学科训练之中,有益于提升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周围世界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如虫鱼鸟兽、风雨雷电都能激发儿童的探究和思考,教师可优选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为他们提供思维的原材料。......
2023-08-04
在数学新知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高效自主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性,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二)创设迁移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注重知识之间的迁移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所以教师应在新知探究阶段注重知识之间的迁移。......
2023-08-04
数学情感对于科学的数学态度的培养与形成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引入数学故事这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数学家故事和数学历史故事进入课堂,徜徉在数学史知识的海洋里,使学生与数学家对话,营造适当的文化意境。......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