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研究成果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研究成果

【摘要】:(二)创设梯度式的问题情境,通过问答形式来探索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巩固提高阶段应该是一个并不只限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更在于学生学习、思考、应用知识等能力提升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既可以使用各学科的素材,也可以使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

数学教学的本质不在于学生最终的卷面成绩,而在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巩固提高阶段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重结果,轻过程”的束缚,用发展的眼光巩固新知,促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深入了解。

(一)创设多样性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巩固提高阶段中,教师要重视变换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多样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消除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创设梯度式的问题情境,通过问答形式来探索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巩固提高阶段应该是一个并不只限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更在于学生学习、思考、应用知识等能力提升的过程。而创设梯度式的问题情境时,设置问题与学生进行问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可以不断获得学生反馈的教学手段,由简单到复杂,逐步递进,使得数学知识间有了紧密的关系,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以及整个教学活动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创设综合性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在巩固提高阶段中,综合性的问题情境主要包括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授。首先,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综合性问题情境不是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活动,也不是教师单一地进行授课,而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情境,主动地参与到综合性的数学探究活动当中,从而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思考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同时,指导学生在实际探究教学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思考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实践能力。其次,教师需要从数学课程理念的角度出发,综合多学科知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的探究实践活动,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积极性。也就是说,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既可以使用各学科的素材,也可以使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更要关注数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多方面素材与多手段教学的融合性,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究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增强问题情境创设的综合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