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最终是集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
2023-08-04
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问题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对问题教学的概念、作用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问题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提出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教师在提出问题情境的同时,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这种问题情境以问题为载体,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在疑问和设问的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
我们认为,问题情境是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基础,让学生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不断地赋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师的影响下,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继而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联系。同时,在问题情境教学中,由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引导学生积极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以此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之,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最终是集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
情境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情境教学是强调在特定环境下所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教学情境是指利用某种方法、手段建立起与教师传授内容紧密相连的,能加强学生的感觉与认知、引发其想象、探究的渴望与学习的热情,并且能够紧扣该章节教学目的、该节课教学目的的环境、氛围。
问题情境是指从教学内容出发营造的一种氛围、环境,这种氛围、环境会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恐惧,这种情境与教学内容、知识相联系,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情境是在现实与学生最近发展区之间建立的一座桥梁,当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无知时,他的认知就会不平衡,进而激起他求知、探索的欲望。
数学问题情境就是将问题情境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其探究能力与问题意识,增加其对数学的兴趣,引发其求知欲。
对于情境教学的概念,各个学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中,首次将情境教学的概念进行了明确描述,即知识必须放在产生其的环境以及其可以应用的环境中才能显示出它的意义,如果将知识从这类环境中孤立出来,那么知识将变得晦涩而无法应用。由此可知,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在产生和应用它的环境中进行。李吉林老师是国内第一个进行情境教学实验的人,其将情境教学看作通过生动的动作和直观的语言描述来进行场景的创设,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的教学方法。其认为:“情境教学可以简单地创设现实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独立探究的过程当中,完成知识的摄取和体系的构建。”[1]
虽然专家学者对情境教学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都可以概括为情境引发情感,进而产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动机。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中来创设情境,但要保证该情境具有一定的意义,之后在该情境下,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进而主动地进行知识的获取。情境教学的关键在于思维,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以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系中进行新知识的获取和知识的体系的构建。因此,我们认为,情境教学应当界定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结合,通过创设有意义的情境的教学方法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在其已有的经验知识中完成新知识的获取和结构的建立,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
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的文章
数学故事是极好的学习资源,且数学故事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学习动机形成的良好源泉,所以教师在运用数学故事时应遵循学习兴趣的诱导性原则,使数学故事充分发挥作用。(三)学生视野的开阔性原则素质教育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所了解的知识应能够使学生视野开阔。(六)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原则素质教育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动,以及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2023-08-04
一些小学数学教师还未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多媒体教学,以为把课本搬到多媒体屏幕上就是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一些教师虽是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不过其更侧重于知识的密集程度,仅仅是通过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知识点,使得学生分析与思考的时间比较少。最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过是学生嬉戏打闹的催化剂。......
2023-08-04
(一)主体性原则回归生活是指回到人作为主体生活于其中的,对人来说有意义的生活,作为在生活中的人与周围一切产生联系与互动。所谓主体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为学习主体。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需要对学生的特征和需求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水平、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因此,在设计与构建回归生活理念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要遵循主体性原则。......
2023-08-04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四个角色。其次,当小组的讨论偏移主题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提示,及时将讨论拉回正轨。教师在课堂上担任的角色并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因为教师的教学环节在发生变化,角色也会跟着不断转换。因此,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
2023-08-04
[4]综合以上李毓佩、刘权华等人关于数学故事的解释,认为数学故事就是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以数学课本内容为基础,以普及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文化为目的,所有那些与数学史、数学家、实际生活相关的事件所创编的故事。数学家故事的主人公是数学家或相关历史人物,故事人物的形象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传递,这类故事要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思想。......
2023-08-04
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丰富与否,是教师能否有效开展教学的重要先决条件。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当今知识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应当不断学习新鲜事物,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理论素养,从而不断成长。(一)教师要提升理论素养教师授予学生知识,传递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塑造美好心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转变角色,更新有关教育观念。......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