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后的格致中学,首任校长陈尔寿继承了格致公学长期办学积累下来的好传统,使其更好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教事业服务,那就是继续把建设一支思想品德高尚、教学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建设的第一要务。当时的格致中学,不仅数理化教学全市闻名,文史地也不同凡响,是一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校。全国教育系统正在全力贯彻的社会主义教育路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学校的教学秩序受到了严重影响......
2023-08-03
1983年,高润华老师担任校长之后,对格致中学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对于学生的培养有了更多符合格致中学自身特色的评价标准——“三全”的办学理念。
所谓的“三全”,指的是学校培养学生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的课程要“课内课外全面安排”,以及对于学生的效果做到“全体同学全面提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润华把“三全”作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指导精神,并把是否贯彻实施“三全”的理念,作为衡量和评估学校各项工作是否成功开展的严格要求与评价标准。当时的格致中学,是一所初中、高中兼设的市重点中学。作为重点中学的目标就是向高一级的教育单位输送优质的人才。尽管格致中学采取的是择优录取的方式,仍然有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后掉队。因此,学校提出,对每一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要求,让他们都能符合高一级学校的选拔和挑选标准;争取不让任何一个同学掉队,不让一个同学落选。
“三全”理念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学校全体教师的认可。在此之后,“三全”理念被列入了学校的五年规划之中。在全体教师的高度认同下,全面贯彻并实施了该理念,最终在共同的努力下结出了丰硕的成果。1985、1986、1987连续三届高中毕业生完成了100%全部被高校录取、70%左右被部属重点高校录取的好成绩。这样的成绩,无疑是让成绩突出的学生全面发展,让成绩较弱的学生不会掉队的“三全”理念作用的成果。
在连续三届学生都完成了100%的高升学率后,学校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进一步地提出要“出升学率,出人才,出经验成果”的“三出”的办学思想。学校领导认为,高升学率只是办学成果的一个方面。高升学率所带来的高分并不能直接等于高能力、高素质。因此,1980年代在高润华校长的倡导之下,学校在保持高升学率的前提下,还把成材率也纳入了考察指标,目的是要培养出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才。
在学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高润华认为,引导教师们认识并掌握教育规律,用教育规律指导教学实践尤为重要。因此,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出经验成果”成为格致又一办学思想。催生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科研论文,并在发展格致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总结出新形势下格致办学的“三特”特色。
所谓“三特”,指的是学校要办出特色,教师要有特长,教学要有特点。高润华认为,学校的特色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学校的特色需要一大批教有所长的教师支撑,而教学有特点是有特长的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
格致中学教学有特点的教师分布于各个学科之中,尤其是以数学学科居多。刘永贞、孙兆桂、刘汉标3位老师是数学组的3位特级教师,他们各有特长,教学各有特点。在他们指导下的教学团队,创造了格致中学的数学殿堂,使格致的理科特色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上海市首批特级教师刘永贞的教学特长是代数,而研究教材更是她的强项。通过研究学生和教材,她设计和布置的作业形成了“少、精、活”三大特长。作为教研组长,刘永贞老师不仅自己教学技艺精湛,还开放自己的课堂,让教研组内其他老师听课;拿出自己的教案,供其他老师学习参考。刘永贞老师通过这种方式,使格致数学组的教学质量取得了整体的飞跃。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数学组的孙兆桂老师和刘汉标老师先后被评选为特级教师。孙兆桂老师十分擅长三角的教学,其教学容量大,讲课细腻,既注重思维的形成与过程的剖析,又重视证明、演算的完整性。他上课时努力用学生易懂的语言来讲解数学,在20世纪80年代就实践了学法指导。刘汉标老师擅长几何,重视基础,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数学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成绩斐然。“双轨同步”的教学体系就是在总结数学教研组经验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全面开展而逐步形成的。格致中学的数学尖子生之所以不是某一届、某几年突出学生的昙花一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坚持了“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出人才”的课程设置不懈努力的成果。高润华说,教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科学必须一丝不苟地遵循育人的规律,辛勤耕耘、辛勤劳作,才能为国家输送有用的人才。可以说,格致中学教师特长的培养和教学特点的形成使得格致的特色长盛不衰。
高润华也非常重视格致中学教师的特长和教学特色的带教纽带。青年教师来校之后都有本学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带教,在学科方面是这样,在德育班主任工作方面也是这样。学校充分认识到老教师们对于学校发展的厚重力量,发挥他们的带教和示范优势来抓好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方面,高润华把已经退休的特级、资深教师刘永贞、陈彩云等请回学校当“老顾问”;另一方面,她也从学校年轻一代的教师身上看到了未来学校的发展。她坚持老教师负责把关,培养青年教师的制度,请两位老顾问深入教研组、备课组,帮助青年教师备课、听课、评课,对青年教师进行“四心”教育,即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热心、安心、专心、虚心。这种师徒带教的形式,促进了年轻一代教师特长和教学特点的形成,为格致中学“理科见长”特色的进一步彰显打造了高质量的教学团队。[1]
有关格致校史稿.第二卷的文章
1949年后的格致中学,首任校长陈尔寿继承了格致公学长期办学积累下来的好传统,使其更好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教事业服务,那就是继续把建设一支思想品德高尚、教学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建设的第一要务。当时的格致中学,不仅数理化教学全市闻名,文史地也不同凡响,是一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校。全国教育系统正在全力贯彻的社会主义教育路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学校的教学秩序受到了严重影响......
2023-08-03
1949年6月17日,上海市军管会接管了“上海市市立格致中学”。1950年党和人民政府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对旧教育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市局鼓励格致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经学校党支部认真研究讨论,一致同意将邵丙章评为二级教师。上海市举行第一届数学竞赛,格致中学获得“二、三、八”3个名次。1959年由陆定一出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恢复正常教学”。至此,格致中学全校恢复课堂教学。......
2023-08-03
格致中学的数学教师刘永贞、语文教师高润华名列其中,镌刻进上海市的教育历史。20世纪80年代初,格致中学已经拥有两位特级教师的宝贵师资财富,在当时上海1000多所中小学中尚属鲜见。由此,格致中学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可见一斑。她获得了几乎所有教育管理的荣誉称号,先后担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教育界所推崇。截至1997年,格致中学的教师队伍拥有6位特级教师,在当时上海的1000多所中小学中出类拔萃。......
2023-08-03
5月25日清晨,学校地下党负责人、高中学生何祚榕根据上级领导指示赶到格致中学,要求教务主任盛蔼如老师负责维持学校秩序,保管好学校财产,等候人民政府对学校的接管。1949年6月17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管会中主任杭苇率领接管工作组进驻“上海市市立格致中学”,宣布学校由军管会接管,王子修为接管工作组组长,陈尔寿、李宗德等为工作组组员,学校正式改名为“上海市格致中学”。......
2023-08-03
格致中学老师无论是被打倒后复出的有专长、有水平、有经验的老教师,还是重返课堂、专业基础扎实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都为推进学校的复课教学倾注了全部心力。对顽劣学生如此无礼的恶作剧,身为“国学导师”的周艺全然不顾,忍辱负重,大汗淋漓地坚持讲课不误,教书育人的执着精神令人动容。......
2023-08-03
格致中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具有理科见长的办学特色。学校在理科资优生培养中虽遇到了不小困难,但仍努力传承和发扬理科见长的办学传统。据不完全统计,在市级、国家级和国际级各项竞赛中,格致学子荣获市级以上等级奖3000多人次、全国以上等级奖达600人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理科见长尤其是数学见长的教学特色和办学传统不断得到巩固,取得卓著的办学声誉和社会的高度认同。......
2023-08-03
格致中学全校师生员工联合签名发表庄重宣言,一致保证坚决拥护人民政府的政策,贯彻政府的一切决议,用搞好学习与师生团结、全力响应劝募寒衣运动的实际行动来表示对自己政府的拥护和对受灾同胞的关怀。本市复旦大学、格致、缉规、虹中、市西、南洋、位育、江湾、高桥、市一女中、民立女中、革大上海俄文学校等校纷纷举行庆祝十月革命节纪念大会。......
2023-08-03
■赵鸣皋[1]横河三校是指最早的横河公学及其以后的敬德小学、公德小学。李氏三代说的是我师李琯卿先生、李母曹太夫人和琯卿先生子女——烈士李长来兄弟姐妹。横河最早的学校——横河公学,是李师奉母命于民国初年出资创办的,后每年资助银圆三百。我自幼家居横河,与李师同村,好长时间受李师亲炙,深知先生爱国情深。......
2023-09-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