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格致校史稿.第二卷:激发学生求知激情

格致校史稿.第二卷:激发学生求知激情

【摘要】: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虽然格致中学老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十分有限,但却在学生中埋下了求知的种子。如前所述,从1969届至1976届,格致老师在当时“文革”逆境中坚持教书育人,在学生中埋下了求知的种子;一些好学生毕业离校踏上社会后,在职场人生道路上,继承发扬母校“格物致知”的传统,不断成长成才,特别是其中的优秀典型,成为各行各业的事业成功者,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这个阶段,在“读书无用论”盛行、教育秩序失常的大环境下,格致中学同学多数也就是稀里糊涂地随大流混日子,缺乏读书的强烈愿望,但由于格致老师在“复课闹革命”和学工、学农、学军中坚持教书育人,在他们的积极引导和影响下,不少同学也愿意顺应老师的导向听点课、学点知识;特别是历届学生中都有少数好学生,他们要读书、爱学习,求知欲望强烈,当遇到格致中学老师夹缝中苦心教书育人,他们便如久旱逢甘露般承接知识及相应的素质教育。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虽然格致中学老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十分有限,但却在学生中埋下了求知的种子。

物理老师姜秀娥给75届学生上工基课时讲到起重机,其机械原理属于力学范畴,但当时的教材却只字不提,姜秀娥老师便发挥学科专长,顺势而为给学生讲了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使同学们茅塞顿开。有位叫吴晓霞的同学,当时把这个知识点认真听进去了,并学深学透,毕业后又将其融会贯通到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去,遇到问题常常深入思考:着力点放在哪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正确的方向应该往哪里推进?力度要掌握到什么分寸才恰到好处?由此对她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9届学生蒋小馨,有幸遇到了一位很好的班主任——语文老师费国荣。费国荣老师是“文革”前三年从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出身书香门第,一生酷爱写作和美术。“文革”初期带69届这个班,不得不经常搞“大批判”,却不能遂心愿上语文课。有一次他借着批判刘少奇而引用古人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机会,突然话锋一转引申开去,说到这句话的出典,然后逐字逐句地讲解了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在当时“工宣队”的严控和高压下,费国荣老师冒着被扣上“宣扬封资修”帽子的政治风险,给同学们上了中学期间唯一的一堂经典的语文课。蒋小馨由此记住了《岳阳楼记》的千古绝唱,享受了人生一次难得的读书乐趣。

75届学生郑辛遥,从小喜欢画画,上小学时就去参加黄浦区少年宫绘画兴趣小组活动,但没有接受过美术的系统训练。1972年他进格致中学时,恰好有一位上海师范大学毕业的美术老师龚除(电影演员龚雪的哥哥),到校的亮相之作是在校门口的“大批判专栏”上,用白报纸画了一幅经典的雷锋同志手握冲锋枪的标准像,画像明暗分明、色彩鲜艳。那娴熟的绘画技巧,深深吸引了郑辛遥,他在心中暗暗佩服老师的本事。没多久郑辛遥当上了美术课代表,每次认真完成作业,都得到龚除老师的好评。龚除老师特地为学生组建了美术兴趣小组,正常活动每周一次,而郑辛遥和陈放两位同学因特别爱好美术,一周要画多次,龚除老师也很乐意为他俩“开小灶”,还让郑辛遥当模特,示范怎样画速写。他常常把从杭州买来的美术书籍借给他们看,还慷慨地让他们带回家学习临摹。在龚除老师的教授下,郑辛遥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素描基础;龚除还教他们学习速写、国画、水彩、水粉等画种。格致中学期间的美术学习为郑辛遥打下了绘画的基础。那年,他创作了一幅水粉画《游园会》,参加黄浦区中小学美术作品展览会,龚除老师主动让他去购买水粉画颜料,经他签字后到学校总务科报销。经龚除老师推荐,郑辛遥在暑假还参加了上海市青年宫、黄浦区教师红专学校、黄浦区工人文化宫等组织的美术创作、速写学习等培训班,有机会直接聆听油画大师颜文梁、国画家张培成等前辈的讲课,大开眼界,绘画水平迅速提高,为日后从事专业漫画创作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郑辛遥在格致中学还遇到了一位开明的班主任陈雪珍老师,他后来能成为漫画家,也与陈雪珍老师对他的理解、包容和帮助分不开的。那时学校每周有两天只上半天课,下午安排班干部在同学家课外学习马列主义。郑辛遥参加了几天觉得基本上是形式主义,桌上放几本马列书摆摆样子,其实收获不大。由于心里不乐意参加,有一次他谎称发烧生病请假了。碰巧陈雪珍老师来检查课外学习,听说郑辛遥生病了,便马上去他家里探望。当她进门见到他支着画架在画列宁肖像时,郑辛遥非常害怕,心想一定会遭到老师狠狠的批评训斥。想不到陈雪珍老师幽默地说:“你不学马列,在家里画马列,画得倒蛮像的。”还劝导他,课余爱好画图很好,但以后不要说谎。陈雪珍老师教育有方,爱护学生的兴趣特长,鼓励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每逢新学期开学,陈雪珍老师都让郑辛遥布置教室,还推荐他去校部出黑板报、搞宣传栏,充分发挥他的特长,提高他的兴趣。

图2-2-2 陈雪珍老师

郑辛遥的美术特长得到了班主任陈雪珍的肯定和支持,加上有美术老师龚除的精心培养,使喜爱美术的种子埋入他心里,扎下根来,日后茁壮成长——他进入新民晚报社,从事专职美术编辑和漫画创作,成为一位著名的漫画家。[2]

图2-2-3 郑辛遥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在老师们的努力下,格致中学这个阶段的历届学生,无论出勤率还是学习能力,在全区都名列前茅。

如前所述,从1969届至1976届,格致老师在当时“文革”逆境中坚持教书育人,在学生中埋下了求知的种子;一些好学生毕业离校踏上社会后,在职场人生道路上,继承发扬母校“格物致知”的传统,不断成长成才,特别是其中的优秀典型,成为各行各业的事业成功者,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专家学者、学界精英

1.丁国际

丁国际,格致中学1972届毕业生。中学毕业分配到崇明东风农场务农。1977年参加“文革”后第一届高考,1982年在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在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硕士学位;2006年在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同济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就职;后任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2003年在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任共同研究员、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治理与控制、饮用水污染防治、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以及微型动物学等。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至2014年,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多篇,申请专利10多项。

2.张延猛

张延猛,格致中学1976届毕业生。在充斥“读书无用论”的“文革”年代,张延猛牢记格致中学老师苦口婆心给他们灌输“知识改变命运”的谆谆教导,激发起对读书的渴望,认真学习文化知识,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张延猛作为教授、高级工程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大海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延猛是我国海洋勘测领域的著名专家,主要从事遥控潜水器研制技术工作。遥控潜水器,也就是所谓ROV(即水下机器人的缩写),是进行海底勘测、海洋水质检测等工程的重要作业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军队、海岸警卫、海事、海关核电、水电、海洋石油渔业、海上救助、管线探测和海洋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虽然我国如今的ROV技术在国际上尚不处于领先地位,但发展势头非常旺盛,专业前景极佳。张延猛曾参与过“蛟龙号”中潜水员的体质检测项目,还承担了高海拔潜水及潜水后飞行作业程序与技术要求的省级研究项目,在海洋勘测领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3.李瑜青

李瑜青,格致中学1970届中学毕业。1971年底赴安徽农村插队,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历任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法学教授。

李瑜青入学格致中学三年正值“文革”期间,但格致老师坚守教学岗位,认真传递知识、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在他内心默默埋下了格致文化传承精神的种子,使他立下了“用科学文化知识开启国人,振兴中华;无论环境如何恶劣,求知向上之心坚忍不拔”的志向。

1971年12月李瑜青中学毕业,主动放弃留上海的机会,作为知青奔赴安徽省六安地区大别山下插队落户。大别山农民一贫如洗的艰辛生活,使他深深体会到中国农民的不易,也加深了他对中国底层社会的了解,更坚定了他“救民于水火”的信念。李瑜青开始行动起来,当时做的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就是组织下乡知青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这批知青运用学习的知识,对改造当地农村的落后面貌做出了积极贡献。李瑜青被树立为全省知青标兵,又被提拔为乡镇党委书记。

“四人帮”被粉碎后,随着中国高考制度恢复,李瑜青对读书求知有了更强烈的渴望。由于他在下乡期间不忘学习,基础知识牢固,很顺利地考进了大学;又因为已担任安徽当地的乡镇干部,组织上要求他只能报考安徽的大学,他选择了喜爱的哲学专业。李瑜青抱着“拯救中国”的念头进大学读书。尽管他所在大学当时读书条件很差,但他很拼。每天早晨5点起床,跑步锻炼半小时后就进入学习状态,中间除上课、讨论、用餐,一直忙到晚上11点30分才回寝室休息。李瑜青有幸较早参加了当时特殊环境下在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推进的启蒙活动,作为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入了真理标准问题、异化问题、人道主义问题等讨论,大学毕业时他已在一些大学学报发表学术论文。

李瑜青大学期间学习优秀,毕业时被学校指定留校。留校后,他又报考研究生,在西方哲学领域留下了足迹,最有建树的是主持翻译了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文集九卷本,以及大师哲理美文集十卷本等,他还是《中国百科大辞典》主持人,这些作为推进中国启蒙活动重要学术内容都写进了当代中国文化史

1992年2月李瑜青被上海大学钱伟长校长作为人才引进上海工作。此时他的研究也发生重大变化,从一位哲学学者转向法学学者。1993年李瑜青在《学术月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论哲学的当代转向》,认为哲学的黑格尔时代已经结束,现代哲学的智慧,特别强调和具体科学的结合。因此他主动把哲学研究和法学相结合,走向法哲学、法社会学经济法学等学术领域。2006年11月,李瑜青又被华东理工大学作为人才引进,帮助在华东理工大学建立法学院。现任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和法律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并担任上海市法哲学研究会会长、全国法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城镇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市人大立法系统特聘专家、上海市总工会特聘专家,同时还是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兼职或客座教授,也是王宽诚奖、上海市育才奖、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

李瑜青曾获省级科研二等奖(2000年)等多项奖励。先后承接并主持完成多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课题,其中国家级课题三项、中法合作一项;目前主持课题有“人文精神法治基础”“转型期腐败问题研究”“社会转型期民事权利研究”等。已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契约精神与法律意识》《法学的方法与理论定位》《论市民社会的理念与现代法制观念的转换》等90余篇,出版论著、译著20余部,代表作有:《契约精神与社会发展》《人本思潮与中国文化》《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透视》《法律社会学理论和运用》《法律社会学经典论著评述》《人文精神与法治文明关系研究》《法治社会理论与探索》,等等。

李瑜青认为,格致文化精神一直是鼓励他前行的重要动力,这是永远值得记住的。

(二)出色的文化、教育工作者

4.蒋小馨

蒋小馨,格致中学1969届毕业生。1980年获复旦大学分校图书馆专业大专学历,2006年获华东理工大学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合办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长期担任《沪港经济》杂志总编辑(正处级、副编审)。已公开发表小说散文等各类作品逾100万字。

1970年离开格致中学后,蒋小馨被分配到大饼摊(那时叫某某食堂)工作。每天的活就是做大饼,一天工作10个小时,特别是凌晨赶早班,非常辛苦。1974年春,他在崇明岛“五七干校”劳动锻炼期间,夜晚当小伙伴们鼾声四起的时候,他就用手电筒照明,在床上写起了小说。3个多月的干校生活结束,他的小说也写好了。

1975年3月,蒋小馨的处女作《店堂前的红灯》发表,小说后来被改编成地方戏曲和连环画。不久,他和黄宗英合作撰写的报告文学《可敬的人们》发表。201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撰写的30万字纪实文学《唐翔千传》(唐翔千为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创始人)。

1978年,蒋小馨考取了复旦大学分校图书馆专业。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图书馆和华东政法学院图书馆工作。其间,他写了许多有关法律和法律情报的文章,发表在《解放日报》《民主与法制》《图书馆杂志》等报刊上,还与人合作出版了《法律情报学》等专业书籍。1993年,蒋小馨接手《沪港经济》杂志,使之持续发展了26年,发行量长期位于上海经济期刊的三甲行列。

5.林慧恩

林慧恩,格致中学1973届毕业生。1974年2月—1980年2月在江苏海丰农场务农,经历了6年艰苦劳动的磨砺和持之以恒的自学。回沪后她抓住机会就读电视大学,1986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并边工作边继续深造。从此,林慧恩用她二三十年的职场人生集中精力干好这一份工作,执着坚持,无私奉献,为黄浦区电大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为面向社会培养大批改革开放急需的各类人才,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2月,林慧恩回到上海,“顶替”母亲进生产组工作,她借助于恢复高考后电视大学有全日制带薪上学的机会,考入上海电大(三年全脱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读书期间,林慧恩学习刻苦,学业优秀,被评为上海电视大学三好学生。她于1986年以优异成绩从电大毕业,留校工作;1987年起在上海电大黄浦区经贸分校(以下简称“黄经贸分校”)从事电大教育工作。留校后她在工作岗位上继续深造,考入华东师范大学经济系经济管理专业(专升本),二年半后又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取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华师大本科毕业前夕,林慧恩参加了招募公务员考试,300余名考生经过笔试、面试竞争6个岗位,结果她成功被录用。而后在担任黄经贸分校常务副校长期间,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林慧恩又参加了为期二年的香港公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习,获硕士学位。此外,她还通过了高校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审,被评为副研究员。

林慧恩自1992年至2010年退休,连续被评为“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上海电视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1994年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2010年在上海电视大学建校50周年庆祝活动中荣获“贡献奖”。

(三)优秀的公务员和领导干部

6.高林敏

高林敏,格致中学1972届毕业生。格致中学培养了她吃苦耐劳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为她走上社会后人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那个特殊的“文革”年代,正常的教育秩序被打乱,1969—1973年4年的学校生活,半年学工、半年学农,加上学军、拉练,还要参加学习班和各类政治活动,文化学习时间很有限;面对当时条件下学校的安排,高林敏总是努力去做,虚心向工人阶级、贫下中农学习,认真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进校第一年,学校挑选了一批学生骨干,高林敏列入其中,由“工宣队”师傅带领,步行去郊区北新泾咸菜加工场,参加红卫兵干部抗大式学习班。近20千米的路程,走了2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学习班一切都按军事化标准要求,亦苦亦严。

中学毕业时,高林敏带头报名去吉林插队落户;而后在部队首次来沪公开向社会招收女兵时应征入伍,成为北京海军司令部机关的一名女兵。不久就入了党,提了干。

1985年高林敏转业回沪到黄浦区机关办公室任机要秘书。1992年底,她被选调到浦东新区党工委组织干部处参与浦东新区筹建工作,被评为浦东新区先进工作者、区“三八”红旗手,并被提拔为干部处副处长。2000年,她又被调任浦东新区区委统战部党派工作处处长,荣获“上海市统一战线先进个人”。

7.周国雄

周国雄,格致中学1974届毕业生。历任上海市黄浦公安分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局长,中共黄浦区委常委、区政法委副书记,上海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书记;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党委书记。现任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监事会主席、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周国雄在担任上海市黄浦公安分局局长期间,黄浦公安分局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公安局”的荣誉称号。周国雄在担任上海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期间,积极推动公安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公安办事效率,为推进上海市公安系统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周国雄在担任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书记期间,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积极进取,使区域经济得以健康发展,城区面貌得到明显改观,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周国雄在担任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党委书记期间,被光荣评为“上海十大人物”。

周国雄在担任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监事会主席、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期间,认真贯彻执行市国资委下发的《市管国有企业外派监事会主席和专职监事履职目录(试行)》要求,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

(四)著名书画艺术家

8.郑辛遥

郑辛遥,格致中学1975届毕业生。中学时代就酷爱绘画,得到美术老师龚除的精心培养,其美术特长也得到班主任陈雪珍老师的肯定和支持。他在格致中学期间打下了比较扎实的绘画基础,后来成长为著名的漫画艺术家,擅长哲理幽默漫画。

郑辛遥1985年进入新民晚报社,担任《漫画世界》编委、常务副主编,从事专职美术编辑和漫画创作。其漫画作品曾在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际漫画大赛中获奖。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副主任、第八届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2018年12月6日当选)。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聘为第九至十二届全国美展评委。代表作品《智慧快餐》系列漫画曾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第三届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1998年被评为上海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2009年获第九届上海长江韬奋奖。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之际,郑辛遥作为漫画家已在新民晚报社工作多年,他的漫画作品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晚报副刊的同志便约他在副刊上开设一个成系列的漫画专栏;当年10月,《智慧快餐》诞生了,每周一篇作品,简练、幽默与格言、警句同辉,教给人们在快乐中品味人生的智慧。2013年,郑辛遥又应约在《新民晚报》上开设新闻漫画专栏《漫条思理》,探究生活的哲学与人生的哲理。2018年春节前夕,《漫条思理——郑辛遥智慧快餐大全集(2)》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智慧快餐》系列漫画于1992年起在《新民晚报》副刊开设专栏已有25年,共发表作品1260多幅。《智慧快餐》专栏长期受到中外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已成为代表我国当代漫画最高水平的艺坛之一。

郑辛遥的漫画作品构思奇巧,形象可爱,落笔圆熟,讲究线条,寓意深远,幽默中蕴藏哲理,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郑辛遥曾经回忆说,还在刚刚初出茅庐的年头,华君武大师给他回过一封信,里面讲到“幽默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哲学道理”,当时他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漫画认识一下子超越了“搞笑、逗趣”的浅陋定位,“幽默中蕴藏哲理”的信条,影响了他此后数十年的漫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