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规范教学管理,建立规章制度

规范教学管理,建立规章制度

【摘要】:与此同时,在学校内部,废除旧的教育制度、建立新的教学秩序也成了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摆在了全校师生的面前。举办各类学习竞赛,提高教学质量。1950年9月,格致中学在总结上一学期的教学情况后,首次制订了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工作计划,在广泛征求意见后,进一步完善为格致中学的教学工作方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任务,长期以来,格致中学一直把“严校纪、全校规、正校风”作为学校的治学方略,根据教学规律办

上海解放初期,全市人民沉浸在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之中,格致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充分体现了师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与此同时,在学校内部,废除旧的教育制度、建立新的教学秩序也成了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摆在了全校师生的面前。

1949年10月,学校教务处和学生会联合发出“团结同学,积极温课”的号召,与此同时,学生会学术股也在墙报上发表了《总结我们的学习》的文章,特别着重地指出今天学习的意义已与往日不同,以往在旧的教育制度下温习功课,大家都存在着为了考试、为了拿文凭的错误思想,而现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我们青年学生的主要任务则在于学好建设祖国的知识和本领,文章要求全体同学彻底检查一下自己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哪些缺点,以及怎样纠正这些缺点。教务处和学生会的这一号召发出后,立刻得到了全校所有班级的热烈响应,各教室里里外外贴满了如何搞好学习的意见和建议,学生会同时召集各班代表举行座谈会,商讨温课的方法。一种新的强调集体互助的学习思想在同学们心中萌发,而学习中的个人主义倾向遭到批评。

此外学校还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学习目的性教育,帮助学生养成“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思想,使同学们认识到光有政治热情而没有文化知识,是无法为国家效力、为人民服务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同学之间出现了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团员徐永祥等就邀请了很多高三同学为初二、初三功课特别差的同学补课,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一种新的学习思想和学习观念开始在同学们的心中萌发。

鉴于学校里有一部分学生比较自由散漫,沾染了在考试时喜欢耍小聪明偷偷作弊的不良习气,教务处出台了“荣誉考试”的办法,用集体荣誉感激励学生自我约束,学会自律、自尊、自爱。具体做法就是先将“荣誉考试”的办法付诸各班讨论,让同学们在思维碰撞中认明考试的意义,然后选定6个班级试行。考试时,教师发完试卷后随即离开,教室无人监考,同学们自觉独立答题。“荣誉考试”不仅遏制了不良考风的蔓延,还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端正了学习态度,考试成绩也大多在标准以上。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大力开展了“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使同学们认识到光有政治热情而没有文化知识是无法为国家效力的。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同学们普遍树立起了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同学之间出现了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为此,学校还专门在全校进行了一次“荣誉考试”,即教师发完试卷后不留在教室里监考,相信所有同学都能自觉地克服陋习,独立答题,向祖国和人民诚实地汇报自己最真实的学习成绩。这次“荣誉考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从此,学校里树立起了勤学互助的优良学风,同学们的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高中毕业生中的大多数人都能考取全国重点大学中国家急需培养人才的专业。1949年12月,刚参加完上海第一届学代会的同学回校后,把学代会的精神带回学校,大家响亮地提出了“团结全校师生工友,树立自觉纪律;遵守民主秩序,学习新知识;加强自我锻炼,树立革命的人生观”的三大口号,要求在全校迅速建立起团结进步正派的新学风。全校800多名学生分成108个小组,通过认真的学习讨论,最后拟订了“改进旧习气,树立新校风”的公约,提出七项目标:(1)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2)上课和集会专心听讲,早操排队迅速整齐;(3)接受教师指导,及时完成一切工作;(4)小组组员生活在一起,级际组际互相合作;(5)和工友合作保持全校整洁;(6)爱护人民财产,不损坏公物;(7)阅读有益的书报杂志,参加文娱体育活动。格致学生践行公约的效果明显,尤其是爱护公物方面,据木工陶文生反映“往常课桌椅每天总要修上二十多只,现在两个礼拜只修了四十多只”“新学风运动不但减轻了我的工作,而且又省下了一笔可观数目的铜钿”。[3]高三年级的同学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提出了“看谁最先做到,最先做好,做得最彻底,并且要以国际主义的精神融会到具体行动中去,帮助同学,自觉遵守纪律,遵守民主秩序,搞好学校”的倡议。格致新学风运动得到同行们的认可,市西、道中等校邀请格致老师传授经验。副教导主任顾诗灵一语道破其中真谛——“我们无论学习什么,只要全心全意、不自私、能互助合作,什么困难都可克服的,并且保证绝对的有美满的收获的。”[4]新学风运动中的内容后被教导处修订为全校性的暂行校规,通过颁布光荣牌和红旗的竞赛办法来评选优秀班级,引导学生遵守校规。[5]

1950年,为贯彻戴白韬局长在教育工作会议上所报告的学期中等教育工作重点“加强教师进修和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以继续改造学校”,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分学科进行了反复的调查研究,拟订了各自的工作重点,在对工作重点进行深化和具体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可供摸索和试行的规章制度,可归纳为:(1)加强全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建立全校性的政治学习委员会,有计划、有步骤地领导师生员工开展政治学习及社会活动,定期举行时事测验和政治问题座谈会,切实团结全校师生员工。(2)搞好教师业务学习和同学课程学习,设立各科教学研究会,进行教材教法研究,定期组织教师相互观摩现场教学,交流经验,并通过级务会议检查教学效果。举办各类学习竞赛,提高教学质量。(3)改进考试制度,开展新学风运动;加强小组领导,巩固基层组织;定期举行品德考核;订立全校性的暂行校规。(4)贯彻民主集中制精神。(5)提倡勤俭节约意识,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全校师生员工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要坚守教育和学习岗位,尽量节省各种开支和消耗,树立劳动观点,勤俭办学。

1950年9月,格致中学在总结上一学期的教学情况后,首次制订了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工作计划,在广泛征求意见后,进一步完善为格致中学的教学工作方针。具体表述为:提高政治认识,加强团结改造;发扬并巩固民主集中制精神,克服工作中的自满情绪、事务主义及官僚主义作风;改进业务,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学习纪律,巩固民主秩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任务,长期以来,格致中学一直把“严校纪、全校规、正校风”作为学校的治学方略,根据教学规律办学,尤其重视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办学严谨,教学质量高。教师爱岗敬业,言传身教,德艺双馨;学生刻苦用功,奋发向上,立志成才。教师们在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的基础上,经常帮助学生开展诸如“向科学进军”“数学一条龙”等活动,并鼓励同学迎难而上。级任导师黄松年给同学打气说:“只要肯下功夫学习,什么困难都可以解决的,今后我愿和同学一起学习”。学校组织了许多业余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项课外活动,不定期地举办作文及数理化等学科竞赛,在校园里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历届学生多次在全市性、全国性大赛中获奖,高考升学率和岗位成才率都比较高。

二是重视德育教育和全面发展。学校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做到两者紧密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集体的崇高品德,强调学生要“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经常举办时事报告会、英模事迹报告会、革命传统报告会,组织访贫问苦,参观各种有意义的展览,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学英模、争上游、为祖国学本领”的学习气氛。绝大多数同学,包括一些当时所谓的“后进”同学,实际上都是单纯、爱国、好学上进的好青年。

三是重视社会实践和能力培养。学校积极引导师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尽量让更多的同学担任一些社会工作。学校倾注了很大的政治热情,组织同学参加了“三夏三秋”“支援边疆”“工厂实习”“义务劳动”“勤工俭学”等活动,全校师生还共同经历了“公私合营”“整风反右”和“大炼钢铁”等政治运动。作为一所学校,能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提高能力,走与工农、与社会相结合的道路,无疑体现了一种责任和担当。

四是共青团和学生会的工作非常活跃。以陈国泰老师为团委书记的校团委在校党支部的领导下,经常组织学生上党课、团课和进行集训,培养团干部和积极分子,努力搞好团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发展工作。校团委每个时期都能围绕形势和学校的教学工作,分析学生和团员的思想状况,及时提出鼓舞人心的口号,在同学中树立学习榜样,促进学校中心工作的开展。这期间,党团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都很强,共青团员的模范作用也很明显。此外,校学生会积极配合党团组织在全校同学中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1950年校学生会发起互助互济运动,在学校掀起学习热潮。高一下甲在组长陈之骅的动员下,组织成绩好的学生担任“小先生”,课后帮助同学们补习功课。同学们笑着说“小先生呱呱叫,虽是学问不及老师好,热心认真值得佩服。”互助互济运动形式多样,高三上在级任导师和团员的带头下开展百元运动,每个同学每天储蓄100元,以防急需或援助下学期缴不起学费的同学。初三甲沈裕康同学因家境贫寒、母亲生病,被迫辍学,级任导师家访得知这一情况告知同学们后,同学们立刻慷慨解囊,连初三乙同学也捐出8万余元,解决了沈裕康的生活与失学问题。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团委和学生会充分发挥了年轻人的优势,积极工作,努力学习,格致校园从上到下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注释】

[1]臧敏珠:《永远的回忆》,格致《校友风采录》第二集。

[2]我国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与第一套人民币的兑换比价是1∶10000。

[3]《解放日报》1949年12月16日。

[4]《解放日报》1949年12月16日。

[5]《解放日报》1950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