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格致校史稿第二卷:传承办学传统,创新教学改革

格致校史稿第二卷:传承办学传统,创新教学改革

【摘要】:1949年后的格致中学,首任校长陈尔寿继承了格致公学长期办学积累下来的好传统,使其更好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教事业服务,那就是继续把建设一支思想品德高尚、教学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建设的第一要务。当时的格致中学,不仅数理化教学全市闻名,文史地也不同凡响,是一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校。全国教育系统正在全力贯彻的社会主义教育路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学校的教学秩序受到了严重影响

严把师资关,是格致中学建校100多年来的立校之“基”。《格致校史稿(第一卷)》在“格致公学时期”的“格致公学的发展”一章中,专设“严格选聘教师”一节,一开始就这样评述格致公学的教师:“所有新聘各教员,或毕业国内外各大学,或毕业师范与专门学校,皆学识丰富,经验宏深。”

1949年后的格致中学,首任校长陈尔寿继承了格致公学长期办学积累下来的好传统,使其更好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教事业服务,那就是继续把建设一支思想品德高尚、教学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建设的第一要务。学校有了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科基础知识教育以及体育文艺活动的开展等,就都有了可靠的保障。

当时的格致中学,不仅数理化教学全市闻名,文史地也不同凡响,是一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校。各科老师都十分优秀,令同学们欣喜万分、感慨不已。教几何学的周宗镐老师,他在黑板上画的圆周、切线,既快又准,即使用圆规、直尺来画也不过如此;夏守岱老师教代数和解析几何,内容非常丰富,大量习题都在课外完成,一个学期要交4打练习簿;唐志瞻老师教的物理,条理清晰,生动有趣;章荑荪老师是教语文的,他是大剧作家曹禺的好友,对中国的文学艺术有很高的造诣,讲课善于启发引导,娓娓道来,令人神往;历史老师段念慈,精通中国近代史,学识渊博,讲到列强欺凌中国时,饱含热泪,令听者动容;地理课是陈尔寿校长亲自上的,他是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新世界地理》就是他和卢村禾先生主编的,陈尔寿对中国的地貌、山川、河流、交通矿产如数家珍、了如指掌;英语老师顾绍熹,人称英语文法的活字典,一本厚厚的教材,经顾老师用图解分析,中英文解释,仅用两个学期的时间,就可系统地完成全部英语文法课程的教学。在格致中学,就连体育教师都非等闲之辈。

为了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各年级不但成立了学科兴趣小组,还成立了各种文艺社团。学科兴趣小组有植物小组、地理小组、气象小组、美术小组、航模小组等;文艺社团有话剧队、舞蹈队、合唱队、腰鼓队、朗诵队等。此外,每年的三夏、三秋期间,学校都要组织同学们到附近的郊区农村参加学农劳动,通过插秧、割稻、挑粪等繁重体力劳动的体验和锻炼,同学们普遍树立了“劳动光荣”的思想,身体也锻炼得更强壮了。与学农并重的还有学军和学工。学军又可称之为军训,1955年,新中国第一部《兵役法》颁布,首次从法律上作出了在大学生、高级中学学生中进行军训的规定。军训通常与学农安排在同一时间段进行,每天清晨是军训时间。军训的主要内容是队列操练和“匍匐前进”科目的训练,此外还安排了一些简单的军械知识的学习。学工基本上每周安排半天,学校办起了自己的实习工厂,每个班级都有好几个学工点,那都是同学们分头到附近工厂联系后定下来的。

在教师中,“老带新”“互帮互学”蔚然成风。校领导和各科教研组要求全体教师在开课前必须吃透教材,备好课,在课堂上,认真讲课,把每一堂课的重点难点讲细、讲透,不能满足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浅层次的理解,而是要通过课堂上的解惑答疑和课外作业的强化训练,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使之入脑入心。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随处可见的教学互动,真正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业务能力普遍有了大幅度提升,全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不断增强,德智体各方面发展均衡,出现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佼佼者,学校的教学成果也因此而得以彰显,1959年即被定为上海市重点中学。1963年,上海市教育局根据教育部《关于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全日制中小学的通知》,确定13所学校为“首批办好学校”,格致中学成为其中之一。那段时期,格致中学的教学质量,在整个上海市是名列前茅的。据校友回忆并经史料证实,1955年的夏天,高三(乙)班59位同学从格致中学毕业,除了4位同学因肺结核等疾病未能参加高考,其余55位同学都参加了当年的全国统考,结果有51人被高校录取,占参考人数的92.7%。其中,进入全国重点高校的有35人,约占被录取人数的70%,考进上海交大、复旦等高校的有13人,另有38人选择了报考外地名校,共有23人考入了北大清华两校,其中北大10人(物理系5人、东方语言文学系4人、中文系1人),清华13人(工程物理系5人、电机系3人、无线电系2人、机械系2人、建筑系1人),加上后来到北大读东语系日语研究生的1人,共有24人在北大、清华两所全国重点名校就读,占考入高校人数的47%。

1956年,我国制定了十年科学发展规划,“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响彻中华大地,格致中学紧跟形势,在全校大力开展各项宣传教育活动,请了许多社会名流、专家学者到学校做报告,宣介“向科学进军”的意义,激励同学们为报效祖国刻苦学习,努力成才。

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格致中学进行了一些教育改革试点:一是把原来初、高中六年的学制压缩为五年,其中初中三年,高中两年;二是引入大学的分科机制和部分教学内容,在中教阶段试行文理分科,五年制的改革一直持续到1963年。

另见当年上海报载:

上海中小学减轻学生负担初获成效

黄浦区格致中学许多教师也认真改进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初三(4)班班主任、数学教师周文川,在课堂上实行边讲边练时,注意启发学生自觉地思考问题,改变了过去一讲到底的教法,学生学习主动了,发现问题,当堂解决,课堂气氛活泼,许多学生能做到当堂巩固。课业负担减轻以后,学生参加政治学习、生产劳动和课外文娱体育活动,也比以前更加活跃了。

在学校里,参加各类会议和各种社会活动最多的是政治教师,有一段时间,因工作繁忙影响备课的情况时有发生。格致中学党支部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断然采取措施给政治教师减负松绑,要求全体政治教师都能提前两周备好课,留有足够的时间相互听课,并且要求他们安排一定的时间自学毛主席著作,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保证学校政治教学的质量。

195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举国上下掀起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教育系统正在全力贯彻的社会主义教育路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学校的教学秩序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一时期入学的学生经历了太多与正常教学关系不大的政治活动,从“人民公社”“大办食堂”“大炼钢铁”,到“庐山会议”“反右倾运动”“反修防修”等,其间,政治运动更是一个接着一个,常规的课堂教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格致中学的爱国精神、文化传承和教学特色仍然是深受社会赞誉和学生信赖的。如1958年、1959年时段发生的一件格致高中班级在学制反复变化中曲折前进的事例,就颇耐人寻味。当时学校对1958年秋季考入高中的班级进行了分科,高一(1)班被定为文科班,不设物理、化学课程,学制缩短为两年。一年后,上级突然决定取消“文理分科”,把所有教师和学生都搞得措手不及。学校决定对这个班重新开设物理和化学课,进行“恶补”,中间进行了一次小考,全班大开“红灯”,这本是情理中的事情,但见到这样的成绩,所有的老师和同学还是惊呆了。不过同学们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们决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打一场攻坚战。在校长席炤庆、团委书记陈国泰、班主任老师高润华的鼓励下,全班的补习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有的同学甚至把铺盖都搬到了学校,晚上就在教室里打个地铺。最后,大考成绩揭晓,全体顺利通过,这个班也因此获得了学校当年颁发的“红旗班”锦旗。

1960年新学年开学之前,学校党支部和行政利用1个月的时间,深入学习《人民日报》社论。为了进一步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并适应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需要,决定在各年级适当增加劳动时间,特别是参加农业劳动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养成自觉的劳动习惯。为此,学校主动与郊区农村挂钩,建立了学生学农劳动基地。

此时,格致中学的五年制学制试点仍在进行中,初中新生被编成4个班级,准时开学。与其他普通中学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全部使用新编的五年制中学教材,班级的冠名也与普通中学有所不同,外校称“初一”,格致中学叫“中一”。为了种好这块教改“试验田”,学校煞费苦心,在师资配备上进行倾斜,要么由教研组长领衔,要么由资深教师担纲,即便是年轻教师任教,也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新秀新锐,他们中间有翁璇庆、陈彩云、黄松年、李世昌、周文川、庄流琴、张亚炯、潘秀珍、何炳基、李自端、廖家瑞、邵丙章、饶金根、刘汉标、陈祥麟等,称得上是一个“豪华”阵容。新入学的学生,年龄和普通中学一般大,不仅学习的课程比普通中学明显要多,比如机械制图课,普通中学是不设的,而且各门主课,教材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均超过一般普通中学。要知道,这些学生其实都还只是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当他们长身体需要吃饱吃好增加营养的时候,国家却经历了连续3年的困难时期,物资供应极度匮乏,农副食品的供给少到仅能维持生命的延续。同学们个个面黄肌瘦,男同学的个子都在1.4米左右,比正常情况下矮了10厘米。即便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同学们的求知欲望依然非常旺盛,在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下,他们不仅刻苦好学,还学会了艰苦朴素、互相帮助和关爱同学,养成了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那时,学校有夜自修制度,并没有硬性规定每个同学必须参加,可是一到晚上,教室里必定灯火通明,同学们有的在做当天的作业,有的在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成绩好的同学会在这个时候给需要帮助的同学当小老师。

到了第三年,学校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首先是五年制的试点取消了,原因是和“五年制试点”同步实施的高中阶段的“两年制试点”因高考升学率下降了许多而饱受社会质疑,学校迫于升学压力,作出了终止“五年制”教改的试点。此外,在“左”倾思潮的影响下,全国教育系统一场“反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斗争”正处于暴风雨的前夜。受“唯成分论”的影响,在这批同学初中毕业再次考试时,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却因“家庭出身不好”而被排挤在外,未能升入格致中学继续念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