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祁山,之所以大败司马懿,是因我能识破郑文诈降,遂能将计就计。五出祁山未果,不觉三年已过。魏主曹睿知我六出祁山,即令司马懿为大都督,凡将士皆听其量才委用,各处兵马悉听调遣。司马懿欲乘此天时劫寨,命魏军人尽挟枚,马皆勒口,长驱大进。魏军大败,十伤八九,四散逃逸。司马懿苦战,引兵败退。说到识人我则有以下体会:见微知著,慧眼识人事之至难,莫如知人。......
2023-08-03
六出祁山而无大的建树,经过深思我深知“平生谨慎,必不弄险”是我犯的最大的错误,我虽已全然明白,但已是力不从心,北伐尚未成功而身将先死,可叹!可惜!可恨!借此,我奉劝,切莫走我之路,欲成大事者必须具有冒险精神。
身边的人都夸我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但我知道,自己也并非完人,性格上的过于谨慎是我最大的一个缺点。六出祁山而无大的建树,与此不无关系。
记得在第一次进兵中原之时,魏延曾向我献策,愿领精兵五千,分道由子午谷进兵。这是一条捷径,如能得手,不过十日,可到长安。但我却以为,这一方案风险过大,不是万全之策,是过分低估了对手,是欺中原无人。于是谨慎行事,依法进兵,从陇西平坦大路逐步推进。不久,司马懿复出,街亭失守,败局已定,只得退兵。那次兴师,我虽擒了夏侯,败了曹真,但对魏并无多大挫伤。
现回想往事,从当时的敌情、地形、路线等情况来看,魏延的建议颇有见地。如果我当时采取了这条建议,很可能一举夺下长安,收复三秦。对此,我也听人传言司马懿之语:“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唉!我孔明怎么配称为“了不起”,弃捷径而兜大圈,延缓了进攻时间,难以出其不意,而且导致疲众劳师,结果等来了劲敌司马懿。苦心准备多年的心血,全部付之东流,悔之晚矣!
我的失当,告诫了后人,决策时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冒险与谨慎
冒险和谨慎似乎对立,其实作为成功的因素,它们又彼此统一。成功需要谨慎,但也需要冒险。谨慎固然可取,但要依时依地而行。在行动的准备阶段,调查研究敌情,制定初步方案,对比优选方案,要力求谨慎。但在最后的决断和执行又要敢于冒险。因为决策者所面对的是一大批变化着的未知因素,同时主客观条件也只能是相对成熟而已。决策者不能无限地等待,当成功的可能一旦闪现,就应该果断行动,谨慎不等于万无一失,不等于因常袭故,不等于保守等待。
在这方面,我有点佩服我的对手曹操。官渡之战前夜,形势对曹操十分不利。袁绍消灭了固守在易京的公孙瓒,占有幽、冀、青、并四个州的广大地区,军队达几十万人,成了北方势力最大的割据集团。处于明显劣势的曹操,心有犹豫,难以决策,完全合情合理。后听了谋士郭嘉的分析,曹操下定决心,在十倍于自己的袁绍面前,毅然应战,终获胜利,由此可见曹操善于处理谨慎和冒险的关系。
冒险与胜利
冒险和出奇相连,出奇和制胜相生。战场上的危途险地,常常被人们看作与胜利绝缘,因而正是敌方将帅思维判断的死角和不虞之地,进而也变成了敌人防御上的“薄弱点”、“空白点”。出奇意味着担风险、闯难关,但“幸运喜欢眷顾勇敢的人”,“地狱的入口处正是勇往天堂的大门。”险中有夷,危中有利,越大的危险往往含有越大的胜利。倘若要创立惊人的战绩,必须敢于冒险。
冒险与勇气
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冒险就是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从决策定计上看,冒险则是一种勇气、魄力。我之所以过于谨小慎微,我想是源于思想的压力。承蒙主公刘备知遇和托孤之恩,执掌军政大权,无时无刻不希冀完成统一大业。而对手又是强大的魏国。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的报效心和责任心,使我在自己的事业面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怕有失,过于谨慎小心。其实,细想起来,在我事业的开始,我先是孤身入吴,继而取西川、夺汉中,还是有一些冒险的精神的,可惜心理的压力,又使我六次北伐,谨小慎微,不敢弄险,而无大的建树。冒险需要勇气,需要抛弃心中一切的杂念、胆怯。
冒险和科学
冒险需要勇气,但仅此还很不够。一个人既要敢于冒险,又要善于冒险。冒险不等于蛮干,冒险不等于否定科学。只有讲究科学,才可以提高冒险的成功率。
冒险不等于意气用事。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一定要出兵伐吴,进行了战略上的一次大冒险,结果惨败。之所以有此结局,是感情的潮水摧毁了他理智的思维。由此可见,决策者首先要战胜自己,在重大问题上,决不能凭自己的感情冲动而贸然行事。为一时之气“拔剑而起”、“挺身而斗”,乃匹夫之勇。真正的大英雄,应该是“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六出祁山而无大的建树,经过深思我深知“平生谨慎,必不弄险”是我犯的最大的错误,我虽已全然明白,但已是力不从心,北伐尚未成功而身将先死,可叹!可惜!可恨!借此,我奉劝,切莫走我之路,欲成大事者必须具有冒险精神。
激发自己的冒险精神
欲成大事者必须具备常人不具备的冒险精神,因为没有冒险,就没有大的成功。世界上大多数人不敢冒险,他们熙来攘往地拥挤在平平安安的大路上,四平八稳地走着,这路虽然平坦安宁,但距离人生风景线却迂回遥远,他们永远也领略不到奇异的风情和壮美的景致。他们平平庸庸、清清淡淡地过了一辈子,直到走到人生的尽头也没有享受到真正成功的快乐和幸福的滋味。他们只能在拥挤的人群里争食,闹得薄情寡义也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穿上裤子,养活孩子。其实这样并不安全,因为仍然要承受挨饿和被人鄙夷的风险。
所以,生命运动从本质上说应该就是一次探险,如果不是主动地迎接风险的挑战,便是被动地等待风险的降临。
惟有带着沉重的风险意识,敢于怀疑和打破以往的秩序,通过冒险而取得胜利后,才能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喜悦。我们应该强烈地追求这种境界而不应安于过一种平平常常、千篇一律的生活。
理想的生存方式就潜伏在现时的平常的生存方式之中,只有具备探险的勇气才能发现它。在你的身上,本来具备着打破旧的生活格局而迎来新的生活的巨大潜能,可是它被现时的平庸的作为掩盖着。只有具备风险意识,无所畏惧,勇于探索和实践,你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完全地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实现了自己追求的人,才能领略到人生的最大的喜悦和欢愉,这是所有懦夫,都不可能领略到的。
冒险免不了有失败。成功的母体便是失败。成功只是无数次失败之中的一个特例。正常的规律是,无数次的失败换来一次成功,无数人的失败换来一人成功。成功的那一次、成功的那个人是幸运的,而此前无数人无数次的失败是同样伟大的。那种失败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其价值体现在后来的成功之中。
成功意味着冲破平庸,而其中的一条捷径便是——敢于冒险。
勇于冒险求胜,你就能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多更好。在勇冒风险的过程中,你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变成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会不断地向你提出挑战,不断地奖赏你,也会不断地使你恢复活力。
惧怕失败,不冒风险,求稳怕乱,平平稳稳地过一辈子,虽然可靠,虽然平静,虽然可以保住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生,但那真正是一个悲哀而无聊的人生,一个懦夫的人生。其最为痛惜之处在于,你自己葬送了自己的潜能。你本来可以摘取成功之果,分享成功的最大喜悦,可是你却甘愿把它放弃了。与其造成这样的悔恨和遗憾,不如去勇敢地闯荡和探索。与其平庸地过一生,不如做一个敢于冒险的英雄。
到此你可以问自己——“平生谨慎,必不弄险”对吗?答“否”毋庸置疑,而我孔明六出祁山而无大的建树,就是最好的反面事例。
有关诸葛亮遗书的文章
六出祁山,之所以大败司马懿,是因我能识破郑文诈降,遂能将计就计。五出祁山未果,不觉三年已过。魏主曹睿知我六出祁山,即令司马懿为大都督,凡将士皆听其量才委用,各处兵马悉听调遣。司马懿欲乘此天时劫寨,命魏军人尽挟枚,马皆勒口,长驱大进。魏军大败,十伤八九,四散逃逸。司马懿苦战,引兵败退。说到识人我则有以下体会:见微知著,慧眼识人事之至难,莫如知人。......
2023-08-03
我收得胜之兵回到祁山时,永安城李严派都尉苟安解送粮草到军中交割。没想到我的妇人之仁,导致了我此次四出祁山的失败。我之所以说这一些,完全是有感而发,四出祁山,苟安背叛,出兵徒劳,是因我不能时刻谨慎,忽略了“蚁穴虽小,却能溃千里之堤”的至理名言。由此我深刻体会到:事业成于慎而败于纵,切忌疏忽大意。......
2023-08-03
我用人不当,乃是此次兵败的主要原因。今借此警戒后人:用人需以职定人而不能因人适职。为大业着想,马谡非斩不可。自此之后,我承担了这次失败的责任,随后做出深刻的反思:以职定人而不能因人适职街亭失守,我军败归,最大的责任乃在于我诸葛孔明。职位应是客观的,职位应根据任务而定,而不应因人而定。因此,为了确保选用适当的人选,领导者与直接的同事及部属应保持适当的距离。......
2023-08-03
四出祁山,因小人谗言,无功而返。虽然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五出祁山未果,退回汉中,但此次出祁山也非一无所得,除多次大败魏军,更让我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五出祁山,兵胜诚信,让我更加确信:诚实守信是成大事必备的要素我们一定要记住以信为本的处世之道,在你的事业中,要养成守信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
2023-08-03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自228年第一次北伐,到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六年间魏、汉间有六次较大的战争,其中五次是蜀汉发动的进攻,一次是魏国的进攻,这一般称之为诸葛亮“六出祁山”。他亲率大军向西北的祁山方向进攻。魏国朝野为之震惧,急忙派出名将张郃率五万精兵前来抵挡。这时张郃带兵出击,蜀军狼狈出逃。张郃之死,对魏国来说是军事上的重大损失。......
2023-08-31
我建议他分近期、远期两步走,近期以三分天下为目标,有三项任务。第三项任务,同孙权结盟。预测刘备联吴避曹夺取荆州、益州之后,将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并且成为获利最大的一方。对于“隆中之对”我有以下几点经验之谈:目标是成功的起点生活中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
2023-08-03
诸葛一生唯谨慎,这是后人对他最中肯的评价。诸葛亮亲自制定了《汉科》作为一国的法度。诸葛亮以治军严明著称。认为诸葛亮能垂名千古,与他的八阵图是分不开的。诸葛亮还让人锻造了一种钢刀,十分锋利,是步、骑兵手中最常用的武器。这是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的动因。他一生只活了五十四岁,死在征途上。中国人民永远记住了诸葛亮这个名字,并把他视为民族智慧的化身,并不是偶然的。......
2023-08-31
善进为能,善退亦为能。此“金蝉脱壳”之计,在我心中盘算已久,我素知退兵的利害关系,稍有不慎就会有大的危险。金蝉脱壳就成了逃离险境常用的计谋。“三十六计”中的最后一计是“走为上计”,“金蝉脱壳”也是“走”的一种方法。善进为能,善退亦为能要说导演撤退艺术的大师,恐怕非我孔明莫属。三者相比,投降是彻底失败,讲和是一半失败,退却则可转败为胜。退却,表现为暂缓前进的节奏,调整部署,积蓄力量。......
2023-08-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