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他分近期、远期两步走,近期以三分天下为目标,有三项任务。第三项任务,同孙权结盟。预测刘备联吴避曹夺取荆州、益州之后,将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并且成为获利最大的一方。对于“隆中之对”我有以下几点经验之谈:目标是成功的起点生活中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
2023-08-03
二出祁山,错攻陈仓,是我之过,我刚愎自用,不但错过了对敌良机,而且断送了众多将士的性命,今回想起来心痛不已。刚愎自用真是害人不浅。
一出祁山败归,自那以后,我便把败兵的责任承担下来,随后我训练兵马,鼓励士气,提倡生产,厉行节约。全体将士深受感动,都把一出祁山的失败看作是自己的事情,憋足了劲准备将来为国立功,报效朝延。
进军伐魏,需有军事实力作为基础,还需等待合适的时机。
在等待中过了许久,我军已是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伐魏所用之物一切完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日,我主刘禅遣人送来吴书,看罢,心中大喜,东风已来矣!
原来吴主孙权让鄱阳太守周鲂诈降,以诱魏军深入重地,伏兵击之。果然,魏军中计,曹休领军径取阳城,司马懿率兵进取江陵。曹休进兵到皖城外石亭,遇吴将陆逊伏击,大败而回。司马懿听说曹休大败,无心再攻江陵,遂也引军退回洛阳。曹休败归,气郁成疾,回到洛阳,不久就病死。吴主孙权遂修书一封于我主刘禅,希望我主在魏军大败、丧胆之时出兵伐魏。
如此良机,我又怎能错过,看罢吴书,即设宴大会诸将,计议出师。想到此,我就很是伤心,因为正欲伐魏之时,传来噩耗,镇南将军赵云病逝,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我失一臂也!子龙一生忠肝义胆,立战功无数,与我志向相同,今志未实现而身先死,我知子龙心必不甘。子龙未完成的心愿,我当竭力完成,以慰亡灵,遂作《出师表》差杨仪送于我主,表明心迹。我主见表知我心意,遂令我即日出师。
想那司马懿真是知我心意,我与他若不是对手,定能成为知己,若同心辅佐我主,则国家统一之期不远矣!可惜天不遂人愿……
司马懿料我必攻陈仓,遂使太原人赫昭镇守陈仓道口,赫昭此人身长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谋略,今番是我攻取陈仓之大敌也!
我军前队抵达陈仓城下,见陈仓城墙高大,深沟高垒,遍排鹿角,内又有赫昭把守,遂众将向我建议:不如弃了陈仓,绕太白山岭鸟道出祁山。我知陈仓正北乃是街亭,一出祁山,街亭失守,我一直耿耿于怀,今必得此城方可进兵。何况小小陈仓城,又怎能抵挡我三十万大军;而赫昭之智,又怎能比我孔明,取陈仓势在必行。
我命魏延领兵,从四面攻打陈仓。连战数日不能破,魏延无奈,回报我说,陈仓实难攻取。我闻言大怒,欲斩魏延,后诸将求情才就此作罢。
正无奈之际,参军靳详告我,他与陈仓太守赫昭是同乡,自幼相交甚厚,他自去向赫昭陈述利害,我大喜,遂命他速去。
不料,赫昭忠义之士也,不听游说,誓死不降,我虽心中愤恨,但也暗服其忠义之节,遂命靳详再去劝降,赫昭大怒,与靳详断绝一切情义,若再去游说,定以箭射他。
赫昭挡我去路,陈仓之城只有三千兵马,我料久攻必下,于是令兵士搭起云梯,一齐攻城。赫昭在城楼上,即令三千兵各执火箭,一齐射下,云梯均被点着,冲锋兵士多被烧死,城上又打下石块,我军只好后退。
久攻不下,我心甚急,连夜安排“冲车”次日再攻。次日交战,赫昭又命运石凿眼,用葛绳穿定飞打,冲车皆被打折。我又命兵士运土埋填城濠,教廖化引兵三千,连夜掘地道,准备从暗道入城,赫昭又在城里横挖一条深沟截住我军。
如此昼夜攻打了二十余天,陈仓仍未攻下。我与众将在帐中商议对策,忽哨马来报,说曹真派先锋王双来助陈仓,我怕赫昭率兵冲出,夹击我军,便让大军退后二十里下寨。
陈仓之城易守难攻,此后,我再也没有攻过此城。我军与魏军交战,互有胜负,但我军败少胜多,我与姜维设诈降之计斩杀了费耀,将计就计大败了魏军,随后又设计让魏延出其不意杀了王双。终因粮草不足,只得退回汉中,休养生息,再觅良机。
二出祁山,我未听诸将之言,刚愎自用错攻陈仓,终因无功而返,且送了众多将士性命,我心中愧疚。此一役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让我时刻提醒自己:一意孤行必陷入困境,兼容并蓄才是为人、为帅的道理。
刚愎自用,害人不浅
二出祁山,错攻陈仓,是我之过,我刚愎自用,不但错过了对敌良机,而且断送了众多将士的性命,今回想起来心痛不已。刚愎自用真是害人不浅。
从近处来说,刚愎会限制一个人的发展;从远处来说,刚愎会断送一个人的前程。俗话说:“听人劝,得一半。”意思是多多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能减少自己的失误,事业有成。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全知全能,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他人的意见,对自己的认识会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或修正,只要尽量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么,即便他是个很固执的人,也不会走上歧途,或不会在歧途上越走越远。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自己不知道,但别人会及时提醒他:你的目标错了,会导致错误的结果。这时候,如果不接受别人的建议,一意孤行,那么错误就将不可挽救。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坚持“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原则,要明白世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只有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策略,才能处处掌握主动权,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刚愎者则恰恰相反,他们最大的缺点就是常常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判断是完美无缺的,因而常常表现得骄横跋扈,一意孤行,他们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总是低估对手,这样就容易被表面的假象所蒙蔽,导致判断失误,遭到失败。此点让我孔明觉得脸红,而细想起来,历史上早有刚愎自用导致失败的事例。
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第二年,田忌和孙膑出兵援韩,孙膑采用不直接去救韩,而是去攻打魏国,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庞涓被迫放弃攻韩,赶回应战,孙膑认为魏军素来剽悍勇猛,轻视齐军,决定利用他们的这种刚愎心理,诱敌取胜。于是齐军假装怯场,向后退却,并采取逐日减灶的办法,迷惑敌人。庞涓追击齐军,到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三天中齐军的炉灶减少了大半。他认为齐军已逃亡过半,非常高兴,孙膑估计庞涓晚上会到达马陵这个地方,于是在这里设下埋伏,在路边的树上写上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字,命令伏兵看到火光就一齐放箭出击。庞涓果然在晚上进入马陵道,他们看到树上有字,就举火观看,还没看完,齐军已万弩齐发,箭如雨下,结果,庞涓被迫自杀,十万魏军全部被歼灭,齐军大获全胜。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庞涓的刚愎自用导致了他的死亡。
由此可见,刚愎自用真的害人不浅,不但使人听不进他人正确的意见,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而且使人盲目自大,常常会落入深渊。
走出刚愎的阴影
刚愎在某种程度上,跟坚忍不拔、执著勇敢有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应该仔细区分:哪种是刚愎,是应该消除的;哪种是执著,是应该发扬的。执著有利于成功,但是执著需要正确的成功观念作引导。只有在正确的成功观念引导之下,一个人的执著才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只要控制了刚愎,把刚愎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朝着这个正确的方向锲而不舍,奋勇向前,你就能取得很大的成功。
如果有人能够以清醒的头脑、智慧的明眸,把执著用到正确的地方,那么,这种执著不但无害,反而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如果你对一个正确的目标执著不放,而且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恒心的话,那么,不用说,这种执著不但不会把你引入歧途,反而会让你走向成功。而对于刚愎,我们应该合理地加以改造,把它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在正确的方向之下,刚愎会成为一种执著。
总之,刚愎是一种自我封闭的心理特点,我们应该予以消除。下面介绍几种消除的方法:
一、虚荣心不要太强,应尽量听取别人的意见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常常告诉自己:不能事事由自己,也要考虑别人。一个人的才能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能虚心地听一听别人的意见,学习尊重别人的意见,肯定会对自己的认识有所补充和帮助。
对于刚愎者来说,要尽量去了解别人的所思所想,特别是要了解与自己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的观点。这是克服刚愎的最好办法。如果你觉得别人似乎缺乏理智、蛮横无理、令人厌恶的话,你就得提醒自己:在他们的眼中,你或许也是如此。
二、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看法
要理解别人,体贴别人。如果能够做到理解别人、体贴别人,那么就能少一分盲目。要善于发现别人见解的独到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多角度地看问题。如果截然相反的意见会使你大动肝火,这就表明,你的理智已失去了控制。假如有人坚持认为二加二等于五,你根本不会发怒,只是对他的无知感到哑然失笑。只有那些双方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的事情,争论才会最激烈。因此,无论何时都要注意,别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怒不可遏。通过细心观察,你会发觉也许错误在你这一边,你的观点不一定都与事实相符。
三、扩大视野,可以避免刚愎
尽量去经历、去体验各种不同的人生。只有在经历了各种不同的人生之后,一个人才不会迷失在一个目标里,也才能选择一个正确的目标去奋斗。只有开阔了眼界,才不至于局限在一个观念中,才会接受别人有益的建议。另外还要不断地丰富知识,增长见识,这样,才不会固执己见。因为这时才能知道,自己的想法只不过是千千万万个人的所思所想中的一个,一个人对问题的看法总是避免不了局限性的,因而有时是会出现偏见的。
四、要有平等、民主的精神
平等、民主的精神的形成,前提条件是人必须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只有互相宽容,才能做到彼此间的平等和民主。而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之下,刚愎是很难存活的。别人怎么做,总有别人的道理,只要不违法,应该是允许存在的。只有有了这种宽容的心态,你才能与人平等相处,才能和人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是能够帮助你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的。
五、克服自己的心理定势,消除刚愎
要经常告诫自己:不要完全地、无条件地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毕竟是不全面的。同时还要克服自己的刻板态度,学得态度灵活一点。只有这样,在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变化的时候,才不会死抱着原有的看法不变。在生活中,如果都能摒弃盲目刚愎心理,善于倾听、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那么,我们就能避免失败和挫折,实现我们的目的,获得事业的成功。
六、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你才不会刚愎。因为目标越是暧昧不明,越容易自以为是,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方法去证明自己是对的,结果,反而适得其反。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容易随波逐流,为了向别人看齐也跟着放弃己见。
七、正确看待他人
只有正确看待别人,才不会因为别人某时某地一时的表现而对他持不全面的看法。要增加自己的耐性,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多与不同性格、爱好的人接触,学习接受他人的长处,不要一味地坚持自己固有的观念,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取长补短,方能完善自己的人生。不要总是要求别人按照你的意见去做。对于善意的批评,要有接受的勇气,利用别人的批评,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于有益的建议,更要虚心接受。
八、要多做调查研究
人类致命的弱点,就是容易犯自以为是的毛病。通过观察就能解决的事情,也要亲自作一番调查研究,这样就很容易地避免了刚愎。
控制刚愎和盲目以后的人,是一个会接受别人意见的人,一个充满活力的人,一个有着生命激情的人,一个有事业前途的人。
有关诸葛亮遗书的文章
我建议他分近期、远期两步走,近期以三分天下为目标,有三项任务。第三项任务,同孙权结盟。预测刘备联吴避曹夺取荆州、益州之后,将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并且成为获利最大的一方。对于“隆中之对”我有以下几点经验之谈:目标是成功的起点生活中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
2023-08-03
善进为能,善退亦为能。此“金蝉脱壳”之计,在我心中盘算已久,我素知退兵的利害关系,稍有不慎就会有大的危险。金蝉脱壳就成了逃离险境常用的计谋。“三十六计”中的最后一计是“走为上计”,“金蝉脱壳”也是“走”的一种方法。善进为能,善退亦为能要说导演撤退艺术的大师,恐怕非我孔明莫属。三者相比,投降是彻底失败,讲和是一半失败,退却则可转败为胜。退却,表现为暂缓前进的节奏,调整部署,积蓄力量。......
2023-08-03
所以,我劝世人警惕猜疑之心,许多事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一切全因猜疑起风波。神将马超便是我用反间计所得,今姜维我仍欲以反间计得之。但为了确保反间计万无一失,我一面加紧攻打冀城,一面让人扮作姜维模样,到天水城下挑战,并说自己被封为上将军,大骂夏侯不顾信义,一个人逃跑了事。由于是夜间,马遵等人不辨真假,更确信姜维已降。前路不通,后又有兵追赶,姜维遂飞奔上而去。姜维十分感动,遂投降于我。......
2023-08-03
一霎间积土成山,接连城上。成功需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常人看来,大人物总是和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小人物总是和小事件联系在一起。有的人一辈子也不会做成一件大事。但是,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会和一件又一件必然的小事发生关系。按这种逻辑,成功者每做一件事情都是轻松愉快的,易如反掌的。婴儿都是要求父母即刻满足他们的意愿的。对婴儿的这种行为,父母无可指责,并不会对婴儿提出从发育来说不现实的要求。......
2023-08-03
要做一个优秀的统帅,定要做一个从容应变的人,临危而不乱,从容地面对一切。我以三千兵去对十五万,此时若弃城而逃,无疑会暴露实情,惟一的办法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抓住司马懿多疑的特点,以假乱真,以无代有,虚实相间,让其不战自退。做一个从容应变的人兵书有云:“将者,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就是说,凡是做大事的人,必须有着极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从容面对一切突如其来的打击和挫折。......
2023-08-03
我收得胜之兵回到祁山时,永安城李严派都尉苟安解送粮草到军中交割。没想到我的妇人之仁,导致了我此次四出祁山的失败。我之所以说这一些,完全是有感而发,四出祁山,苟安背叛,出兵徒劳,是因我不能时刻谨慎,忽略了“蚁穴虽小,却能溃千里之堤”的至理名言。由此我深刻体会到:事业成于慎而败于纵,切忌疏忽大意。......
2023-08-03
最后加大打击力度,反唇相讥,讥讽张昭之流是“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回去后,我把舌战群儒的经过详细地说与刘备,刘备对我大加赞赏,并问我如何具备此雄辩之才,我告知其实并无多少技巧,只须做到以下便可:勇气和信心的准备雄辩之才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慢慢地培养。战国时期的苏秦,其辩才威震天下,所谓“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2023-08-03
下属也应该善于管理老板。对于此次“定居平五路”,我最大的感受不在于如何退敌,而在于以下几点:下属也应该善于管理老板今天,许多人开始明白,团队其实是所有员工共享的公共性组织,而不是某个老板的私产。然而,似乎并没有多少下属认识到管理老板有多么重要。因此,对以往老板大权独揽、下属惟命是从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必要。同样地,贤能的部属也应该善于管理老板,这样不仅有利于员工的利益,也有利于老板的利益。......
2023-08-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