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诸葛亮遗书:奇计揭露姜维猜疑的风波

诸葛亮遗书:奇计揭露姜维猜疑的风波

【摘要】:所以,我劝世人警惕猜疑之心,许多事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一切全因猜疑起风波。神将马超便是我用反间计所得,今姜维我仍欲以反间计得之。但为了确保反间计万无一失,我一面加紧攻打冀城,一面让人扮作姜维模样,到天水城下挑战,并说自己被封为上将军,大骂夏侯不顾信义,一个人逃跑了事。由于是夜间,马遵等人不辨真假,更确信姜维已降。前路不通,后又有兵追赶,姜维遂飞奔上而去。姜维十分感动,遂投降于我。

反间之计何以能屡屡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计谋用了人类重要的本性之一——猜疑。猜疑是一种情感和理智混和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之下,人们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或者是宁愿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即使是聪明的人也不例外。所以,我劝世人警惕猜疑之心,许多事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一切全因猜疑起风波。

我首次伐魏,势如破竹,每战皆轻松取胜,大军直至天水。本以为天水城会唾手可得,不料却遇到智勇双全的姜维,此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智谋在蜀中除我孔明,难再找敌手。初与其交手,由于轻敌,我竟屡战屡败。恼怒之下,真想设计杀之,可又叹良将难求,与其杀之,不如设计得之,日后好助我一臂之力。

纵观以往各战,战胜多靠“人谋”,而在这些千计百策之中,什么计用得最多?什么计又最有成效?那就是反间计。这反间计着实厉害,轻则可以使你败上一阵,中则可以使你丢左膀右臂,重则可以使你丧身亡国。神将马超便是我用反间计所得,今姜维我仍欲以反间计得之。

我派细作对姜维身世明察暗访,终得知姜维的基本情况,此子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姜维是个孝子,且有老母在冀城高堂。于是,我吩咐魏延引一军,虚张声势,诈取冀城,我料姜维念母心切,必会舍身救之。

果然姜维知我要攻打冀城,便求天水守将马遵去救冀城,他的孝心打动了马遵,遂拨他三千人马去保冀城,姜维飞奔前去,赶到冀城。

我命魏延只是虚应几招,便诈败而去,不可与其死敌,放他入城。我料他兵少,必不肯贸然出战,定会死守冀城,至此,我已完成了反间计的铺设。

接着,我令人去南安,取夏侯至帐下。夏侯怕我杀他拜伏乞命,我故意告之,姜维现守冀城,曾派人送信于我,只要有夏都督在,他愿降。我转而询问夏侯是否愿意前去招安,如果愿意前去,我便饶他性命。我知夏侯为了保住性命,定会假意答应,遂叫人给他衣服鞍马,也不派人跟随,放他自去。

夏侯如脱笼之鸟,出了大寨,便寻路而去,行不远,遇一伙难民,自称冀城百姓,说姜维已献出冀城,归降于我。由于魏延杀人抢劫,故弃家出走,去投上。后夏侯得知守天水城的是马遵,就投天水而去。

夏侯哪知已中我计,途中难民皆是我有意安排,所说之言,皆是我先行告之。我料其见了马遵,必会如实相告,马遵也定会相信。

但为了确保反间计万无一失,我一面加紧攻打冀城,一面让人扮作姜维模样,到天水城下挑战,并说自己被封为上将军,大骂夏侯不顾信义,一个人逃跑了事。由于是夜间,马遵等人不辨真假,更确信姜维已降。

此时姜维坚守冀城,城中粮少,不够军士食用。姜维在城上见我军大小车辆,搬运粮草,便引三千兵,出城夺粮,夺得粮车刚要回城,被我各路伏兵追杀,姜维抵挡不住,夺路回城。岂料我早已让魏延占了冀城,姜维单枪匹马投奔天水,到达天水城下叫门,马遵以为是姜维前去赚城,遂令城上兵士乱箭射下。

前路不通,后又有兵追赶,姜维遂飞奔上而去。城上梁虔见了,大骂其叛国,想赚他城池,城上又是乱箭射下,姜维有口难辩。无奈之下,拨马便往长安而去,行不数里,又遇关兴挡住去路,姜维人困马乏,不能抵挡,勒马便走。

此时,我方从山后转出,坐在独轮车上,尽述自己招降姜维的苦衷。姜维十分感动,遂投降于我。从此,姜维一心一意地跟我,我也对他欣赏有加,把平生所学尽数传他。

反间之计何以能屡屡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计谋用了人类重要的本性之一——猜疑。

猜疑是一种情感和理智混和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之下,人们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或者是宁愿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即使是聪明的人也不例外。所以,我劝世人警惕猜疑之心,许多事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一切全因猜疑起风波。

猜疑是把双刃剑

猜疑是人与人之间的一根毒刺儿,能乱人心智,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自己的事业。猜疑能使君王变得暴戾,使丈夫产生嫉妒之心,使智者陷入困惑之中。猜疑是一把双刃剑,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到自己。我曾听过一个较真实的故事:

两个人结伴横过沙漠,水喝完了,其中一人中暑不能行动。剩下的那个健康而饥渴的人对同伴说:“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找水。”两人分手后,一个人充满信心地去找水了,另一个满腹狐疑地躺在那里等候,他看着天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的恐惧加深,以为同伴找水失败,中途渴死了,不久又想一定是同伴找到水了,却弃自己而去。他悲愤地想:“我还有什么依靠呢?只有等死了,而在临死前,秃鹰会啄瞎我的眼睛,那时该多么痛苦,还不如……”于是他拿出刀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不久那个提着满壶清水的同伴领着一对骆驼商旅高兴而回,但是他们找到的只是一具尸体。

有猜疑心理的人,由于不相信别人,反而常常使自己陷入困境。

猜疑就是无缘无故地对一些自己并不知道的人或事进行各种设想。猜疑,并让自己信以为真,虽然在生活中,我们免不了对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产生一些怀疑,但如果对任何事都无端怀疑,而且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判断,不相信他人,整天疑神疑鬼,这就是不良心理现象了。

如果你有幸身为领导者,更不能有猜疑之心,否则你就会像马遵一样,易失去下属信任,被别人钻了空子,轻则失人失势,重则毁誉毁身。

在我看来,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都是错误的,能得乎其中方为正道。

远离猜疑的人生

猜疑在生活中往往给人很大的危机感,如何解决和处理掉这种危机,则成为我们需要共同应付的问题。为此,我给出了以下的几条建议:

一、不能用怀疑的眼光打量一切

猜疑并非出自心灵,而是出自头脑。有的人好多疑,别的人相互间讲句悄悄话,便疑心他们在讲自己;别人心里不高兴,脸色不好看,就疑心是对着自己的;别人无意间讲句不满的话,又疑心是指桑骂槐等等。要知道,这种无端生疑的消极作用很多,既影响人际交往,又影响自己的情绪,有损心理健康,并且还可能引起一系列错误行为,轻则伤害了同事、朋友或夫妻的感情,重则给事业、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不能用怀疑的眼光打量一切,多点信任,你就会远离猜疑。

二、别让感情蒙蔽你的理智

猜疑的根源产生于对事物的缺乏认识,所以多了解情况是解除疑心病的有效办法。要采取用事实说话的方法,逐步消除自己的猜疑心。当你疑心别人在讽刺你、轻视你的时候,不要马上采取行动,先观察一下,你的猜疑是否正确。设身处地地去为对方设想一下,看他的言行是否合乎情理。这样一来,也许你会发现,事情常常和你猜想的不一样。

三、对自己要有信心

一个人有了充分的自信,就不会时时为疑心所困,别人的态度甚至闲言碎语,就不会使自己过敏,也不会计较。“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几句议论又算得了什么呢?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别人对你有成见,而是多疑使你产生了别人对你有成见的错觉。

四、开诚布公,信任别人

通常,人们对自己信得过的人,很少会产生猜疑;反之,越是自己不信任的人,越容易疑神疑鬼,总以为别人在同自己作对。因此,多疑的人应特别注意同别人直言相告,坦诚相处,有了彼此间的信任,猜疑的基础就不存在了。

五、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

其实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他们是乐于助人的,不要总以为别人都是幸灾乐祸者,要相信别人和自己一样,都有一颗善于同情的心。人心换人心,心诚则灵,真诚地与他人交往就会赢得友谊,就会活得快乐。猜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彼此敞开心扉。只有敞开自己的心扉,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彼此才能互相信赖,共同迈进。

六、开阔心胸,自我解脱

多疑的人心胸狭窄,固执己见。因此,必须针对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加以克服锻炼,做到心胸开阔,达观坦荡,自我解脱。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常到郊外游山玩水,登高望远,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这样会使自己心胸开阔,生活得轻松活泼,充实愉悦,根本无暇去思索那些毫无意义的闲言碎语。久而久之,自己会变得豁达大度、乐观开朗起来,狭隘多疑的心态也会得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