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诸葛亮遗书》第十六章:稳妥应变,计取汉中!

《诸葛亮遗书》第十六章:稳妥应变,计取汉中!

【摘要】:蜀兵挺进汉中之时,曹操率大军前来抵御,敌我两军在汉水两岸隔河相对。再由汉中一战曹操兵败,可知:变乱之时,应能处变不惊汉中一战,曹操兵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不能做到处变不惊。我军与曹操争夺汉中之时,曹操实力强于我军,但终因他不能做到“处变不惊”,才中我“疑兵之计”,狼狈而逃,拱手让出汉中。由此看来,说“处变不惊”是成大事必备的素质实不为过。

我军与曹操争夺汉中之时,曹操实力甚至强于我军,但终因他不能做到“处变不惊”,才中我“疑兵之计”,被魏延一箭射掉两颗门牙,狼狈而逃,拱手让出汉中。由此看来,说“处变不惊”是成大事必备的素质,实不为过。

《易经》“师”卦有云:“在师中吉,承天宠也。”军中主帅英明正确,就像有天神救助一般。多年征战沙场,让我深深地明白:战场形势复杂多变,对敌作战时,使用计谋,是每个优秀将帅必须具备的本领,而双方将帅都是有经验的老手,只用一计,往往易被对方识破。而一计套一计,计计连环,作用就会大得多。

蜀兵挺进汉中之时,曹操率大军前来抵御,敌我两军在汉水两岸隔河相对。经过反复研究并察看了地势,我心中有了对敌良策。我吩咐赵云挑选五百军士,携带战鼓号角,埋伏在汉水上游的丘陵地带。只要听到我军营中炮响,便擂鼓助威,但是不许出战。

次日,曹军前来挑战,我只坚守不出,曹军骂得口干舌燥,只好悻悻而归。入夜,我见曹军灯火熄灭,立刻命人放响号炮,赵云听后,也命军士鼓角齐鸣。呐喊震天,山谷应声。

曹军以为我军夜去劫寨,急忙起床应战,却未发现一个蜀兵。刚刚睡下,鼓声又起,曹军又是一阵慌乱仍未发现一个人影。一连三夜,夜夜如此,搞得曹军精疲力尽,而我军每晚却酣睡极甜。可怜曹操夜不能寐,心中甚是胆怯,便拨寨退后三十里。

我知曹操谙熟兵法,但实不知我之妙计。而且曹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但多疑必败,我恰恰要用疑兵之计取胜于他。

我请刘备渡汉水在岸边扎营。第二日,曹操领兵向刘备挑战。徐晃出战,刘备按我之计,命刘封出迎。刘封敌不过徐晃,战不数合,拨马便跑。刘备领军往水边逃去,兵器马匹散落一地。曹兵追赶过来,争相拎取,不战自乱。曹操见势不妙,慌忙下令鸣金收兵。我煞费苦心设计此局,哪容得曹操如此轻松而回。号旗高举,刘备领兵杀回,黄忠、赵云从两翼杀出。曹军大溃而逃,曹操逃到南郑,哪料我已算计在先,让张飞、魏延抢先占了南郑。曹操无奈,只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逃往阳平关。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急令张飞、魏延截断曹兵粮道,又叫黄忠、赵云去放火烧山。可怜曹操粮道被截、山野被烧,后勤已无保障,遂领兵出阳平关。我早料到曹操“困兽犹斗”定会希望全力以一战之功杀退我军。我仍让刘封出战,战了几个回合便败走,曹操追了一阵,多疑之心便起,怕中埋伏,退回阳平关,谁想这时我军返身杀回,东门放火,西门呐喊,南门放火,北门擂鼓。曹操惊恐,弃关而走,到斜谷界口驻扎。我军杀将过去,曹操勉强出战,被魏延一箭射掉两颗门牙,仓惶率军逃弃许都,自此,整个汉中落入我军之手。

汉中一战,我几番用计都十分精妙。

先是布置疑兵,“瞒天过海”,夜间擂鼓疲惫敌人,迫使曹操退后三十里。

继而,过河背水结营,引诱曹操前来进攻,然后设伏兵击之。

曹操退守阳平关后,我又“釜底抽薪”,放火烧山,截断粮道。

此后又“打草惊蛇”,在阳平关四座城门放火呐喊,使曹操心惊肉跳,放弃阳平关和斜谷界口,直至退出汉中。

领兵作战,英雄本色,当然勇要先。但勇而无谋,非可取也。想那吕布,可谓十足英雄,可豪勇不少,智谋不足,因而他成不了大事,最后只落得身首异处之结局。再由汉中一战曹操兵败,可知:

变乱之时,应能处变不惊

汉中一战,曹操兵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不能做到处变不惊。

我先布置疑兵,“瞒天过海”,夜夜鼓角齐鸣,直搅得曹军方寸大乱,退后三十里。后我又“打草惊蛇”,在阳平关四座城门放火呐喊,使得多疑的曹操心惊肉跳,弃关径直退出汉中。

可笑曹操戎马一生,在我看来还不如其中郎将张辽。

一次,张辽按曹操的命令,屯兵在长化。临出发前,军中有人谋反。这天夜里,突然四处惊呼“着火了,着火了”,张辽一下从梦中惊醒,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下子骚乱起来。张辽处变不惊,对左右部将说:“传令下去,这不是造反,只有少数人制造混乱,想以此扰乱军心,趁乱行事罢了。”张辽亲率数人,在营中端立不动,不久谋反者尽数被抓斩首示众,于是叛乱平息。

对于处变不惊,古人认为:“志不慑者,得于预备;胆易夺者,惊于猝至。勇者能搏猛兽,遇蜂蛰而却走;怒者能破和璧闻釜破而失色。”

临变有制,通达变化,这是大智之人才能为之的事情。很多人不知随机应变,不知如何面对眼前的变故,所以要受到变故的打击。临变不慌,机智对变,才是真正的能忍变乱。

至于如何做到“处变不惊”我则总结了以下五点:

一是善于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应变,不拘泥于成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变通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二是要跳出思维方法的固定模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地看问题,不为突发的事变所震慑。

三是要临变不惊,临乱不慌,处理变乱要有恒心,有决心,有勇气,不能手软心慈。

四是应该多注意总结、分析,在变乱发生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不至于事到临头,还不知如何应付,这样就会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

五是面对变乱要积极地寻求处理变乱的方法,而不能慌不择路,毫无原则可循。

我军与曹操争夺汉中之时,曹操实力强于我军,但终因他不能做到“处变不惊”,才中我“疑兵之计”,狼狈而逃,拱手让出汉中。由此看来,说“处变不惊”是成大事必备的素质实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