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一个优秀的统帅,定要做一个从容应变的人,临危而不乱,从容地面对一切。我以三千兵去对十五万,此时若弃城而逃,无疑会暴露实情,惟一的办法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抓住司马懿多疑的特点,以假乱真,以无代有,虚实相间,让其不战自退。做一个从容应变的人兵书有云:“将者,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就是说,凡是做大事的人,必须有着极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从容面对一切突如其来的打击和挫折。......
2023-08-03
因为我的聪明才智,甚至有人称我为“鬼才”。在我看来“鬼才”是拥有奇特异常的逆向思维和风险意识的人才。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我,是因为我不落窠臼,好走极端。但我的猜想和推理却有特定的规律,并不是脱离实际的盲目行事。
因为我的聪明才智,甚至有人称我为“鬼才”。
在我看来“鬼才”是拥有奇特异常的逆向思维和风险意识的人才。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我,是因为我不落窠臼,好走极端。但我的猜想和推理却有特定的规律,并不是脱离实际的盲目从事,想当年的“草船借箭”便是一例。
那是在周瑜巧施连环计杀了蔡瑁、张允之后,心胸狭窄的周瑜担心此计瞒不过我,便叫鲁肃前去试探,对于此举我自不屑,于是便对鲁肃直言不讳:“蔡冒、张允已死,江东无患矣,应该向公谨道喜!我听曹操换了于禁、毛为水军都督,在此二人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公谨之计,只能糊弄蒋干;曹操虽被一时瞒过,但终究会省悟。”鲁肃听了我的一番话,胡乱找些言语吱唔了半晌,便起身告辞。我知他定会将我之言如实告知周瑜,而周瑜听后势必嫉妒之心大起,认为我是江东之害,更是他之劲敌,定会千方百计害我。
果然如我所料,此后不久,周瑜聚众将于帐下,请我一同议事。周瑜问我即日与曹操交战,水陆交兵,应当先用什么武器,我说大江之上,应以弓箭为先。于是周瑜便借此设计害我。他借军中缺箭为名,让我十日之内督造十万支箭,以作应敌之用。我明知故意刁难,却又不便推辞,于是便说:“曹军将至,若等十日,必误大事,就定三日为限。愿立军令状,三日办不成,甘当重罚。来日造起,至第三日,都督可差五百军士来江边搬箭。”
回到住处,我料鲁肃会来探听虚实,鲁肃来时,我佯装惊慌失措地对鲁肃说:“子敬害我,将我之言告之公瑾,生出事端!三日如何造得十万支箭,子敬救我!”鲁肃虽觉有愧,但也无可奈何。接着我便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立两边。又嘱鲁肃保密,否则我此次必死无疑。
鲁肃始终不明我意,回报周瑜,果然不提借船之事,只说我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周瑜满腹孤疑,只等三日后再见分晓。
鲁肃将我所需之物都已备齐,只等调用。第一日、第二日我并无任何举措,直到第三日四更时分,我才密请鲁肃到船中。我让军士将三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往北岸进发。这天夜里大雾漫天,江面上对面不能望见。我只管在船中饮酒,而身旁的鲁肃却忧心忡忡。五更时分,船已靠近曹营水寨,我令军士把船头朝西,尾朝东,一字摆开,军士皆藏青布幔中,然后擂鼓呐喊。鲁肃大惊惟恐曹军杀将出来,我告之大雾锁江,曹操定不敢出战。我只顾劝酒,鲁肃无奈只好奉陪。
曹操听得擂鼓呐喊之声,果然多疑,命一万多名弓箭手往江中一齐放箭,箭如雨下,有的射落水中,有的扎在船边束草之上。良久,我见杯中之酒倾洒,便让船队调转,头东尾西,再靠近曹操水寨受箭,一面继续擂鼓呐喊。一直到太阳升起,雾气渐渐散去,我才下令收船立即返回。这时那二十只船两边的束草上都已扎满了箭。于是我命军士齐声叫喊:“谢曹丞相箭!”我想曹操定气得脸色发青,但待他追将出来,我们这边船轻水急,早已放回有二十多里,哪里还赶得上。
待船到岸之时,周瑜已拨五百军士在江边等候搬箭。十万支箭,如数交纳。我心中暗自得意,入见周瑜,想来鲁肃已将事情始末告知,周瑜见我下帐迎接,称羡道:“先生神算,使人敬服。”
周瑜办不到的事我诸葛亮能出奇制胜地完成,显然是因为我诸葛亮具有“鬼才”的特色。当然,我并非能呼风唤雨,而是我懂得天文地理,善于运用天时地利和超群的思维能力,这一“鬼才”之举令世人瞠目结舌、赞叹不已。而“草船借箭”,我总结了以下两点:
借风使力,借势发挥
“草船借箭”,是借力之计。关于借力,实例比比皆是。
记得当初,曹操在平定北方、统一中原之后,统率二十万(号称八十万)大军沿长江东进,企图迫使占有江南六郡的孙权不战而降,然后一统中原。
这时,我主已退守到长江南岸的樊口。受刘备的委托,我只身一人前往柴桑会见孙权。舌战群儒,坚定了孙权迎战曹操的决心,于是,孙权和刘备结为联盟,共同抗曹。我方联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拉开了赤壁大战的序幕。
曹操军队不善水战,初次交锋,兵败而回。曹操命令荆州降将蔡瑁、张允训练水军,周瑜大会群英,巧施离间计,使曹操斩杀蔡瑁、张允。曹操失去了善于水战的指挥,窘迫之际,将大船、小船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在一起,这样,大江之上,任凭风大浪大,战船不再颠簸,曹操以为得计。
周瑜得知消息,决心用火攻打败曹军。但是,时值冬季,江上多西北风,如果用火攻,不但烧不了曹军,反倒要烧了自家战船,周瑜为此坐卧不宁。我能察天文地理,早已测知冬至前后将会有一场大东南风出现,于是自告奋勇,要“借”一场东南大风,助周瑜一臂之力。
周瑜欣喜若狂,又得大将黄盖以死相助,以“苦肉汁”骗得曹操的信任。黄盖在东南风乍起之时,驾着十余只载满浇上了油和裹有硫磺等易燃物的干草的战船,在夜幕来临之际,迅速接近了曹操的战船。黄盖一声令下,点燃干草,十余艘战船在东南风的劲吹之下,犹如十余只火龙,直扑曹操的战船。
刹那间,江面上烟火冲天。曹操的战船连在一起,一船着火,几十只船跟着火,曹操的水军士兵大部分被烧死或溺死江中。火从江面蔓延到曹军岸边的营寨,岸边的曹营也变成了一片火海。
我方联军乘势水陆并进,曹操从华容道侥幸逃得性命,二十万大军损失殆尽。
赤壁一战,为以后的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火烧赤壁”千古留名。这里妙就妙在“借”东风上。没有东风,火要烧自家。巧借外力破敌方助自己是战争中经常用到的。
“借东风烧赤壁”与“草船借箭”虽形式不同,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势发挥。借力之效,在我看来,尤借他人之力为己所用为最佳。
我在隆中的时候有个邻居,我们叫他黄老伯,七十多岁,个头矮,人又瘦,但他每天早晨都在谷场一角打太极拳。初看太极拳软绵绵,柔弱无力。一天,一位少年路过,与众人一起围观,看着看着笑了起来:“那有什么用?一点力也没有。”几个熟知黄老伯“厉害”的邻居说:“那你与老伯比试比试。”少年牛高马大,臂力过人,又是轻藐一笑,嘴上却说:“不敢!不敢!”他说的“不敢”有双重意思:一怕打伤了老伯;二不屑与老伯动手。黄老伯为了宣扬太极拳的好处和威力,就说:“你来吧,没关系。”又说:“你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经一再激励、催促,少年就一下子猛冲向老伯,以为一下取胜。眼看一座高山迎面扑来,老伯侧身一让,同时抓住少年的一只手,顺势一拉,少年一下窜出一二丈远,站立不住,扑倒在地。这还是老伯用力有度,否则,少年要吃大亏。
少年起身红着脸说:“力大无穷!力大无穷!”黄老伯却说:“这是你自己的力,我只是借你的力让你跌倒而已。”
黄老伯借力使力,恰似风愈大船行愈快,这是一个常识,更是一种智慧。
比如在这次周瑜逼我“造箭”之时,如不用借术,那就只有等死的份儿了。
按规律办事,事半功倍
我的“鬼才”之举令人赞叹,但也并非是毫无底蕴的即兴之作,“草船借箭”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它符合规律,并非是脱离实际的盲目行事。
生活是有规律的,一切事物都遵循自身的规律性,如果你想改变这些生活的规律,改变这些事物的规律,那就毫无秩序可言,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南辕北辙了。记得在学业堂读书时,我的老师黄承彦曾讲过一个这样的寓言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北方人想到南方的某地。
北方人备齐车马,收拾好行囊,然后便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驱车启程,在马蹄的“得的”声中一路向北驰去。
路上,北方人遇到了一个熟人,这个熟人见到他,很惊讶地问道:“咦,你不是要到南方去吗?怎么现在却往北走啊?”
北方人笑了笑说:“我有一匹好马,还有充分的准备,我的马夫技术又十分娴熟,我什么地方去不了呢?”
那个人听后,看着地面上留下的车辙,善意地指给北方人说:“你看,你的车马虽好,准备虽然充分,可是却把方向弄错了,这样走只会越走离南方越远啊!”
可是,任他怎么说,北方人仍是固执己见。于是,在一阵打马扬鞭的吆喝声中,北方人随同他的车马终于与南方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这就是“南辕北辙”的典故,此举无异于“拨苗助长”,所努力的和所要达到的,犹如缘木求鱼,背道而驰!
万事皆有准则,不能太出格。大禹治水的故事世人皆知,他吸取了其父的失败教训,改堵为疏,最终治住了大水的泛滥。还有许多家长倡导早期教育的“零岁方案”、“小太阳方案”等,都是根据人早期开发智力的可能性作出的一些总结,都是有限的。换一句话说,无论怎样开发,五岁的孩子是不可能成为大学士的,这就是生命的局限性。有学生在面临大考之时,总是打疲劳战,每天学习十四至十八个小时,结果越学成绩反越差。生活中南辕北辙的事例还有很多,我们不得不加以注意啊!
有关诸葛亮遗书的文章
要做一个优秀的统帅,定要做一个从容应变的人,临危而不乱,从容地面对一切。我以三千兵去对十五万,此时若弃城而逃,无疑会暴露实情,惟一的办法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抓住司马懿多疑的特点,以假乱真,以无代有,虚实相间,让其不战自退。做一个从容应变的人兵书有云:“将者,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就是说,凡是做大事的人,必须有着极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从容面对一切突如其来的打击和挫折。......
2023-08-03
一旦刘表逝世,荆州大权将落于蔡夫人等人之手,刘琦性命危在旦夕。却不料,刘备坚决推辞,不管我怎样向其示意。第二天,刘备身体不适,嘱我代往回拜刘琦。其间,我仍闭口不说刘琦与后母之事。回来后,我向刘备就其伙同刘琦算计我一事提出了强烈抗议,并告知我的立场:下属不宜管领导私事。非迫不得已,不管领导私事记得在我答应刘备出山之后,我去拜别庞德公,顺便去看我的姐姐,告诉他们我欲追随刘备之事。......
2023-08-03
失者,军法处置。一个领导者仅掌握权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为自己树立威信。只有一心为公的人才可能受到下属的敬重,才能在处理问题上无所畏惧,才能在下属心目中建立威信。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的领导者不可能具有威信。而对领导者而言,决策能力是其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2023-08-03
在与老板的关系上,更主要的是办“实事”。迫于无耐,我只得请我主交纸文书,表明暂借荆州,若将来我主得到西川,再归还荆州。原来,吕范奉孙权之命为刘备做媒而来。我说服刘备答应了这门亲事,并派孙乾第二天随吕范前往江南拜见孙权,表明刘备的态度。从这件事中,我得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结论,那就是:为老板“办实事”,易得到老板信赖我并不是个天生的“媒婆”,但如果当一回“媒婆”能让老板高兴一回又何乐而不为呢?......
2023-08-03
我建议他分近期、远期两步走,近期以三分天下为目标,有三项任务。第三项任务,同孙权结盟。预测刘备联吴避曹夺取荆州、益州之后,将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并且成为获利最大的一方。对于“隆中之对”我有以下几点经验之谈:目标是成功的起点生活中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
2023-08-03
善进为能,善退亦为能。此“金蝉脱壳”之计,在我心中盘算已久,我素知退兵的利害关系,稍有不慎就会有大的危险。金蝉脱壳就成了逃离险境常用的计谋。“三十六计”中的最后一计是“走为上计”,“金蝉脱壳”也是“走”的一种方法。善进为能,善退亦为能要说导演撤退艺术的大师,恐怕非我孔明莫属。三者相比,投降是彻底失败,讲和是一半失败,退却则可转败为胜。退却,表现为暂缓前进的节奏,调整部署,积蓄力量。......
2023-08-03
所以,我劝世人警惕猜疑之心,许多事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一切全因猜疑起风波。神将马超便是我用反间计所得,今姜维我仍欲以反间计得之。但为了确保反间计万无一失,我一面加紧攻打冀城,一面让人扮作姜维模样,到天水城下挑战,并说自己被封为上将军,大骂夏侯不顾信义,一个人逃跑了事。由于是夜间,马遵等人不辨真假,更确信姜维已降。前路不通,后又有兵追赶,姜维遂飞奔上而去。姜维十分感动,遂投降于我。......
2023-08-03
一霎间积土成山,接连城上。成功需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常人看来,大人物总是和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小人物总是和小事件联系在一起。有的人一辈子也不会做成一件大事。但是,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会和一件又一件必然的小事发生关系。按这种逻辑,成功者每做一件事情都是轻松愉快的,易如反掌的。婴儿都是要求父母即刻满足他们的意愿的。对婴儿的这种行为,父母无可指责,并不会对婴儿提出从发育来说不现实的要求。......
2023-08-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