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欢乐颂》乐曲后的质疑与反思

《欢乐颂》乐曲后的质疑与反思

【摘要】:当《欢乐颂》女性主义的面纱被层层掀开,传统男权意识逐渐露出端倪。马歇尔·麦克卢汉曾指出“媒介即讯息”,作为一部现实意义浓厚的都市剧,通过《欢乐颂》传达出来的整个社会与文化的信息值得人们进行更深层的思索。2017年5月,因为《欢乐颂1》的热播和良好口碑,原班人马演绎的欢乐颂2也开始热播,这也是《欢乐颂》在传播过程起到良好作用的最好证明。

成功的影视剧,不仅能承接时代议题,还可以设置话题,引发思索。这部都市题材作品所引发的对中国当代贫富差距、阶层分化、婚恋情感问题的讨论,让它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娱乐消遣,成为对撞“三观”的现象级作品。

电视剧欢乐颂》既是婚恋指南,也是职场宝典,但后来豆瓣评分9.1急转直下,降至7.3,后期的舆论批评主要集中在本剧的“三观”不正,消费主义泛滥,宣扬社会分层有理。有评论认为这部剧并非网友眼中的“金钱颂”,而是赤裸裸的“中产颂”,称此剧是中产阶层话语权扩张的典型表现。

以五个不同阶层的都市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很容易让人产生该剧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联想。当《欢乐颂》女性主义的面纱被层层掀开,传统男权意识逐渐露出端倪。该剧所引起的关于财富、社会阶层、价值观的巨大争议达到了舆论沸点,著名剧评人毛尖干脆发文批评“《欢乐颂》就是金钱颂”,汹涌的讨论似乎已经超出了一部电视剧所能承受之重。马歇尔·麦克卢汉曾指出“媒介即讯息”,作为一部现实意义浓厚的都市剧,通过《欢乐颂》传达出来的整个社会与文化的信息值得人们进行更深层的思索。

电视剧《欢乐颂》被设定为季播剧,这样的设定不仅是商业运作下的成功模式,也是该剧在后期的发展和话题中的更好延续,不仅在商业表现中展示中国优秀电视剧日趋稳定的态势,更是可以在后期的创作和拍摄中根据现实及状况进行随时调整,以达到更好的表现力,并赢得更大的市场。与已经很成熟的美剧《老友记》《绯闻女孩》《欲望都市》这些季播剧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欢乐颂》也正朝着优秀季播剧的模式发展,该剧在中国电视剧行列中树立了一个比较先进和优秀的形象。

2017年5月,因为《欢乐颂1》的热播和良好口碑,原班人马演绎的欢乐颂2也开始热播,这也是《欢乐颂》在传播过程起到良好作用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