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网络小说改编剧对外传播研究:贴近生活、影射现实、引发共鸣

网络小说改编剧对外传播研究:贴近生活、影射现实、引发共鸣

【摘要】:剧中关于职场的细节,还有女性主角和各种男性配角充当的现实社会角色,对于混迹社会多年的一些观众来说,很常见,也正是这种真实、强烈的社会代入感,很容易引发狂热的讨论。剧情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现实,生活化的叙述方式是此剧最大的特色,生活也是该剧最终的主题。该剧塑造了5个鲜活的作为典型人物、性格人物、各有特点的女性形象。

原著作者阿耐文学功底深厚,作品从现实生活中选材,故事情节饱满生动,使电视剧的改编有了很好的依托。虽然在《欢乐颂》热播之前,作者阿耐并不为大众熟知。但据悉“阿耐是宁波一家企业的高管,白天上班职场上征杀,晚上下班小说传世,她小说里商战、单身女人的故事,都源于其真实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因此小说真实富有感染力,在改编成电视剧的过程中,电视剧大致遵循了小说的脉络走向,便于受众接受。

电视剧以一群住在上海欢乐颂小区的五个年龄不同、性格迥异、家庭背景、社会地位、职业不同的女孩为主要人物,讲述了发生在她们身上的生活事件。

单纯、拎不清的邱莹莹;热情、高智商但虚荣的樊胜美;理性、有教养但软弱的关雎尔;果敢直率而不懂人情世故的安迪;古灵精怪而嚣张刻薄的曲筱绡,五个女性、五种性格,包含了大多数现实生活中女性的性格特点,细节激荡观众从内心寻找亲身的经历,所以看剧的每个人几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不会有失落感。也正是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她们在刚刚相遇直到接触一段时间后,性格不合、做事方法不同碰撞出的火花,产生的冲突、包袱和搞笑元素,激发了观众思考编剧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这是编剧的智慧之处,也是吸引观众关注的主要卖点。

作者阿耐承认自己是一个坚定的女权主义者,她坦言:“我当然是一个坚定的女权主义者,但是我生活在一个男权社会。”也正是因为如此,《欢乐颂》打败了众多家庭伦理婆媳、小三剧、宫斗剧市场,剧中的女性虽仍不可避免地处于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依附于男性,但是该剧女性意识的觉醒尤为强烈。22楼的五位女性生活的重心不再是讨论怎么嫁人、怎么处理婆媳关系、怎么争夺宠爱,而是作为都市职场女性,讨论如何生存与进步、如何寻找人生的航向。

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走红方式,标定了它的受众大多是活跃于网络空间的青年一代,他们对于社会问题与现实生活,有着更为敏感和直接的反应。很多观众均在里面看到现实中的自己,本是剧中的人物形象,在剧情的引导下感觉人物形象越来越向着自己生活中的模样来发展。想成为努力的关关,却不得不承认更多时候我们还是那个心浮气躁的邱莹莹。傻白甜的邱莹莹身边没有霸道总裁,反而多了一个令人厌恶的渣男,这也形象刻画她有一点疯疯傻傻,分不清真心假意,最后落得爱情破裂,工作尽丢,她身上的缺点,不懂得掩饰,不懂得隐藏,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剧中邱莹莹遇到渣男,做事雷厉风行惹到不少麻烦,安迪面对工作和感情的困惑,还有富二代曲筱绡的寻爱思维以及乖乖女关雎尔的为人处世等叙事情节点,穿插起来,在现实生活中也不难找到。最明显的价值观凸显就是蒋欣所扮演的樊胜美这个角色,樊胜美对财富对所谓上流的追求,却又不得不一次次止步于自己家庭的拖累与无奈,让一心想“掐尖儿”的她充满了窘迫和悲哀,这样的例子投射在当今的年轻女孩子身上并不是少数,却很少有电视剧将这种现象表现出来。因为人物角色塑造的真实,突然就把她送上了微博热搜榜。尽管在诠释这个角色上是成功的,但从某种层面上说,剧情所带来的价值观代表了当下部分女性的生存状态:有点虚荣,心眼不算坏,期待嫁给一个完美条件的人。一股围绕在芸芸众生身上的熟悉味道,所有的问题,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似曾相识。在当下电视剧普遍塑造真善美女性角色的今天,观众很难得的在电视剧《欢乐颂》中找到了活生生的有生活气息的一个个女孩儿,并且那么直白和坦率地将女性角色剖析开来展示给观众。

《欢乐颂》编剧的智慧为该剧赢得了大量的观众群体,而电视剧的核心塑造对象——人物的塑造想要完美无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可见,要想电视剧接近完美,不光需要塑造广度的众生态,也要塑造微度的细节。住在欢乐颂22楼的五位女性是一个完全全知叙述者,与其说是观众在一步步期待她们生活的多姿变化,不如说是她们带着观众去看她们生活方式和态度是如何完美呈现,走向未知的改变。五个主要角色被观众亲切地称为“五美”,而她们备受观众喜爱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其靓丽的外表、各异的性格,而是这些角色背后代表着的当今中国的五个不同阶层。

电视剧《欢乐颂》的“现实主义”,使整部剧显得更加独立完整。从题材到形式,都充满了当代性与现实感,就连它成为话题的方式,都彰显着中国大众文化正在悄然发生转移。这也是《欢乐颂》获得大众喜爱的因素,老老实实讲故事才是硬道理。现代剧的题材很多都带有一些现实性,《欢乐颂》从一开始就打着“现实主义”标题,从人物设定、剧情设置,再到整体题材的构架,均和现实生活相符,这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不难发现。

剧中关于职场的细节,还有女性主角和各种男性配角充当的现实社会角色,对于混迹社会多年的一些观众来说,很常见,也正是这种真实、强烈的社会代入感,很容易引发狂热的讨论。很多看过《欢乐颂》的观众都感觉,这部剧给人一种欣赏性的松,剧情不复杂,故事不俗套,看起来不费力,是闲暇之余的好消遣。这就是这部剧的大致故事梗概,剧情简单,但又很有看点。电视剧是一种可供娱乐休闲的产品,其中难免会有一些虚构的成分,但是一部剧能通过题材的改变表达一种所谓的现实生活,这种叙事特色也值得考究。

制片人侯鸿亮因此为这部剧冠上了“现实主义”这个词,代表着时代精神已然改变,高楼林立的“欢乐颂”,“追求理想”被“只求生存”替代,成为她们的主旋律,也塑造了这部剧现实的来源。

剧情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现实,生活化的叙述方式是此剧最大的特色,生活也是该剧最终的主题。该剧塑造了5个鲜活的作为典型人物、性格人物、各有特点的女性形象。正是每个人性格不同,给了观众一种在她们身上找自己影子的迫切感,一旦觉得谁或者谁们像自己,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地在看剧时特意关注,对剧的评价也会偏向于这一派。五个角色成了众多观众镜像般的存在,她们各自投射出了观众自身的生存状态,从而获得了观众内心的认同感,使其将自我代入角色与剧情,用一种更加投入与期待的心态继续观影,继而形成了收视的持续攀高和持久的话题热度。电视剧的传播方式有一个重要特点,即随意性,收视环境、收视心理的差异,都会使电视剧在题材方面更多地体现大众文化的特征。《欢乐颂》的人物构成决定了其迎合大众心理的特点,进而成就了其收视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