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浙江近代州县税赋蠲免与财政调适

浙江近代州县税赋蠲免与财政调适

【摘要】:自咸丰十一年浙西被太平天国控制后,至同治四年的5年时间里,杭嘉湖三府的税赋无从收取,逐年均获得清政府的蠲免。同时,左宗棠请求“俯准将咸丰十一年份被扰各县应完钱粮实欠在民者分别征蠲”,获准照办,浙西三府同时免除咸丰十一年与同治元年两年的税赋。在浙江省蠲免田赋之余,削减漕粮一事也提上议程。

咸丰十一年(1861)浙西被太平天国控制后,至同治四年(1865)的5年时间里,杭嘉湖三府的税赋无从收取,逐年均获得清政府的蠲免。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上谕“所有江苏、安徽、浙江失陷郡县明年钱粮漕米著一概蠲免,以纾民力”,而失陷郡县的范围,据时任浙江巡抚左宗棠当年陈请,“除定海厅、石浦厅及龙泉、泰顺、庆元三县未被贼扰外,其现已肃清地方,有城池窜陷未久旋即收复,乡村间有未被扰者;有城垣幸存,而乡村受害转甚者,本年钱粮均应在恩旨蠲免之列”[30]。同时,左宗棠请求“俯准将咸丰十一年份被扰各县应完钱粮实欠在民者分别征蠲”,获准照办,浙西三府同时免除咸丰十一年(1861)与同治元年(1862)两年的税赋。

同治二年(1863)六月上谕“着左宗棠通饬杭、嘉、湖三属,将实在应征漕粮税则详细确查,各按重轻,分成量减,奏明办理”[31],左宗棠回奏“现在杭、嘉、湖三府均未克复,户口半多流亡,征册亦俱毁失,势难核实勾稽”[32],税赋无从收取,上谕“浙江被陷地方,同治元年分钱漕既已有旨豁免,即著将同治二年分钱漕一体豁免”[33]。

同治三年(1864),左宗棠再以浙西州县“均系上年秋冬及本年春间克复,地方被扰最深,同治三年钱粮,应援照二年成案,请旨蠲免”[34]。是年上谕:“加恩著照所请,所有被扰最深之富阳、新城、於潜、昌化、临安、余杭、海宁、仁和、钱塘、嘉兴、秀水、嘉善、海盐、石门、平湖、桐乡、德清、武康、孝丰等州县,应征同治三年钱粮,著援照二年成案,均予蠲免。”[35]上述蠲免钱粮的州县,即为杭州府所辖的8县1州,嘉兴府下的7县,以及湖州府下的3县。

随着太平天国战争在浙江境内接近结束,筹划兵灾善后成为重心。在浙江省蠲免田赋之余,削减漕粮一事也提上议程。明清两代江南重赋问题由来已久,太平天国兵燹之后,减赋之议再起。同治二年(1863),江苏督抚曾国藩李鸿章率先提起减赋奏议。[36]上谕同意核减苏州、松江、太仓三府粮额,又“饬左宗棠确查税则重轻,分成酌减”[37]。此时浙江尚处于战乱之中,清查无从谈起。至同治三年(1864)八月杭嘉湖战事平息,浙江设立清赋局,先于江苏举办削减漕粮。当时减赋有统减与分减之争,统减即杭嘉湖各州县田赋均按统一比例核减,以图简便,而分减则是依照原有额度轻重分别量减。当年十月,左宗棠呈奏浙江省减赋事宜,其中“减正赋”方案:“先去浮额之甚,以除轻重不均之弊,拟各按上、中、下赋则分别定数”[38],分每亩征米上则一斗一升以上、中则六升至一斗一升、下则六升以下三个等级,分别制定减米数额。而杭嘉湖总体减赋额度则仿照江苏,削减三分之一。户部以杭嘉湖漕额不及苏松太之多,应照江苏省统减米数,即“按原额于三十分中减去八分”[39],获上谕准许。

同治四年(1865)闰五月,继任浙江巡抚马新贻与左宗棠共同上奏,将上则与中则再各细分等级:

仍于上、中、下三则之中再分五等:如上则之一斗六升至一斗九升,酌减十分中之三分;上则之一斗一升至一斗五升,酌减十分中之二分五厘;中则之九升至一斗,酌减十分中之二分;中则之六升至八升,酌减十分中之一分五厘;六升以下,则统减十分中之一分。均按整数核减,畸零细数不再琐扣,通筹合算。[40]

按此等级规则,浙江省将杭嘉湖三府22个州县,其中田、地、山、荡各类土地分别核算减赋数额,呈送清单。由此,杭嘉湖三府原有额征漕粮1147300余石,除嘉兴、湖州两府输送至内务府供皇室、京官享用的白粮,及用于南方驻军军饷的南米不减外,其余1000400余石漕额按8/30比例减除266765石。因嘉兴、湖州二府所征南米、白粮数额远大于杭州府,所减漕额也更多。杭州府减米25753石,约占原漕额(178189石)的16%;嘉兴府减米145416石,约占原漕额(587475石)的25%;湖州府减米95613石,约占原漕额(380014石)的25%。[41]

虽获减免,马新贻奏报浙西仍然无法征收赋税:

俯准援照安徽成案,将被害最深之临(安)、(於)潜、新(城)、昌(化)、武(康)、安(吉)、孝(丰)七县应征同治四、五两年钱漕银米全行蠲免;其余被扰稍次,田地未尽开垦州县亦难照额征收,请将仁和、钱塘、富阳、余杭四县应征本年钱粮,缓俟秋成酌定成数启征;海宁、嘉兴、秀水、嘉善、海盐、平湖、石门、桐乡、乌程、归安、长兴、德清十二州县应征本年钱粮,缓俟麦熟蚕毕,查明荒熟,酌定成数,分别征蠲,以纾民力,届时再行具奏。[42]

上谕:“该府即刊刻誊黄,遍行晓谕,务使实惠均沾,毋任吏胥舞弊,用副朝廷轸念民依之至意,余著照所议办理。”[43]浙西三府同治四年(1865)的赋税也就此蠲免或缓征,杭州、湖州两府所辖的7县还蠲免了同治五年(1866)的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