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多元设计与实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一方面有助于课程的培养目标的确立,指引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设计,实现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多元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2023-08-0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86页的相关内容。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整套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编排,是按照内容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呈现。本节内容是对第一、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系统整理,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各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例1是对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分类与整理,教材以两个同学对话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回忆时间,要引导学生抓住每种图形的本质属性,并逐级分类整理,让学生的回忆由“点状”,逐步呈现出“线性”,并突出对“分类”“集合”等数学思想的感悟,形成知识网络。
例2是更为细化地对平面图形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教材用五个问题,从线到面,从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体现了平面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让学生单独回忆的知识由“线性”进一步走向丰富,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在本课时,教师要重点启发学生理清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统,并充分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受到普遍联系、对立统一、直与曲、变与不变等哲学思想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全面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关系。
(2)从点到线,再到面、体,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在比较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3)充分体会“分类”“集合”“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4)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普遍联系、对立统一、直与曲、变与不变等哲学思想的熏陶。
(四)教学重点
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关系,知识系统的建立。
(五)教学难点
数学思想和哲学思想的体会和熏陶。
(六)教学准备
准备课件。
(七)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关于几何图形,我们这六年都学过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按点、线、面、体分类板书)。
(2)请大家试着把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分类。(板书如下)
2.探究、讨论、辨析
(1)把小学阶段学过的几何图形归类为点、线、面、体四类,这四类图形有什么关系?(两点定线,线围成面,面围成体,面在体上,化圆为方)。
师: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所有事物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认识事物时,既要分辨各种事物独有的特征,又要找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这样才能让认识更深入、更全面。
(2)回忆讨论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①提示学生从端点数、特点、能否测量这三个方面来思考,并完成表格6-1。
表6-1 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②直线、射线、线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③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平行线有什么特点?相交有几种情况?
(3)关于角。
什么是角?角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角与点、线的关系怎样?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如果按角的大小分,角可以分为哪几类?几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4)关于三角形。
我们在小学阶段主要是从哪些方面研究三角形的?
①三角形有什么特性?(稳定性)。
②如何给三角形分类(按角分,按边分)?各类三角形之间是什么关系(用集合图表示)?
③三角形的边有什么性质?
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怎么证明?
⑤三角形的周长怎么算?面积呢?(第2课时再展开。)
(5)关于四边形。
①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试试用集合图表示几种四边形的关系,并说一说(图6-1)。
④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⑤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第2课时再展开。)
图6-1 几种四边形的关系
(6)关于圆。
①关于圆,我们学过哪些知识?
②圆与上面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③圆与平面图形有什么联系?
④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第2课时展开。)
师:圆是曲线图形,我们在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化曲为直,说明曲与直看起来是互相矛盾的、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世上的事物也一样,在对立中有统一,在追求大同时又要允许有小异。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小学阶段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了分类和整理,点、线、面、体之间既各有特点又紧密联系,既独立又统一。数与形可以互相表达,曲与直可以相互转化。
(八)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中充满着矛盾:如数概念中的正数与负数、奇数与偶数、整数与分数等,数的连接方式如加与减、乘与除等,几何图形中的点与线、直线与曲线、平面与曲面、方体与球体、棱与角等,这些矛盾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还相互转化。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哲学素材,教师有意识地用哲学的显微镜、望远镜去开发和教学,对学生进行哲学的熏陶,让学生学习数学不要只停留在形式逻辑的推理和烦琐的计算中,而要用辩证逻辑的科学方法理解数学的本质和意义,从哲学宝库中寻找开拓思维的新武器,从而使思维空间更宽、更广、更新。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常春丽)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多元设计与实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一方面有助于课程的培养目标的确立,指引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设计,实现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多元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2023-08-03
通过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学生得到更多实践与探索的机会,体验到问题解决后成功的喜悦,这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科研”的乐趣。......
2023-08-03
图13取/刷卡装置面板正面草图3.2 准备材料3.2.1 超声波传感器图14所示装置的主要作用是超声测距。图14超声波传感器3.2.2 单板机电路图15所示为单板机外形图。图15单板机3.2.3 电机和机械传动机构电机的作用就是推动机械传动机构的伸缩。图19准备设计方案图20初步写出设计方案图21与老师讨论方案图22与老师讨论方案图23装置初步制成图24老师指导装置......
2023-08-03
表4采用1∶4汽车模型后选取的各项参数图25和图26所示为新制作的装置结构,图27和28所示为对新制作的装置进行测量和调试,以达到设计要求。图25新制作的装置图(一)图26新制作的装置图(二)图271∶4比例的模型车图28数据测量和调试中图29车身距装置较近时没有伸出图30车身距装置较远时有伸出通过对新装置的调试以及测试结果发现,该装置已达到了研制目的。......
2023-08-03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划分为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四个类型,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各类活动的支持作用,有效促进问题解决、交流协作、成果展示与分享等”。......
2023-08-03
(一)教学案例背景2007年5月,笔者应邀在全国第四届“现代与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中授课,授课的内容为“找规律”。这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节日生活场景,从这样的直观画面中,不难找出排列规律。(四)“找规律”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的规律。......
2023-08-03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烙饼策略”。通过推理、化归、抽象,学生理解“烙饼策略”是一类问题的模型,只要形成优化思想、掌握优化方法,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创设“煮鸡蛋”的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处于积极思维的最佳状态,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进而引出“烙饼策略”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化归思想解决“饼数”不同的烙饼问题,进一步体会优化思想。......
2023-08-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