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摘要】:通过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学生得到更多实践与探索的机会,体验到问题解决后成功的喜悦,这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科研”的乐趣。

(一)问题的提出

上学放学路上、运动后、外出游玩时,常常看见同学手握饮料,他们一口喝下去,一副很享受的样子。还有些人把饮料当水喝,可是饮料真的有那么好吗?最近广州某中学发生一名学生因喝饮料过度,患“急性糖尿病”昏迷入院抢救。看来,正确认识饮料迫在眉睫。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附小)的学生喝饮料的情况严不严重?有没有意识到过量饮用饮料对身体的危害呢?需不需要学校专门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呢?笔者决定带领学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调查研究,同时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通过团队合作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二)准备与实施

1.准备阶段

(1)计划与宣传。

在活动前,教师应规划好整个调查活动的实施计划,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调查研究的方法,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和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说明活动的目的、要求、内容和实施细则,获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36]

(2)时间和分组。

整个调查活动历时6周左右,细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教师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说明阶段任务和要求,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然后给大约一周时间完成阶段任务,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活动情况和效果适当调整每阶段的时间长度。活动前,教师提前选好8位研究能力较强的同学做组长,课余时间全班同学自由到组长处报名,每组5~6人,起好组名和小组的口号,以增强小组的团体意识。

2.实施阶段

阶段一:了解调查的目的、意义,确定调查内容和方法,查找相关资料。

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小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然后,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确定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附小学生每周喝饮料几瓶?同学们为什么喜欢喝饮料,一般什么时候喝?饮料的各种成分对小学生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对附小学生有什么好的建议?接着,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①文献分析法。查找书籍,上网搜索。②访谈法。访谈医生、老师、同学。③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分析。最后,布置本阶段的任务:一周内,通过上网搜索或查阅相关书籍,了解各种不同类型饮料的具体成分和对身体的影响。

阶段二:编写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首先,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详细介绍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编写的原则、方法和格式。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围绕本次调查的目的和内容,提哪些问题比较合适。接着,教师公布每个小组的调查对象,原则是每个小组调查一个班,对一至四年级各调查一个班,五、六年级各调查两个班。最后,布置本阶段的任务:一周内,小组针对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编写好调查问卷(10个问题)和访谈提纲(2个问题)。

阶段三:开展实地调查。

首先,教师详细讲解开展实地调查的注意事项,列举各种可能出现的困难。然后,教师提醒学生调查必须取得相关数学老师的同意,在校内进行。调查过程要有礼貌,不可强迫,不可发生冲突。调查数据一定要真实。为了提高调查对象的配合度,可以送一些小礼物。调查过程安排同学拍照或录像,作为活动资料和花絮。最后,布置本阶段的任务:一周内,小组到自己负责的班级开展小调查,对全班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访谈至少10人。

阶段四:进行数据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首先,教师介绍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小学生,我们只要求计算出各个选项所占百分比,然后得出相应结论。教师演示用计算器计算百分比和用Excel表格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然后,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具体的调查报告,说明调查报告的撰写原则、方法和格式。最后,布置本阶段的任务:两周内,小组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

阶段五:小组汇报,总结表彰。

首先,八个小组轮流上台汇报,介绍本组的分工合作情况、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和收获体会,并回答大家的提问。然后,师生共同点评每个小组的汇报,表扬三个优点并提出一个建议,肯定大家的努力,指出前进的方向。最后,可以召开一次庆祝会,会上教师把根据各小组的调查结果汇总成的全校性的调查报告发放给每一位学生留念。学生捧着凝聚着心血的精美册子,把活动推向高潮,为小调查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效果与感悟

本次小调查虽然是学生第一次团队合作、齐心协力完成的一个大型的校园小调查活动,但是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按时完成每个阶段的调查任务,克服种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调查任务!同时活动还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和赞赏,效果超出预期。

1.初步启蒙了科研意识

学生完整地经历了确定调查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网查阅资料、编写调查问卷和访问提纲、实地调查访谈、完成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的全过程,提高了信息搜集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写作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等。通过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学生得到更多实践与探索的机会,体验到问题解决后成功的喜悦,这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科研”的乐趣。

2.增强了沟通与合作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面对一个复杂的任务,必须合理分工,认真积极,齐心协力,多讨论多交流,困难才能迎刃而解。此次活动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克服了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勇敢地站上一个陌生班级的讲台,清晰地说明来意,取得他人的配合。学生还意识到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在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时,需要占用其他班级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就一定要注意有礼貌,不给别人添麻烦。当学生很有礼貌地向该班老师说明来意,诚恳地请求协助时,绝大部分老师是很乐意提供帮助的。

3.开始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社会问题

数学小调查活动使学生把自己的目光从个人、同学和家人身上转移到更广阔的学校、小区和社会,开始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次调查,学生不仅深入了解了各种饮料的具体成分,自觉少喝或不喝饮料,更关注自己的健康,而且学会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了解真实情况,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四)反思与改进

1.加强对调查研究方法的讲解

学生第一次参加比较正规的调查研究活动,教师应通过提供更丰富、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调查研究案例,举例说明调查研究的原则、方法、格式和技巧等。课上改变教师和优等生一问一答占据课堂舞台的做法,在教师精讲了调查研究的知识后,可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效果。课后把所有的参考资料发送到班级QQ群,供学生随时查阅参考。只有学生比较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调查研究的质量。

2.加强对组长的培训指导

组长是调查活动的灵魂人物,组长的研究能力和组织能力决定着小组活动的效果。活动过程中,个别小组出现意见不合、互相推诿、不听指挥的状况,导致小组调查进程受阻,组长感觉挫败,想打退堂鼓。活动前,教师应召集组长培训小组管理的方法,提高组长的组织能力。活动中,教师应定期向组长了解调查进程,主动询问遇到的困难,安抚组长的情绪,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化解组内矛盾。必要时教师可以召集全组同学开会,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共同面对困难,团结协作完成任务。

3.探索更有效的评价反馈方式

这个大型的调查活动历时一个多月,时间跨度比较长,能否有效监控,及时评价反馈每个小组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做到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与非书面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评价个体与评价集体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37];怎样的评价反馈方式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值得进一步探索。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万宝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