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理解爱和恨:不忘初心,终将美好

如何理解爱和恨:不忘初心,终将美好

【摘要】:在我的心理辅导课上,梅梅没经过我的允许就站了起来。我跟梅梅谈了一会儿,说服她必须接受心中对女儿的恨意,这样的想法是可以原谅的。我向梅梅解释,我们都需要体验憎恨经历,只有明白了恨,才能真正理解爱。如果梅梅当初没有足够的勇气来表达她心底的恨意,就不可能有这样的结果。原来娜娜从来没有见过母亲的面,在她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被父母遗弃了。娜娜已经学会了承认自己心中的温柔之处。

在我的心理辅导课上,梅梅没经过我的允许就站了起来。她说:“我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心中有非常糟糕的想法。”她用让人几乎听不到的细微声音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我恨我的女儿。”教室里学员都注视着她,一些人眼睛里充满同情,另一些人则流露出嫌恶的表情。

我跟梅梅谈了一会儿,说服她必须接受心中对女儿的恨意,这样的想法是可以原谅的。接着我对学员们说,请有孩子的举手。一部分学员举起了手。我让他们闭上眼睛,回忆自己过去是否有对孩子产生恨意的想法。举过手的学员都承认,他们至少经历过一次这样的场合。

我让他们调动想象力,想想这种恨意有没有好处。有学员说这可以加深他对孩子的爱,也有人说这可以让他好好发泄一下,还有人认为这可以让他们清醒。大家都意识到,他们也并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尽管大家并不愿意恨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些时候就是会感觉到恨意。只有当我们刻意压抑心中的恨意时,它才会对我们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

我向梅梅解释,我们都需要体验憎恨经历,只有明白了恨,才能真正理解爱。直到这时她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情况并不特殊。我问梅梅能不能接纳自己心中的恨意,接受它的馈赠,而不去刻意压抑它。她仍然低着头,面露羞愧。接着我给她讲了个故事:

有一天,两个男孩子跟着爷爷一起出去郊游。他们在林子里走了很远的路,来到了一间破旧的马厩前。他们一走进马厩,其中一个男孩生气地叫道:“爷爷,咱们出去吧。这里面全都是马粪的味道!”他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他的新鞋子沾上了马粪。

爷爷还没来得及开口,就看见另一个孙子在马厩里兴高采烈地跑来跑去。“你为什么这么高兴?”爷爷问。男孩子抬起头:“这里既然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有匹小马可以骑!”

听完这个简单的故事,梅梅容光焕发地抬起了头。她理解了故事的含义:她心中的恨意或许预示着更宝贵的东西,就像故事里的马粪预示着附近有匹小马一样。她的态度一经转变,多年来压抑的能量立即释放出来。她也意识到,心中的恨意可以让她在爱着女儿的同时,还可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是她本能的防御机制。尽管这恨意给她造成巨大的痛苦,但它也是找回完整自我、检视内心阴影的催化剂。

当女儿给她打来电话。她一股脑儿告诉了女儿自己的想法。她刚说完,女儿就哭了,哭了好久才停下来。女儿说,这一哭把自己多年来对母亲的恨意以及压抑的感情都释放出来了。女儿马上过来做了一桌子饭菜。母女两人坐在餐桌前,彼此都感觉与对方的关系亲密了许多,这样的亲密是她们过去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她们俩心中都有压抑的感情,在一起生活的时候,都免不了要吵架。这样的恨意必须得到承认,得到排解和释放。如果梅梅当初没有足够的勇气来表达她心底的恨意,就不可能有这样的结果。现在,她收获了爱,与女儿之间保持了更坦诚、更亲密、更美好的关系。

我们心中都存在“光明的阴影”,那里潜藏着我们未能发挥出来的决心、力量和意志。并不是只有“消极”的特质才会成为阴影,只有当我们刻意压抑某些特质时,它们才会成为阴影。只要我们赋予阴影以光明,接纳和承认这些特质时,它们就会让我们重获自由,改变我们的生活。

阴影属于我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阴影之所以为阴影,是为了让我们的意识注意到它的存在。我们身上的每一种特质,心中的每一种感情,都可以让我们得到某一方面的收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关注它,去寻找完整的自我。它会指引我们找到同情和宽容,找到爱,并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治愈。

娜娜是那种很坚强的女子,她对我讲的一切都提出质疑,并且坚信她自己内心的阴影并不是什么问题。无论别人说她脾气暴躁还是小心眼,她都毫不在乎,好像人家是在夸奖她一样。当我说她软绵绵的时候,她带着难以置信的神色瞪着我:“我?软绵绵?别开玩笑了!”她心中根本无法把自己跟“柔软”“脆弱”“女性化”这样的词语联系起来。她完全把自己当成女汉子看待了。

我引导学员们做完释放情绪的“舒心操”之后,我让包括娜娜在内的几个学员来到教室中央,接受其他人的拥抱。当大家拥抱娜娜时,她大哭起来,嘴里呼唤着妈妈。她断断续续地哭诉了一个多小时,把心中的孤独、痛苦和悲哀都释放了出来。

原来娜娜从来没有见过母亲的面,在她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被父母遗弃了。娜娜已经学会了承认自己心中的温柔之处。所有人都为她的转变感到惊奇。

只要我们勇敢地正视和接纳心中的阴影,以往的伤痛就会得到治愈。当伤痛不复存在时,我们就可以用心感受到爱。

我们都希望心中种颗美好的种子,并期盼能够发芽滋长,却不知道要给它浇水施肥。偶然的一次触动就会让我们的爱心蓬勃生长。所以闲暇的时候不妨和内心多交流几次,以便及时知道种子是否发芽,是否缺水,是否需要一次阳光的照耀。

感悟心语

印度大师狄巴克·乔布拉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神,这神还处于胎儿状态,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出生。”我们内心的阴暗面,就是最肥沃的土壤,只要我们用爱和宽容去灌溉它,就可以让心中的种子茁壮成长,开出鲜艳的花朵。恨并不完全是一种坏东西,理智看待爱恨,有爱有恨,才算是完整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