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2015年,新鸿社区推出了“邻里守望,大爱新鸿”的社区整治模式,利用守望员机制,扩大居民参与的规模,使居民的参与更加常态化,促进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增强楼栋居民的归属感。......
2023-10-26
曾经有一个很流行的话题,那就是询问别人:“你幸福吗?”甚至还有各种调查,分析了什么人群最幸福、生活在哪个城市最幸福。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不管我从事什么行业、生活在何处,只要我有一颗能够感知幸福的心、能够发现幸福的眼睛,即便在外人看来我的生活枯燥无味、捉襟见肘,我也能快乐地对自己说“你已经足够幸福了”。
但有的人,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身在福中不知福。”他们的日子过得衣食无忧、一帆风顺,但仍是觉得不满意、不幸福。生活中,很少人能想到自己已经拥有的,却总是想着自身所没有的,把欲望无限夸大。那些人总是郁郁寡欢,总觉得自己拥有的微不足道,因此无法幸福起来。我想,这也是因为每个人评判幸福的标准不一样吧,那些得到很多的人也许希望自己得到更多的幸福,对于那些微小的幸福,他们是不具备感知力的。不过,越是微小的幸福,其实对人的心灵的冲击力越大,只有这种朴实、自然、真切的幸福才能令在岁月中挣扎的我们从心里得到源源不断的温暖和力量。
关于“微小的幸福”,我的侄女深有体会。从她的经历中,你或许也能得到些许领悟。下面是她在博客中的一篇自述:
今天从银行里取出了我这个月的薪水,赶紧来到一家高档的餐厅慰劳一下辛苦加班了一个星期、终于得到释放的自己。当服务生带着微笑端上来一盘盘美味佳肴,当我尽情地大快朵颐之时,我都会想起刚毕业时一起合租房子的两个室友。
那时的我们都没什么钱,为了节约开支,大家决定搭伙吃饭,每人每个月拿出150元来做伙食费。宿舍里的老大喜欢做饭,曾立志做大厨;老二喜欢买菜和管钱,说自己不做会计亏了;最小的我什么也不会,总是帮倒忙,她们不允许我进厨房破坏她们伟大的烹饪之旅。
每次在办公室吃饭。同事总问我:“你的室友对你怎么那么好?还为你做饭?你可真幸福。”幸福?那时的我没有感觉到这是幸福,在我的心中一直觉得事情本该如此,因为我是付了钱的。
有一天中午,有人请我吃饭,所以我下班回来时把早上带到公司的午饭又原封不动地带回来了。老大把饭菜热热,喊老二出来一起吃。
看着她们吃得那么香,我很没心肝地问:“你们平时不吃西红柿炒鸡蛋么?”
老二边吃边说:“我们平时就吃土豆白菜什么的,那些蔬菜比较便宜,不过老大说你喜欢吃西红柿炒鸡蛋,所以经常给你做。”
我一直以为,老大每天晚上给我们装进饭盒里的饭菜都是一样的,没想到她们自己付出了辛苦劳动,却只吃便宜的蔬菜,还顾及我爱吃什么,这么迁就我、为我去买贵的菜。听到老二那番话,我的心里感到一股股暖流在涌动,它驱使着我认真回想起她们对我特殊照顾和无私帮助:跟她们合租的几年里,我竟然没有干过一次家务,就连垃圾都没扔过。我虽然也曾过意不去,想多付点儿钱作为补偿,但被她们俩婉拒了。
如今,我们各自有了新的家,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不同角落,但还是会隔三岔五地相聚一下。我们像以前一样,围在小桌子上吃老大做的各种饭菜,临走了,老大还找我们过去的饭盒,说给打包一份带走。
前天,老大打来电话说买了房子,我立刻说:“我还想吃你以前做的西红柿炒鸡蛋啊。”
老大毫不犹豫地说:“赶紧来,我这就做给你吃。”
放下电话,我竟然温暖地哭了。青春岁月里结识的朋友许多年以后还能如此亲密无间,感谢我们那么幸福地生活了几年,以至于时刻惦记彼此,这满满的幸福,此生已足够。
我在她的博文下方评论说:“祝福你拥有这么好的室友。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体会不到当时的幸福,唯有经历过更多,那些潜意识里隐藏的幸福才会跑出来,陪伴我们度过无数个失败的日子。”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一个人生活在远方,在与人合租的狭小房间里感到孤寂、不安,心里冷得要命。年轻的我们都以为奋斗半辈子有了大房子,有了豪华的蚕丝被和高档的衣物就再也不会冷,一定会得到温暖和幸福。那些比我们年长的老人,却看得更加透彻,在他们的认识里,只要心中有爱,破房子也是温暖的家,因为能令人感到温暖和幸福的并不是这些物质上的东西。在他们的青春奋斗故事里,捉襟见肘的窘迫、艰苦的环境,如今回忆起来,那些并不完全是灰色的记忆,总有一些很小很小的细节,蕴藏着点点滴滴的温情,每每想起总能让他们心情都舒展开来。绵长的生命时光里,最温暖、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记忆里的这些私家珍藏。
感悟心语
如此看来,越是远离了物欲横流的环境,对幸福便越有强烈的感知力。当你的目光能从五光十色的世界中移开之时,你就能看清剔除了物质因素的人和事,就能体会到他们的善良、他们的包容、他们的爱心,也就能令自己有着被幸福包裹的感觉。你会突然发现:原来我是如此幸福的,我早已经过上了比我预期更幸福的生活。
有关不忘初心 终将美好的文章
城乡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2015年,新鸿社区推出了“邻里守望,大爱新鸿”的社区整治模式,利用守望员机制,扩大居民参与的规模,使居民的参与更加常态化,促进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增强楼栋居民的归属感。......
2023-10-26
《木偶的森林》是作家王一梅的一部作品,我读了不止一遍。读完这本书,印在心底的是两个字——回家。森林是木偶的家。小熊白黑黑回家了,与爸爸妈妈在一起;兔子阿德回家了,与兔子小姐在一起;木偶人罗里回家了,与他的树墩在一起……这是被施了魔法的小熊白黑黑的话,忙碌的人们是不是也已经忘记了自己有妈妈?小熊白黑黑曾经说过:“舞台就是我的家。”家在每个人最柔软的地方——内心。有家的感觉真好!......
2023-08-14
在2014年时,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出了“和合教育共同体”的教学模式,并让我参与其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和合教育”强调:和合课堂上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双边主动的、有效的交往活动。......
2023-11-16
就像《致教师》里描绘的那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授为我们提供了让人温暖又信赖的心灵依靠,同时为我们的教育实践不断地支招,激励所有同行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再次捧起《致教师》,回想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种种,感慨良多。......
2023-08-02
经这些小家伙一说,我也觉得有点奇怪,一个人变得这么快总得有点特别的原因吧。竖一下大拇指的表扬,这也有点太“微小”了。或许,最打动人的,正是那些细微的东西;最能成就一个人的,多是那些微小之处的坚持。岗位虽卑微,事情虽微小,但只要专心致志地去做,就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或许,坚守住这些关乎人的灵魂和精神的“微小”,才是教育的真正力量。......
2023-10-25
第六章神迹的呈现“所有幸福的人都拥有他们想要的东西,尽管不是所有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的人因此都是幸福的。”然而,这一切仿若日薄西山后的最后一缕霞光。罗马人的征服使自己相信,物质力量是尘世间的唯一真理,利益是衡量一切的准绳。从希腊化时期开始一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至少在观念上,完成了古希腊人对审美经验的最后抽象。......
2024-02-01
我渴望做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我在教研路上不断砥砺前行,努力通过教研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克服长期从教的职业“倦怠感”,让自己的成长路上不断有“又一村”。而我想说的是,成功的教师都是相似的,但成功的教研方法各有其“法”。许多“高、大、上”的教研方法是专家的“法宝”,而我分享的只是我的一些教研的“小伎俩”。那么,什么是促使教学经验发生质变的“卤水”?......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