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颜氏家训·兄弟第三》颜之推在《兄弟篇》中首先指出,在一个家庭中,无外乎有三种关系,即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这三种关系的主体,分别构成不同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古人非常重视兄弟之间的关系。......
2023-08-03
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窃人之财,刑辟之所处;窃人之美,鬼神之所责。
——《颜氏家训·慕贤第七》
贤才对于社会、国家是极其重要的。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握权柄者都能清楚明了该如何对待贤才。
颜氏在书中提到的“用其言,弃其身”、“窃人之美,以为己力”等现象正是不能正确对待贤才的表现。对这一点,颜氏看得很清楚,而在历史上也的确存在着许多这一类的故事。
《颜氏家训》载录了这样一则事例。梁朝孝元帝在荆州的时候,手下有一个姓丁的书吏,他是洪亭人,非常善于书法,特别工草书、隶书。孝元帝的书信草檄,都让他来写。按说丁某这样的人,是一个很有才能并且应该受到重视的人才。然而因为其地位低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孝元)耻令子弟以为楷法”。当时的人也大都说:“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王褒是当时名门望族之人)。后来西台陷落,书简案牍都散落丢失了,丁某也死于扬州。人们觉得他的书法写得好,再去找寻时,却再也找不到了。“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丁某身怀书法佳技,梁孝元却因其地位低贱而轻视之,“多未之重”。直至丁某死后,才领会到丁某的价值,而人已经不在了。此种用人之法可废也。
丁某命运如此,却也罢了。汉景帝时的御史大夫晁错却运交华盖,亡身殒命。景帝初,御史大夫晁错见诸王强盛,几乎分而有天下一半。很明显,这对最高统治者汉景帝的利益构极大的威胁。晁错于是屡次劝说汉景帝削弱藩王势力,缩小他们的封地。景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两人计议从吴地着手削藩。吴王刘濞见势不妙,立刻约胶西王刘邛,胶东王刘雄等诸王一起谋反,这就是历史上的“七王之乱”。谋反者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幌子集合兵力,一时剑拨弩张。景帝在这种关键时刻,不继续用贤才、能士去抗击叛军,却用袁盎之计,“罪伏晁错”,将其斩于东市。晁错家人无论老幼也一起被斩于东市。而七国仍旧反叛。景帝失策如此,待忠臣贤才如此,不禁令人寒心。时人感叹景帝不如文帝(景帝之父,贤明君主)远矣。
而在此之前几百年的战国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就写下了那句流传后世的警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仲——这位与范蠡齐名的越国功臣——的悲惨下场更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解。古来当权者,一旦坐稳天下之后,又有几人能与贤才、臣下“同甘”呢?正因为如此,颜之推感慨万千,谆谆告诫世人:“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窃人之财,刑辟之所处;窃人之美,鬼神之所责。”
同是战国时期,魏国的第一代君主魏文侯,却是一位非常懂得爱护人才的贤君。魏国有个叫田子方的贤士,是魏文侯年轻时的老师。文侯对自己的老师总是毕恭毕敬,从不因老师的社会地位低下而失礼。田子方眼光独到,思维敏捷,分析时政入骨三分,指陈错误切中要害。他对文侯的教育从大处人手,严格要求,对文侯的错误他总是直言批评。而文侯从不因老师的言辞过激而反感,总是以礼相待,以师为尊,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风度。
文侯尊贤任能,却遭到一些王公贵族的反对。其弟秀成就公开反对道:“像田子方一类的贤人,他们尽管也有一些才气,但我们也用不着与这些布衣之士齐礼,这样做是会损害国君之尊严的。”文侯批驳说:“古人云:‘仁人者,国之宝也;智士者,国之器也;博通士者,国之尊也。’故国有仁人,则群臣不争;国有智士,则无四邻诸侯之患;国有博通之士,则人主尊固。你难道连这样的道理还不懂吗?”
一个诸侯国的封建君主能有如此卓识,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三国时蜀汉君主刘备在对待人才问题上,也堪称明智之君。他与关羽、张飞、赵云等大将同舟共济的戎马生涯,就充分说明了刘备对人才的吸引力。
刘备善于在委屈求全中笼络人才。且不说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他和关羽、张飞的结义也很能证明这一点。
关羽,字云长,曾做过商贩。他性情耿直,为人仗义,因诛杀倚势凌人的豪强,逃难于江湖,素有从军报国之心。张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资财。此人好结交天下英杰。刘备作为皇族后裔,为再兴汉室,不嫌关张地位低下,只爱他们武艺高强,有除暴安良之心,遂与他们结为兄弟,并盟誓在先:“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如背义忘恩,天下共戮!”
长坂坡之战中,赵云身怀少主阿斗,单枪匹马,杀出重围,身受重伤,刘备见赵云受伤,心痛如焚,感慨地把婴儿扔在地上说:“为一孺子,险折我一员大将也!”刘备此举,后人多有收买人心之议,但其中也显现出刘备的爱才之心。否则,仅靠一点权术,赵云之辈是决不会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的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的。刘备的确能与部下肝胆相照。
览古观今,像魏文侯、刘备这样“礼贤下士”的人毕竟是很少数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一些单位的负责人叹道:“现在拴不住人心了,那些有本领的人,总是争着往外跑……”言下之意,似乎大有人心不古之感。
这使我们想起一桩古事:后汉初,颇有文韬武略的新成大尹马援,先弃在蜀称帝的同乡“井底蛙”公孙述,后背割据陇西的多疑寡主隗嚣而投刘秀,得以施展济世之才,辅佐光武帝建立近二百年的东汉基业,为后世所称颂。马援在晋谒刘秀时曾说:“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这里“择”的涵义,除了能臣的“智”与“明”,还包含着“择”的客观环境和条件。
今天,我们处于历史的变革时期,知识、才能更有其特殊的作用,每个单位的兴旺,都跟任用贤能有直接关系。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绝大多数能事者,他们最迫切的要求是寻求到一片能充分发挥才能的乐土,以实现自我价值。这种要求是合情合理的。不能用“见异思迁”斥责之。作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主事者,比如上面那位负责人是不是应该首先自省:你单位境况不妙的症结何在?你是否为你手下的贤能者提供了施展“本事”的条件?有本事的人又为何离你他求?
在我们许多人眼里,能使用有才能的人的领导肯定是好干部。有才能的人,自然需要一个能发挥自己本领的场所。
对使用者而言,被使用者自然得服服贴贴,被使用者的个性要不超出某个尺度——也就是对领导的尊重,而这个尺度是由领导者的内心感觉决定的。一旦他感觉有才能的人对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恭敬,他就会不再让这个人发挥才能了。
其实,有才能的人是最安分守己的,他在自己能发挥才能的领域里,如鱼得水,神采飞扬,但一走出自己的天地,他就变成了一个稚童。更有才能的人,往往走得更远,他整天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陈景润可算其中的代表。所以,我的意思是,有才能的人是最可靠的。
对“人才”这个词的正确解读,恐怕不仅是人的才能,而是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的才能。倘若领导(使用者)能像魏文侯那样而能做到“礼贤下士”,真心诚意,敬才爱才,不愁企业不景气,事业不成功。握“才权”的领导者们,别光埋怨吧,现在最明智的办法似乎是“亡羊补牢”,吸取教训,真诚待才,像磁石一样地吸引住贤能者,把他们团结在你的周围,为事业共同努力。
我们还想说一下一个往往被人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不要忽视“辕马”。“千里马”毕竟是少数!任何马群,当挑走了一匹或几匹千里马,剩下的大都得去拉车,而老老实实,背着车辕一步一步前进的则是广大的辕马。好骑手都明白,培养一匹千里马不算太难:具备好的素质,加上精心驯养就可以了!但车老板更明白,挑一匹好的辕马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车老板懂得如何去爱护辕马。
同样的道理移到我们的生活中,那就是领导者不要忽视手下广大的普通职员,要处理好与他们之间的关系,真心爱护他们。
美国建筑企业巨子陆克常常这样说:“中国人有句很好的话说:‘水涨船高’,这句话足以形容一个机构与他的职员的关系。它的职员是一个浩瀚的大海,那机构就是一艘船,一艘船的体积多大,它所需要的浮力恰成正比。如果它只顾把船身扩大扩大,而不考虑到海水的浮力,那么这艘船一放下水里,表面看仍旧是浮起来的,但一遇上了风浪,它便会倾倒覆灭了!”
“所以,亲爱的先生,我想劝告你,把你机构中的职员看成是自己的亲人,看成是自己的左右手。在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为你设法解决;在你需要人家支持的时候,他们会欣然地举起双手,在你事业获得发展的时候,他们会为你感到欣喜。”
“我的劝告是:请真心真意地爱护那些为你服务的职员们!”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也说:“一个事业家能够获得成功的秘密只有一个,就是,他们是否能够跟他的员工们相处得好!”
经过以上的论述,我想大家大概已经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要使自己的事业求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认识到正确对待人才的重要性。我们要爱护人才,无论从精神上还是从物质上真诚地对待他们、照顾他们,不管他们是“千里马”还是“辕马”。
有关为人处世与《颜氏家训》的文章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颜氏家训·兄弟第三》颜之推在《兄弟篇》中首先指出,在一个家庭中,无外乎有三种关系,即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这三种关系的主体,分别构成不同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古人非常重视兄弟之间的关系。......
2023-08-03
“清谈激党锢之祸”,是指东汉时有名的两次“党锢之祸”。延熹9年,有人勾结宦官诬告他们“诽谤朝廷”,李膺等二百多名“党人”被逮捕,后来虽然被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这是第一次“党锢之祸”。熹平5年,灵帝在宦官挟制下,又命令凡“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并连及五族,称为第二次“党锢之祸”。史称“白马之祸。”......
2023-08-03
“慎节起卧”,即指生活要有规律,一般要定时作息。不仅要注意起卧有规律,而且还要注意睡眠卫生。多数皇帝起居无常,使人体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紊乱和衰退,免疫力下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而早死。“禁忌食饮”是指饮食要合理,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多吃荤菜就是加强营养了。郭沫若享年八十有六,这与他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分不开的。......
2023-08-03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颜氏家训·治家第五》“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他认为,“俭则寡欲”。这是从个人命运的角度阐释“奢”的危害。由古至今,一例例“因贪取祸”的劣迹令人触目惊心。不仅只是“大人物”,对于一般的平民百姓,奢,也会致祸。清朝大臣曾国藩曾教育家人“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
2023-08-03
以贤父御孝子,合得终于天性,而后妻问之,伯奇放逐。——《颜氏家训·后娶第四》生活有时是残酷的,人生四大不幸中的一大不幸是“中年丧偶”。丧偶后,是否再娶?这也是为人处世中不幸的人们所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按理,贤父与孝子是能很好相处的,但因为后母的挑拨,吉甫终将伯奇放逐。显然,颜氏潜意识是主张人们不要续弦。但陈忠实不赞同颜氏的主张。......
2023-08-03
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明王世贞编的《调谑编》说苏东坡曾经问王荆公(安石)“坡”字是什么意思。“中宴”指宴会当中,那人却不留意“中”的用法,误把“李端”和“中”连读为“李端中”,当作诗人名。再有对“犹豫”一词的理解。......
2023-08-03
也就是说,有生就必死,这是理之常情。姚崇以历史上许多名土从俭办丧的实际事例指出了薄葬被后世的赞誉,是值得并且应该广为提倡的。同时,他还指出了厚葬对后世危害极大,进而告诫后人丧事应从俭。大意是说,那些厚葬之家,都不明智,或者沉湎于流俗而不察是非,都以奢侈厚葬为忠孝,以节俭薄葬为吝惜,以致后来坟墓被人盗窃,而尸骨暴露于外,使死者受到摧残,而生者也因此陷于不忠不孝。......
2023-08-03
在《勉学篇》里,颜之推也提到了“博”与“专”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学习某一门职业中应该注意到的“博”与“专”的关系。结合今天的情况,在“博”与“专”上应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以“博”为基础。“博”就相当于喜玛拉雅山,而“专”则相当于珠穆朗玛峰。“博”是“专”的基础,只有打牢了“博”这个基础,“专”才能“立得住”的。然而不能一味求“博”,这是在处理“博”与“专”关系中需注意的第二......
2023-08-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