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颜氏家训:为人处世与礼贤下士诚待才

颜氏家训:为人处世与礼贤下士诚待才

【摘要】:颜氏在书中提到的“用其言,弃其身”、“窃人之美,以为己力”等现象正是不能正确对待贤才的表现。很明显,这对最高统治者汉景帝的利益构极大的威胁。景帝在这种关键时刻,不继续用贤才、能士去抗击叛军,却用袁盎之计,“罪伏晁错”,将其斩于东市。景帝失策如此,待忠臣贤才如此,不禁令人寒心。览古观今,像魏文侯、刘备这样“礼贤下士”的人毕竟是很少数的。

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窃人之财,刑辟之所处;窃人之美,鬼神之所责。

——《颜氏家训·慕贤第七》

贤才对于社会、国家是极其重要的。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握权柄者都能清楚明了该如何对待贤才。

颜氏在书中提到的“用其言,弃其身”、“窃人之美,以为己力”等现象正是不能正确对待贤才的表现。对这一点,颜氏看得很清楚,而在历史上也的确存在着许多这一类的故事。

《颜氏家训》载录了这样一则事例。梁朝孝元帝在荆州的时候,手下有一个姓丁的书吏,他是洪亭人,非常善于书法,特别工草书隶书。孝元帝的书信草檄,都让他来写。按说丁某这样的人,是一个很有才能并且应该受到重视的人才。然而因为其地位低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孝元)耻令子弟以为楷法”。当时的人也大都说:“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王褒是当时名门望族之人)。后来西台陷落,书简案牍都散落丢失了,丁某也死于扬州。人们觉得他的书法写得好,再去找寻时,却再也找不到了。“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丁某身怀书法佳技,梁孝元却因其地位低贱而轻视之,“多未之重”。直至丁某死后,才领会到丁某的价值,而人已经不在了。此种用人之法可废也。

丁某命运如此,却也罢了。汉景帝时的御史大夫晁错却运交华盖,亡身殒命。景帝初,御史大夫晁错见诸王强盛,几乎分而有天下一半。很明显,这对最高统治者汉景帝的利益构极大的威胁。晁错于是屡次劝说汉景帝削弱藩王势力,缩小他们的封地。景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两人计议从吴地着手削藩。吴王刘濞见势不妙,立刻约胶西王刘邛,胶东王刘雄等诸王一起谋反,这就是历史上的“七王之乱”。谋反者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幌子集合兵力,一时剑拨弩张。景帝在这种关键时刻,不继续用贤才、能士去抗击叛军,却用袁盎之计,“罪伏晁错”,将其斩于东市。晁错家人无论老幼也一起被斩于东市。而七国仍旧反叛。景帝失策如此,待忠臣贤才如此,不禁令人寒心。时人感叹景帝不如文帝(景帝之父,贤明君主)远矣。

而在此之前几百年的战国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就写下了那句流传后世的警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仲——这位与范蠡齐名的越国功臣——的悲惨下场更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解。古来当权者,一旦坐稳天下之后,又有几人能与贤才、臣下“同甘”呢?正因为如此,颜之推感慨万千,谆谆告诫世人:“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窃人之财,刑辟之所处;窃人之美,鬼神之所责。”

同是战国时期,魏国的第一代君主魏文侯,却是一位非常懂得爱护人才的贤君。魏国有个叫田子方的贤士,是魏文侯年轻时的老师。文侯对自己的老师总是毕恭毕敬,从不因老师的社会地位低下而失礼。田子方眼光独到,思维敏捷,分析时政入骨三分,指陈错误切中要害。他对文侯的教育从大处人手,严格要求,对文侯的错误他总是直言批评。而文侯从不因老师的言辞过激而反感,总是以礼相待,以师为尊,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风度。

文侯尊贤任能,却遭到一些王公贵族的反对。其弟秀成就公开反对道:“像田子方一类的贤人,他们尽管也有一些才气,但我们也用不着与这些布衣之士齐礼,这样做是会损害国君之尊严的。”文侯批驳说:“古人云:‘仁人者,国之宝也;智士者,国之器也;博通士者,国之尊也。’故国有仁人,则群臣不争;国有智士,则无四邻诸侯之患;国有博通之士,则人主尊固。你难道连这样的道理还不懂吗?”

一个诸侯国的封建君主能有如此卓识,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三国时蜀汉君主刘备在对待人才问题上,也堪称明智之君。他与关羽张飞赵云等大将同舟共济的戎马生涯,就充分说明了刘备对人才的吸引力。

刘备善于在委屈求全中笼络人才。且不说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他和关羽、张飞的结义也很能证明这一点。

关羽,字云长,曾做过商贩。他性情耿直,为人仗义,因诛杀倚势凌人的豪强,逃难于江湖,素有从军报国之心。张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资财。此人好结交天下英杰。刘备作为皇族后裔,为再兴汉室,不嫌关张地位低下,只爱他们武艺高强,有除暴安良之心,遂与他们结为兄弟,并盟誓在先:“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如背义忘恩,天下共戮!”

长坂坡之战中,赵云身怀少主阿斗,单枪匹马,杀出重围,身受重伤,刘备见赵云受伤,心痛如焚,感慨地把婴儿扔在地上说:“为一孺子,险折我一员大将也!”刘备此举,后人多有收买人心之议,但其中也显现出刘备的爱才之心。否则,仅靠一点权术,赵云之辈是决不会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的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的。刘备的确能与部下肝胆相照

览古观今,像魏文侯、刘备这样“礼贤下士”的人毕竟是很少数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一些单位的负责人叹道:“现在拴不住人心了,那些有本领的人,总是争着往外跑……”言下之意,似乎大有人心不古之感。

这使我们想起一桩古事:后汉初,颇有文韬武略的新成大尹马援,先弃在蜀称帝的同乡“井底蛙”公孙述,后背割据陇西的多疑寡主隗嚣而投刘秀,得以施展济世之才,辅佐光武帝建立近二百年的东汉基业,为后世所称颂。马援在晋谒刘秀时曾说:“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这里“择”的涵义,除了能臣的“智”与“明”,还包含着“择”的客观环境和条件。

今天,我们处于历史的变革时期,知识、才能更有其特殊的作用,每个单位的兴旺,都跟任用贤能有直接关系。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绝大多数能事者,他们最迫切的要求是寻求到一片能充分发挥才能的乐土,以实现自我价值。这种要求是合情合理的。不能用“见异思迁”斥责之。作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主事者,比如上面那位负责人是不是应该首先自省:你单位境况不妙的症结何在?你是否为你手下的贤能者提供了施展“本事”的条件?有本事的人又为何离你他求?

在我们许多人眼里,能使用有才能的人的领导肯定是好干部。有才能的人,自然需要一个能发挥自己本领的场所。

对使用者而言,被使用者自然得服服贴贴,被使用者的个性要不超出某个尺度——也就是对领导的尊重,而这个尺度是由领导者的内心感觉决定的。一旦他感觉有才能的人对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恭敬,他就会不再让这个人发挥才能了。

其实,有才能的人是最安分守己的,他在自己能发挥才能的领域里,如鱼得水,神采飞扬,但一走出自己的天地,他就变成了一个稚童。更有才能的人,往往走得更远,他整天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陈景润可算其中的代表。所以,我的意思是,有才能的人是最可靠的。

对“人才”这个词的正确解读,恐怕不仅是人的才能,而是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的才能。倘若领导(使用者)能像魏文侯那样而能做到“礼贤下士”,真心诚意,敬才爱才,不愁企业不景气,事业不成功。握“才权”的领导者们,别光埋怨吧,现在最明智的办法似乎是“亡羊补牢”,吸取教训,真诚待才,像磁石一样地吸引住贤能者,把他们团结在你的周围,为事业共同努力。

我们还想说一下一个往往被人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不要忽视“辕马”。“千里马”毕竟是少数!任何马群,当挑走了一匹或几匹千里马,剩下的大都得去拉车,而老老实实,背着车辕一步一步前进的则是广大的辕马。好骑手都明白,培养一匹千里马不算太难:具备好的素质,加上精心驯养就可以了!但车老板更明白,挑一匹好的辕马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车老板懂得如何去爱护辕马。

同样的道理移到我们的生活中,那就是领导者不要忽视手下广大的普通职员,要处理好与他们之间的关系,真心爱护他们。

美国建筑企业巨子陆克常常这样说:“中国人有句很好的话说:‘水涨船高’,这句话足以形容一个机构与他的职员的关系。它的职员是一个浩瀚的大海,那机构就是一艘船,一艘船的体积多大,它所需要的浮力恰成正比。如果它只顾把船身扩大扩大,而不考虑到海水的浮力,那么这艘船一放下水里,表面看仍旧是浮起来的,但一遇上了风浪,它便会倾倒覆灭了!”

“所以,亲爱的先生,我想劝告你,把你机构中的职员看成是自己的亲人,看成是自己的左右手。在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为你设法解决;在你需要人家支持的时候,他们会欣然地举起双手,在你事业获得发展的时候,他们会为你感到欣喜。”

“我的劝告是:请真心真意地爱护那些为你服务的职员们!”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也说:“一个事业家能够获得成功的秘密只有一个,就是,他们是否能够跟他的员工们相处得好!”

经过以上的论述,我想大家大概已经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要使自己的事业求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认识到正确对待人才的重要性。我们要爱护人才,无论从精神上还是从物质上真诚地对待他们、照顾他们,不管他们是“千里马”还是“辕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