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此皆优闲之过也。——《颜氏家训·涉务十一》颜之推认为士大夫们“轻农事而贵末业”,“不知稼穑之艰难”,“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此皆优闲之过也”。古人所谓的“末业”也被提到与农业同等的高度,受到重视。这里的“不行方便”,并不是说为个人行方便,而是为百姓行方便,谋福利。保罗·盖帝籍此跻身于“十亿”富翁之列。......
2023-08-03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词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己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颜氏家训·教子第二》
以何种方式来训育自己的儿女?以什么样的风貌出现在自己孩子面前?这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为人处世中的重大课题。这个课题解决得好,你的处世、待事就很成功;这个课题处理得失准、失度,你的终生为人就失败了一大半。
话说了这么多,那么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在孩子面前究竟应当充当什么角色?不同的奉献与氛围,会营造出什么样的家教结果?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矣。”就是说做父母的对子女的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慈爱有加,那么子女就会对父母的话听从、敬畏,并且小心照办,侍奉父母也愈恭敬,孝顺。在这句话中,颜之推明确指出了父母必须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的确,在一个家庭中,父母不应总是充当孩子“保姆”的角色,更多时候应该是孩子的“导师”。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国家的希望,是明天的太阳。父母关心爱护、悉心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不庸置疑的。如果父母对孩子感情冷漠,不问不管(虽然这样的父母是极少的),其结果小而言之会害孩子终生,父母也饱尝恶果,大而言之有危害社会的可能。
《中国作家》上有篇文章,叫做《中国的“小皇帝”》。里面写到一个孩子,其父专跑广州倒腾走私货、赚大钱,母亲热衷跳贴面舞,“好上了”另外的男人。孩子的学习无人过问,孩子的思想也得不到良好引导。孩子在这种物质优裕精神贫乏的家庭里长大,耳濡目染,终于只知道长大了也去“倒”,也过那种荒淫的生活。
如果你要怀疑这种事情的真实性,觉得这样的父母不存在,那么下面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爱情婚姻家庭》月刊1995年第一期发表杜春写的长篇通讯,揭露山东二十七岁青年万军行窃十几个省市、二十多所院校、获赃十几万元的犯罪事实。
万军出生于江苏南通市的一个普通干部家庭。五岁那年,因其父亲的老首长膝下无子,便将他寄养在老首长——山东某大型煤炭矿务局副局长刘某家里。他和刘某家人亲热不起来,加之顽皮,刘某家人对他并不好。
1990年春节,他第一次回亲生父母那儿探亲。阔别家乡近十几年,父母兄妹之间,感情生疏了。父母嘀咕他回来是个累赘,兄妹诉说他回来没房子住,才住5天,父母兄妹就催他走。
万军含着泪,漫无目的地走到南通市郊的一条溪边,眼睛盯着那流淌不息的小溪想:都说流水无情人有情,难道父母、兄妹之爱也像小溪一样无情吗?他忽然改变主意,没有回山东,而是取道厦门、福州,尽兴玩了十天。待他坐车到合肥时,口袋里没钱了。他开始怨恨养父母和亲生父母。一个恶念顿生,他把手伸向了合肥市一家单位食堂。正当他怀揣一千元钱潜逃之际,被抓获了,判了三年刑。
在这样的时候,他的父母不是幡然悔悟,给他关心爱护,将他从悬崖边拉回来。相反,却更加嫌弃他。于是,万军在犯罪的道路上越来越远,成为一个“横扫大学校园的独行贼”。
追究万军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当然要怪他自己,但他的父母对他缺乏爱心和教育,也是一个绝不容忽视的原因。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着小於菟。”这是鲁迅的诗。诗中的“於菟”,是老虎的别称。自古以来就有一种惯常的说法:饿死的老虎不食子。老虎对后代都有着发自天性的爱。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类呢?人们常常斥责不孝敬父母的子女“禽兽不如”,而那些生下孩子却视之如草芥,不知疼爱,不加教导的父母又比禽兽强多少呢?
当然,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母恐怕是千中挑二、万中挑一。古来就有一种说法:“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一种割舍不断的血缘亲情自有让一切无法企及的感天动地的力量。《健康报》曾登载了这样一则感人的故事。
陕西省延安市畜牧局干部刘万全和妻子史继英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刘鹤,这本是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悲剧发生了。小刘鹤在一岁半时脊髓膜膨出,在腰部的脊椎骨上长出了一个小肉包。医生给小刘鹤手术,这本来是一个没有什么危险系数的手术。然而手术出现了意外,损伤了马尾神经,刚刚能够行走的小刘鹤瘫痪了。对于他的父母来说,这是个沉重的打击。四处求医的结果是小刘鹤病情没有丝毫起色。
爱,又一次显示了它的力量。面对医院的“宣判”,刘万全夫妇不甘心。他们相信,“生命在于运动”。他们要用顽强的毅力和孩子一道努力地锻炼,使孩子站立起来并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从刘鹤三岁起,刘万全夫妇无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一有空就一人抱一条腿给孩子按摩,用热水袋给他暖腿。这对普通的夫妇把自己的绝望转变了期待,并将这种期待通过双手一丝丝输入儿子体内。八年时间过去了,刘鹤的双腿长粗了,上翻的右脚也被一点点掰正了。他的腿逐渐由冰凉变得温热,再后来就有了知觉。
小刘鹤能趴在爸爸给做的小车上挪步了,小刘鹤能拉着双拐走路了,小刘鹤上学了……
在延安市大砭沟附近,人们早晚时常能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场景:一个孩子一摇一晃,踉踉跄跄向前艰难地迈着步子。他满脸通红、气喘吁吁,但身旁的父亲面色严厉,边鼓励,边纠正动作。小刘鹤就是这样严厉的教导下,渐渐地学会走路,变得懂事起来。
小刘鹤是不幸的:小小年纪就病魔缠身;但他又是幸运的:他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他的父母亲为他唱出了一首感人的;“爱的赞歌”,正是父母的爱使小刘鹤获得了新生。
“可怜天下父母心”。许许多多的父母将一生的心血几乎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孩子是心头的一块肉,是掌上的明珠,衔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因而一些爱子心切的父母往往过分溺爱、放纵孩子。
吃穿住行,“恣其所欲”,应该劝诫的时候反而给以褒奖,应该叮责的时候反而一笑了之。结果,使孩子不明事理,不知礼节,养成陋习。等到这时候再去管教,则“接挞至死而天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长大以后,终于成为一个不明事理或道德败坏、贻害社会的人。颜之推说:“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三字经》也说:“养不教,父之过。”谚云:“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这些话都昭示着一个道理:爱子重在子教,溺爱孩子,必将适得其反。
浙江绍兴有一句民谚:“勿可腌菜缸里养螺蛳。”它告诫做父母做长辈的,对子女和小辈切莫溺爱、娇宠。否则,就会像把螺蛳养在腌菜缸里那样,越养越臭。既误了子女,又贻害社会。
“家教”的字,分解开得一为家、一为教。“家”是亲情、温暖,和谐,友爱的象征;“教”,则又说明家庭担负着引导子女、幼辈养成良好品德行为,走上正确人生道路的责任。一个人犯了错误,人们习惯于首先从他的家庭,他所受到的家教探求原因;而一个人如果取得了成绩,人们又习惯于把这与他受到的良好家教联系在一起。
大家也许在屏幕上见过现任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他的高雅风度和洒脱气质,令人钦佩不已。荣毅仁能取得今天的荣誉和地位,与他从小受到的良好家教是分不开的。而事实上,整个荣氏家族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大家族。荣毅仁伯父荣宗敬和荣毅仁父亲荣德生曾经是旧中国的“十大巨富”之一,是饮誉中外的“实业巨子”,“粉、纱大王”。荣氏家族的第二代,荣宗敬之子荣鸿元在巴西经营面粉业,荣毅仁的同胞兄弟尔仁在美国从事工商实业,荣鸿仁在澳大利亚从商。荣毅仁本人作为现任国家副主席,世界五十名知名企业家之一(美国大型杂志《幸福》半月刊),“中国第一号资本家”(香港《财富》月刊),更是耀眼夺目。现在,荣氏家族至少有三百多位成员分居在海外和港澳地区。其中不少人在世界各地显露身手,并在当地实业界具有相当影响。这主要指荣氏家族的第三代。
荣氏家族为何能代代人才辈出,这与荣家门风有着密切关系。荣家家教十分严格。家教内容除了遵循中国传统以来认可的美德外,尤其教育兄弟之间要相互友爱,兄友弟恭。因此,荣氏兄弟都能同心一德搞事业。荣德生和荣宗敬这老哥俩儿正是这样为荣氏家族今天的基业打下了基础。荣家的第二代、第三代又都能承此家风,荣氏家族因此也日益兴盛。
家教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但是,在今天,有许多家长被家教问题困扰着,《中国青年报》1996年9月11日报道,日前,中国妇女报问卷调查,九成以上的家长承认自己在家教中的失败。近二成的家长表示缺少教育方法。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也是许多家长头痛所在。而“代沟”问题一直都存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尤其表现在中学生与父母之间。
观念上的落差,固然会加深两代人之间的裂痕。但是父母们往往意识不到中学生已经普遍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而是把他们当作孩子,从头管到脚,结果只能引出一连串的抱怨和不满情绪。
一位女生说:那天,爸爸向邻居借来一本《现代家庭),待他看完了,我想拿过来翻翻。谁知,父亲竟严肃地说:“不许看!”我不服气地说:“为什么?我也是组成家庭的一员呀!”“不许看,就是不许看!”我真想大声地对他们说:“这有什么关系嘛!”显然,这种家长制作风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使本来就处于逆反心理状态下的孩子,走到了对立面去。由此可见,横在两代人之间的显然不只是“代沟”问题。
那么,中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疏远,能否改善呢?能!许多中学生认为最好的办法是面对面的、完全平等的、真正朋友式的、能够交流感情的谈心。
关于父母等长辈在子女教育成长中的作用,主管广东省教育工作的省委常委、副省长卢钟鹤先生,有过一段精辟的阐述。他说:家庭教育,是启蒙的、奠基的教育。作为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家教水平,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为人父母者,最重要、最高尚、最复杂、最细致的工作,是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这既是尽父母之责,更是尽社会义举。
有关为人处世与《颜氏家训》的文章
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此皆优闲之过也。——《颜氏家训·涉务十一》颜之推认为士大夫们“轻农事而贵末业”,“不知稼穑之艰难”,“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此皆优闲之过也”。古人所谓的“末业”也被提到与农业同等的高度,受到重视。这里的“不行方便”,并不是说为个人行方便,而是为百姓行方便,谋福利。保罗·盖帝籍此跻身于“十亿”富翁之列。......
2023-08-03
为人处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前程和事业的成败、兴衰。鉴此,根据《颜氏家训》一书中颜氏的观点和主张,结合古今中外工作与生活中典型而有趣的实例,深刻揭示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的道理。衷心地希望读者在精读本书以后,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能够聪明为人、巧妙处世,尽快成为一个“为人处世”的里手行家,顺利营造起有利于你自己工作与生活的融洽关系和宽松环境!......
2023-08-03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颜氏家训·兄弟第三》颜之推在《兄弟篇》中首先指出,在一个家庭中,无外乎有三种关系,即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这三种关系的主体,分别构成不同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古人非常重视兄弟之间的关系。......
2023-08-03
一切的一切,都是经过周密而严格的规定的,是没有半点不符合待客之礼的。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大国”,以“文明讲礼”在世界人民心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将“礼”上升到与国家安宁相关的高度。而礼仪的核心,中国古代认为,则是“亲亲”、“尊尊”。在封建社会,家庭关系中父子关系的表现原则是父慈子孝。夫妻伦理表现为和顺,我国自古以来,勉励夫妇“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和睦相处。......
2023-08-03
妇主中馈,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晨鸣,以致祸也。曹皇后,可以说与颜氏心中理想的妇女形象完全一致。如果有聪明才智的话,也可以辅佐丈夫,帮其成就事业。曹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本想不干预朝政,后因英宗患病,与群臣恳请她“权同处分军国事”,遂慷然应允。女人操持家务,对男人的帮助是不可估量的。文章开头写妻子何时逝世,埋于何地。......
2023-08-03
在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行为方式上,这两种养育方式都是偏颇的。“慈母严父”的教子方式,实际是弊多利少。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多年父子成朋友”。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肯定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的后果。只要宽严并举、有张有弛,才能使孩子得到健康成长。罗京说以现在成年的他来看这件事,明白母亲当时的做法不仅仅是要求孩子诚实,而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坚持原则。从罗京父母教子的事例中,家长们应是有所启发的。......
2023-08-03
现在虽一家只有一个孩子,但他还是免不了会有堂兄弟、表兄弟。历史确实有因为妻子的原因而导致兄弟之间反目的事情,鲁迅与其弟周作人便是一例。兄弟二人从小关系很好,鲁迅为兄长,从小对周作人的爱就超过对自己的珍惜。但也有互相信赖的兄弟,荣德生与其兄弟荣宗敬便是。所以,兄弟间的真诚坦白、互相信赖,是家庭和睦、事业成功之必需。颜氏还告诫家人,兄弟间相处,还应处理好家中的事务和彼此的子女间的关系。......
2023-08-03
海豚是所有海洋动物中人类最喜爱的,它们聪明、乖巧,而且顺从。海豚越来越习惯于被人类喂养、呵护,甚至主动来寻求人类的庇护。换句话说,海豚自己主观上想成为人类驯养的动物,甚至是私人宠物。其实,海豚在野生状态下仍有攻击性,宽吻海豚通常会以群居方式生活,也远不是人类能亲近抚摸的对象。在巴拿马海域附近,一群海豚在和人类做游戏。迄今为止,海豚表现出它们擅长在人类的食物奖励下回应刺激以完成任务。......
2023-10-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