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颜氏家训》:优悠之过与为人处事

《颜氏家训》:优悠之过与为人处事

【摘要】: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此皆优闲之过也。——《颜氏家训·涉务十一》颜之推认为士大夫们“轻农事而贵末业”,“不知稼穑之艰难”,“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此皆优闲之过也”。古人所谓的“末业”也被提到与农业同等的高度,受到重视。这里的“不行方便”,并不是说为个人行方便,而是为百姓行方便,谋福利。保罗·盖帝籍此跻身于“十亿”富翁之列。

江南朝士……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此皆优闲之过也。

——《颜氏家训·涉务十一》

颜之推认为士大夫们“轻农事而贵末业”,“不知稼穑之艰难”,“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此皆优闲之过也”。这种说法今天看来似乎偏颇,然而若考察中国古代史,这种说法并不偏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历来以农为本。农业是社会第一要务。封建君主们若想振兴社稷,首先着手的往往就是农业。各级地方官吏们所抓的最主要的也是农业。如此看来,颜之推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居其位而不谋其事,必将贻误工作,最终自行下台。

在今天,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古人所谓的“末业”也被提到与农业同等的高度,受到重视。农、工、商等各行业皆重。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而分工越细致则要求更多的专业人才的出现。再要求世人去领略“稼穑之苦”,只会予人笑谈,但我们提倡另一种领略。

我们经常在一些企事业单位,看到一些工作人员“一包烟、一杯茶、一张报”打发上班时间;也听到、看到一些为官者,对工作情况不熟悉,高挂头衔,空摆架子,养尊处悠,声名赫赫,而政绩平平;还看到一些人在取得了一定成就后,就志满意得,止步不前,沉缅于已得的利益和荣誉中,悠闲度日。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清代张子韶佥书镇军判官,常大书于壁曰:“此身苟一日之闲,百姓罹天涯之苦。”古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不知今人何以目光短浅。正是因为诸多人不专心于本职工作,大多数单位人浮于事,以致办事效率低。长此以往,自然会贻误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为什么改革开放中要进行体制改革?原因正在于此,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现人尽其职,而不是无所事事,悠闲度日。

对一般办事人员要求如此,对为官者,要求则更多一些。

谚云:“当官不行方便,如人空山空手归。”这里的“不行方便”,并不是说为个人行方便,而是为百姓行方便,谋福利。只一味悠闲,自然不是为百姓行方便的好官。清人梁先科著《日省录》云:“居官,不可不学,学则事理明透,凡事迎刃而解;若平时无学问之功,虽一时光华外著,不无可观,而遇大事,决不疑处,常有不学无术之讥。”又言:“凡国家礼文、制度、法律、条例之类,皆当熟观而深考之,则有以酬应世务,而不戾平时宜。”这些观点对今天的“官人”们也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正在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断向我们提出新的课题。一个领导者,哪怕是县一级的领导人,他所面对的也是党政军民、工农商学,各行各业的各种事务、各种关系、各种矛盾。单一的业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领导者从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出发,必然感到工作的压力,也必能在工作中发现并承认自己的不足。否则,“情况不明决心大,知识不多点子多”,便难免要贻误工作。

少一些应酬,少一些悠闲,挤出时间来认真读点书,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多到基层走走,听听群众的呼声,办一些实事,这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础工作!

对那些只一味用官权谋私利、享悠闲的人,《日省录》劝诫道:“居官者,职业,是当然的,莫要认做假;权势,是偶然的,莫要认做真。”

作为一个公司,一家企业的领导,所做的又与行政官员不同。他应该体恤下属员工,掌握生产及市场动态,制定出相应的企业生产经营计划。

美国石油界大腕之一的保罗·盖帝,这位富翁对自己的财富也不置可否:“连我自己也无从知晓我有多富,我的财富大都投资在我拥有或由我控制的商业中。我对我的财富的大小不加多论,我的确不在乎我有多富。”

这个当年牛津大学的学生,在成立了“盖帝石油公司”后,并不排斥知识、技术的吸取和借用。他通常身兼数职:地质学家、法律顾问、挖掘监督、爆破专家,甚至有时候还是工人。

在井台上他学习钻井技术。他说:“工具手必须是一名最好的技师和专家。尤其必须是一个好铁匠,因为他在熔炉和砧上的工作品质,可以制造出来,也可以毁掉重要的钻井钻子,有的时候他还要做整个钻井作业。因此我决心要学习工具手的技艺。我学会了,这当然要感谢一位资深的工具手,他把他所知道的完全给了我,不但是有关的工具的整配和修养,而且包括油田作业的每一个阶段的知识。他在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一本百科全书。因此,当他宣称我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工具手’的时候,其分量超过十几家大学的毕业证书。”

他坚持在钻井台与工人一道施工,一是在工人中树立了一个与工人同甘共苦的老板形象,二是劳动中向工人学习一切施工方面的知识,对自己今后的管理是一种基础,这也是他借用知识、技术以及工人整体力量的一个策略。

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地向他父亲学习管理,向地质专家、销售专家、劳资关系专家们学习,这些学习何尝不是他在武装自己呢?

1919年,石油商人的注意力从奥克拉马转移到南加州,那里新发现许多产油区。一股新的寻油热开始了。保罗盖帝的公司也来到了这里。他把大部分的时间扔在油田里,成天在油田里参加工人们的钻井工作。这种从十几岁养成的习惯使他获益匪浅。钻井工人们把他看成是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以前从没有见过公司的老板和他们一起干活,士气和产量都很高。

这一点在当时是很重要的,无数的油井正在开采,有经验的油田工人奇缺,许多大公司的人事主管在拼命地进行人才争夺战。他们在劳工市场疯狂喊价,彼此倾轧,对有钻井实际经验的工人应允给予高薪和红利。但大多数的油田工人并不喜欢高薪的驱使,厌恶他们对诚实劳动的贿赂行为,他们倒宁愿替那些薪水不高,但却能了解他们,与他们并肩工作的老板做事。

盖帝正是这样一位老板,结果盖帝的井钻出了油。

这位和工人一起干活的老板通过亲身实践对石油生产的各个环节了如指掌,因而他能够明白石油工人的需要,知道地质学家对探测石油的重要性,也了解石油销售网络中的各种关系。正是这些丰富的经验使他具有了独到的目光和超人的胆识,为他事业的蒸蒸日上创造了条件。保罗·盖帝籍此跻身于“十亿”富翁之列。

然而,保罗·盖帝并没有就此止步。

他说:“我的公司现在欣欣向荣,生机勃勃,我主要的重心和主要的兴趣是研究我的公司的发展,向公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产品,为世界的繁荣作出了贡献。”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保罗的进取热情没有丝毫减退。

据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时代)杂志报道,美国社会学家约翰·杰西克对全美各地百名百万富翁调查,所有的百万富翁都是雄心勃勃的。同时,他们也都十分关注新知识、新情况。

进人90年代中期,媒体不时报道“下海”者纷纷“上岸”消息,走上求学之路,中华大地兴起求知热,书山再度散发出迷人的光芒。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各种运行机制的逐步建立健全,对人的素质要求也就愈高。“混水”不但难以“摸鱼”,甚至还有“葬身海底”的危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遵循的法则。

因而,在信息大爆炸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少享些“悠闲”,常保进取之心,不断吸取新知识,了解新情况,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否则,必会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