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节起卧”,即指生活要有规律,一般要定时作息。不仅要注意起卧有规律,而且还要注意睡眠卫生。多数皇帝起居无常,使人体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紊乱和衰退,免疫力下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而早死。“禁忌食饮”是指饮食要合理,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多吃荤菜就是加强营养了。郭沫若享年八十有六,这与他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分不开的。......
2023-08-03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病从口人,祸从口出,多言易招灾祸,直言更为人憎恶,这是老祖先的古训了。
颜之推一生经历坎坷,遭遇甚多,他对“言”与身家性命之间的关系,是有很深感触的。所以在《省事篇》一开头他就提到铭金人云“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紧接着,用并不多见的感慨语气写道:“至哉斯戒也!”
古今以来,很多现实的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多言易招祸,要安身立命,就要谨慎言语。像俗话所说的那样:“防祸先防口。”
清朝梁文科著《日省录》云:“历代缙绅之祸,多由于言语文字之激。是故,诽谤激坑儒之祸,清谈激党锢之祸,台谏激新法之祸,清流激白马之祸。祸生于激,何代不然?”
这里“诽谤激坑儒之祸”即指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秦始皇焚书之后,第二年,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攻击秦始皇,一时间议论纷纷。秦始皇派御史查究,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坑死在咸阳。
“清谈激党锢之祸”,是指东汉时有名的两次“党锢之祸”。东汉桓帝时宦官专权,侵犯士族大地主的利益。世家大族李膺等人和太学生郭泰、贾彪等联合,抨击宦官集团。延熹9年,有人勾结宦官诬告他们“诽谤朝廷”,李膺等二百多名“党人”被逮捕,后来虽然被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这是第一次“党锢之祸”。东汉灵帝建宁2年,灵帝在宦官侯览、曹节挟持下,收捕李膺、杜密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杀死、流徙、囚禁六七百人。熹平5年,灵帝在宦官挟制下,又命令凡“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并连及五族,称为第二次“党锢之祸”。
“台谏激新法之祸”是指宋朝王安石变法,得到神宗支持,而吕公著和司马光等人极力反对新法,因此纷纷遭贬黜。
“清流白马之祸”是指唐末天佑中,自谓清流的大臣裴枢、陆展等三十多人,被宰相柳灿依太祖旨,谮杀于滑州白马驿。史称“白马之祸。”
重提“党锢之祸”,不禁让人想起唐末小品作家罗隐写过一首题为《言)的七律:“圭玷犹来尚可磨,似篁终日复如何?成名成事皆因慎,亡国亡家只为多。须信祸胎生利口,莫将讥思逞悬河。猩猩鹦鹉无端解,长向人间被网罗。”大意是说,慎言寡语方可成名成事,口惹悬河反遭人憎恶,惹来无端横祸。君不见,那有灵性的猩猩,能作人言的鹦鹉,正是因为聪明能言,而被长久地囚缚在罗网之中。“缙绅之祸”正是从口而出,因言而起的。
也许有人说,“缙绅之祸”是因为他们生不逢时,身处昏君在位、奸臣为道的乱世。
说到不妒贤嫉能、开明睿智的君主,唐太宗李世民该称得上吧。然而,即使是李世民——这个人称“从谏如流”的明君,也几次欲杀直言进谏的魏征。据说,有一次,唐太宗退朝回到后宫,气急败坏地对长孙皇后说:魏征这个老家伙,我总有一天要杀了他!长孙皇后一听,立即换上朝服,向唐太宗行大礼。唐太宗大惑不解,连忙扶起皇后,惊问何故。长孙皇后说道:我听说国家出现正直的大臣,是因为有明君在世,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是因为陛下圣明啊!听完此语,唐太宗恍然大悟,明白是自己不对,打消了杀魏征的念头。由此可知直言招祸之烈。
封建社会如斯,进入现代社会,在现实之中,直言招祸之事依旧存在。众所周知,深受人民爱戴的大元帅彭德怀的悲惨遭遇,就是他的直言引起的。
彭德怀元帅是十大元帅中为人最耿直的一个。他向来快人快语,嫉恶如仇。1958年,由于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党内外不少同志出现了急躁情绪,全国上下刮起了“共产风”和“浮夸风”。“人民公社”和“大跃进”都出现了不少问题,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损失。彭德怀回到故乡湖南,看到“大跃进”下的家乡,一片萧条。寒冬腊月,秋天的红薯还埋在地里,无人收取;稻田里枯禾满地,成堆的稻粒长出了黄芽;大食堂坐吃山空,没有粮食。人民面黄肌瘦却被集中起来搞大炼钢铁、搞军事化。元帅心中再也不能平静。“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与呼!”于是,在庐山会议上,彭帅为人民鼓呼起来,向政治局递交了“万言书”。正是因为这“万言书”,彭总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者”。
在我们周围,也有很多人,因为多说了话而遭到报复、排挤,穿上小鞋,吃尽苦头。有的人无心说出的话,也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歪曲,最终受尽磨难。这在十年动乱期间是非常多的。许多无辜的人被小人运用这种手段害得家破人亡。譬如,被诬陷为“为彭德怀翻案”的吴晗。
吴晗是一位很有学问、很有才气的史学家,在当时还是北京市的副市长。“海瑞罢官”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海瑞为救国救民,不顾生死,向二十几年不上朝、一心修仙炼丹的明嘉靖帝上书。吴晗创作剧本《海瑞罢官》,正是为了歌颂海瑞为国为民、不惜罢官舍身的无畏精神。然而,这却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说吴晗是“为彭德怀翻案”。一时,各种罪名被强加到吴晗头上。最终,吴晗饱受磨难,含冤逝世。
当然,历史上也不乏因“口才”而成功之人,有一句俗语叫“三寸不烂之舌,抵得过百万雄师”。这方面的典型当数春秋战国时期的苏秦与唐明皇时代的宰相李林甫。苏秦鼓动如簧之舌、合纵连横,反反复复,而使自己平步青云;李林甫大庸才一个,但也能“媚事左右”、“迎合上意”而独占相位十九年。
然而,这样的“言”真能带给人永久的“福”吗?
先看苏秦,当他学习的目的——获取权势富贵——达到以后,他的意志消沉了。而他的缺点、劣德逐一显露,身为纵约长,不以六国安危为己任,却耽于个人享乐。“苏秦至燕,通于燕文公夫人,惧得罪,复奔齐,与齐大夫争宠,为贼所杀。”苏秦风光在前,而死于非命,不能不让人感叹。
再看李林甫,他虽得以寿终正寝,却实在又比苏秦的死于非命还要惨。李林甫既做了宰相,“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嫉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自皇太子以下,畏之侧目。在相位19年,养成天下之乱,而上不悟也。”李林甫死后,这个被蒙晕了头,弄浑了眼的唐玄宗,又挑了一个一无用处、专瞎使权术的杨国忠为宰相。杨国忠因为以前与李林甫有矛盾。于是使人诬告李林甫与突厥阿布思谋反。“谋反”在当时社会是大逆不道的。于是,皇上一纸诏书,李林甫的所有官爵被削了个一干二净,连业已埋土的棺材,也被挖了出来,史载:“剖其棺”。这正是“天道报应”。如果李林甫不以那些媚语、谗言惑主害人,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千百年后的今天,其臭名犹传,而世人恨之犹疾。
颜之推生在苏秦之后,李林甫之前,却对这种境况看得很清楚。他在家训中写道:“上书陈事,起自战国,逮于两汉,风流弥广。原其体度:攻人主之长短,谏净之徒也;许群臣之得失,讼诉之类也;陈国家之利害,对策之伍也;带私情之与夺,游说之俦也。总此四涂,贾诚以求位,鬻言以千禄。或无丝毫之益,而不省之困。幸而感悟人主,为时所纳,初获不赀之赏,终陷不测之诛,则严助、朱买臣,吾丘寿王、主父偃之类甚众。”他还指出:“良边所书,盖取其狂狷一介,论政得失耳,非士君子守法度者所为也。”
谨言慎行不仅是“士君子”们所遵循的处世原则,一般普通百姓也应该注重这条做人的道理。普通人的多言往往就是流言。
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流言家最重舆论,深通“三人成虎”之道,最知“流言惑众”的威力,又深知世上多好事猎奇者。流言一出,自会不胫而走,自己只须静候“那人完蛋了”的佳音。流言轻则叫人名誉扫地,如曾参蒙“杀人”之冤;重则置人死地,如阮玲玉含愤自杀。自古及今,流言的危害,过于刀枪!
流言的能量至大,却也有天敌。这天敌一是荀子所谓“流言止于知(智)者”的智者,尤其是善于明察的掌权者中的智者;二是法律武器,制造流言折人大都怕够上“诽谤罪”的格而受到制裁。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也曾身居朝廷要位,并且是“庆历新政”的中坚人物之一。因此,他受到政敌的流言侵袭。治平四年言官蒋之奇等人指控欧阳修“私于子妇”案。对于此案《宋史》和许多野史笔记都有记述,从这些记述中,可知此案在当时很有影响,欧阳修也一度陷于很艰窘的境地。所谓“私于子妇”,是说欧阳修与儿媳吴氏有暧昧关系。这一指控,在礼教与士节极受重视,男女之大防甚严的宋代来说,是极为厉害的,对于欧阳修也的确是个不小的威胁,为此,欧阳修不得不向神宗皇帝呈上自己辩诬的奏章。
事实真相又是怎样呢?神宗皇上将蒋之奇等人找来当面核实,蒋之奇无言以对,于是神宗下令将事实真相“出榜朝堂,使内外知为虚妄”,从而洗刷掉了泼在欧阳修身上的污水。而蒋之奇这个造谣滋事、多言败德的小人则被关进了大狱。
多言失败,流言尤其害人害己,流言者更是特别可恨。像蒋之奇这样“下狱”,下场当是他始料不及的。如果被诬者一时有口难辩,激愤难控,就会做出些不计后果的事来。到那时,“多言”者必后悔莫及。在1996年就曾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四·二六”蒋爱珍持枪杀人案。
蒋爱珍是某所医院的护士,这个二十岁的姑娘长得端庄秀静,平时为人和气,工作也认真负责。就是这样一个弱女子,怎么会成为“持枪杀人案”的凶犯呢?原因就在于流言。
就在4月一天晚上,蒋爱珍正准备睡觉,一阵激烈的敲门声将她从床上吵起。“什么事?”蒋爱珍刚拉开门。一群人就涌了进来。打头的便是单位里的李××,他一脸的不怀好意,一面大叫“抓奸!抓奸!”一面用手电筒向床下乱照。跟在李××后面的人也闹哄哄地议论着。蒋爱珍懵了,她愤怒地斥责这些人滚出去,一无所获之后,这群人悻悻地离开了。
第二天一上班,李××的老婆会计邱XX就在办公室大肆宣扬蒋爱珍的“丑行”,编造了一个“莫须有”的奸夫,将一起“捉奸”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神乎其神。与邱××同科室的一妇女夏某旁边添油加醋。从此,一股流言在医院散开了。
流言愈演愈烈,蒋爱珍有口难辩。这些话对于一个二十岁的未婚姑娘来说,意味着怎样的耻辱啊!蒋爱珍再也承受不住了。一股复仇的意念在滋生膨胀着,她要为自己的清白复仇。一把猎枪装上了四发子弹,4月26日的清晨,蒋爱珍带着它来到了医院,一起恶性杀人案就发生了。
由此可见,为人处世,注意“祸从口出”。当说则言,先想后言,要讲究说话的艺术。
有关为人处世与《颜氏家训》的文章
“慎节起卧”,即指生活要有规律,一般要定时作息。不仅要注意起卧有规律,而且还要注意睡眠卫生。多数皇帝起居无常,使人体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紊乱和衰退,免疫力下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而早死。“禁忌食饮”是指饮食要合理,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多吃荤菜就是加强营养了。郭沫若享年八十有六,这与他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分不开的。......
2023-08-03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颜氏家训·治家第五》“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他认为,“俭则寡欲”。这是从个人命运的角度阐释“奢”的危害。由古至今,一例例“因贪取祸”的劣迹令人触目惊心。不仅只是“大人物”,对于一般的平民百姓,奢,也会致祸。清朝大臣曾国藩曾教育家人“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
2023-08-03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颜氏家训·兄弟第三》颜之推在《兄弟篇》中首先指出,在一个家庭中,无外乎有三种关系,即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这三种关系的主体,分别构成不同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古人非常重视兄弟之间的关系。......
2023-08-03
为人处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前程和事业的成败、兴衰。鉴此,根据《颜氏家训》一书中颜氏的观点和主张,结合古今中外工作与生活中典型而有趣的实例,深刻揭示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的道理。衷心地希望读者在精读本书以后,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能够聪明为人、巧妙处世,尽快成为一个“为人处世”的里手行家,顺利营造起有利于你自己工作与生活的融洽关系和宽松环境!......
2023-08-03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这两句谚语都在说明一个字——“勤”。颜氏从人类在自然界存在之初说起,认为唯“勤”才能立足安身。确实,从事农作必须有“勤”的精神,敷衍了事,时耕时辍是不行的。“业崇惟志,业精惟勤”是被各行各业证明了的真理。为了筹划金矿,光绪13年5月,李金镛亲自率领一行人由墨尔根出发进山,探测“黄金之路”。抵达漠河之后,李金镛又亲自调查各方面的情况。......
2023-08-03
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明王世贞编的《调谑编》说苏东坡曾经问王荆公(安石)“坡”字是什么意思。“中宴”指宴会当中,那人却不留意“中”的用法,误把“李端”和“中”连读为“李端中”,当作诗人名。再有对“犹豫”一词的理解。......
2023-08-03
避讳,已经成为一种修饰方法。一个人总生活于一定的社会中,总要与人交往,有些起码的避讳常识应当懂,否则,不小心犯了忌,既弄得对方尴尬,也显得自己唐突,有时还会让别人忌恨。这些故事,读后除令人哑然失笑外,也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说话应三思,不可口无遮拦,出话犯忌。我们在与他人谈话、交往中,也应有起码的避讳知识,不犯一些忌。......
2023-08-03
以贤父御孝子,合得终于天性,而后妻问之,伯奇放逐。——《颜氏家训·后娶第四》生活有时是残酷的,人生四大不幸中的一大不幸是“中年丧偶”。丧偶后,是否再娶?这也是为人处世中不幸的人们所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按理,贤父与孝子是能很好相处的,但因为后母的挑拨,吉甫终将伯奇放逐。显然,颜氏潜意识是主张人们不要续弦。但陈忠实不赞同颜氏的主张。......
2023-08-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