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党政统一领导,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准确判断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严峻形势和特点规律,深入研判对社会稳定可能造成的现实和潜在危害。借助大数据分析软件等专业工具和专业侦查手段,开展碰撞对比、频率分析、深度挖掘,研判涉众型经济犯罪风险,提出有针对性处置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023-08-03
其中2002年至今的2007年间,中国普通家庭存款就从6.4万亿元上升到25万亿元,民间财富的增长,是党改革开放政策主导下生产力解放的成果之一,而储蓄率的逐年增高,是对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回应,财富在存单上沉睡,投资的欲望在创富效应中骚动。日藉美国人罗伯特·清琦写的《穷爸爸富爸爸》三部曲在21世纪初传入中国,成了传播投资创富的福音,彻底唤醒了国民的投资意识。实现财务自由的强烈渴望的井喷,未能找到适当倾泻出口,而市场经济的主要场域,已为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所占领。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也就是在此时迅速发展开来,股票、股份、期货、基金、保险、境外理财等在中国成为资本市场的各种各样的概念,随之涉众型犯罪的各种犯罪行为也得到发展。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经济犯罪。它并非一个法律术语,而是司法实务部门根据其侵害对象特征,对该类高发型经济犯罪进行归类概括的统称。2006年11月23日,在公安部“打击和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经侦局首次全面阐述了这一类犯罪概念。
2005年至2007年,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共受理审查逮捕涉众经济犯罪案件9件49人。其中,2005年有1件5人,即“碧溪家具广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2006年有1件21人,即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的“亿霖木业”非法经营案。2007年,受理审查逮捕涉众经济犯罪案件7件23人,较2006年明显上升。其中5件18人仍是“亿霖”系列案,另有2件5人均是发行虚假“原始股”的非法经营案。通过对案件捕后处理情况的追踪调查,我们发现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罪名适用主要分布于非法经营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擅自发行股票罪等,侵犯的客体既涉及公私财产所有权,又涉及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社会危害性极大。随着时代的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阶段瞄向公众“钱包”的涉众集资型犯罪,其犯罪分子除继续使用“虚假骗局”“高额回报”等传统伎俩之外,还逐步衍生出一些新型立体化的犯罪模式,使之更具欺骗性和隐蔽性。以传销行为为例,为了依法惩治非法传销行为,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顺利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其中第四条规定:“在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从而确立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正式将传销活动纳入刑法规范范畴,有力地增强了对传销犯罪的打击力度。虽然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作为独立罪名出现,但是在司法适用上仍然存在模糊不清的状况;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经营模式复杂多样,传销手段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销售产品或服务方式,传销犯罪的形成了线上线下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增加了认定和惩治涉众型经济犯罪新的难度。
有关涉众型经济犯罪研究的文章
(一)坚持党政统一领导,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准确判断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严峻形势和特点规律,深入研判对社会稳定可能造成的现实和潜在危害。借助大数据分析软件等专业工具和专业侦查手段,开展碰撞对比、频率分析、深度挖掘,研判涉众型经济犯罪风险,提出有针对性处置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023-08-03
犯罪预防是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犯罪学研究的难点之一。社会预防理论认为犯罪是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于行为人的结果,强调从社会各个方面预防犯罪。广义犯罪预防概念反映了犯罪原因的复杂性和多层次的特征。狭义的犯罪预防指在犯罪发生前主动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2023-08-03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对一类经济犯罪的统称,因其具有涉案人数众多且不特定而被归为一类特殊的经济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主观方面应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行为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破坏了市场、金融管理秩序,仍执意实施相关犯罪行为。涉众型经济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向社会公众实施非法集资或者非法经营,数额较大的行为。......
2023-08-03
虽然公安机关在提出涉众型经济犯罪概念时,列举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四种表现形式,但并没有限定只有这四种表现形式。在理论研究中,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并非只限于这四种犯罪案件,案件中存在涉众因素,一般可视为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例如,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涉及众多的受害人,特别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经济犯罪。......
2023-08-03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认识到社区已成为预防犯罪主战场,根据国情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部署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大战略。我们认为治理集资诈骗等犯罪也应该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综合运用政治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文化手段等手段措施,全方位、立体的预防控制集资诈骗犯罪的发生,减少因集资诈骗高发而对社会稳定的冲击。......
2023-08-03
犯罪嫌疑人事先非法注册一注册资本巨大的空壳公司为其另一公司进行担保,利用两套牌子一套人马的把戏诱骗群众。据宁波市公安局关于集资诈骗犯罪调研组统计,至2008年全市已有担保公司230家,自2007年初净增130多家;投资公司或投资咨询公司1800余家,自2007年初净增1100多家。如某房产公司张某非法集资案,2005年以来该张以公司和个人名义向公司员工、有关单位、社会人员高息借款,再以更高息借与他人,赚取息差,涉案金额达2.5亿元。......
2023-08-03
而涉众型经济犯罪受害人群体引发的涉稳问题大量增多,问题也最难解决。涉众型经济犯罪受害人群体是当前党委政府安保维稳工作的重点对象,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一旦我们掉以轻心、防范不当,将会导致经济问题、法律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甚至危及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安全。......
2023-08-03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减少被害人过错是防控诈骗犯罪的重要措施。建立面向群众的举报奖励制度,发动全社会监督,积极鼓励群众举报犯罪,将非法集资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公安机关各职能部门尤其是各派出所要强化法律宣传和解释工作,对辖区企业、群众广泛开展警示教育工作,主动走访企业,在办案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向企业提出防范建议,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法集资类犯罪的发生。......
2023-08-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