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是指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所进行的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随着数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而发生、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就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可以说,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因此,我们应不断地探索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它的艺术价值,不断地创新,追求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完美境界。......
2023-08-03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在当今世界各国高科技的较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学校教育中,数学是小学教学的必修课之一,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地位。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数学课堂教学又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方法,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成功合作的体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洗礼,学生变得爱提问、爱交流,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闪现。但事实上,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第一,教师把握教材不精准。同一本小学数学教材,同样的教学过程,而不同班级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却存在差异,哪怕是一个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同样也存在个体差异。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存在差异,同样,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不够精准,没有将小学数学的教材完全吃透,甚至随意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将教材进行改编,没能达到教学的效果。小学生毕竟还处在一个开始认知世界的过程,对很多事情无法进行有效判断,如此一来,甚至会误导小学生的思维,从而影响到小学生今后数学的学习。
第二,教学内容繁杂。目前,我国在数学方面的研究已居世界前沿,关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我国也是当仁不让地排在世界首位。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小学生关于数学的学习内容一再增加,这其中还包括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学生报名奥数班、数学辅导班等各种课后学习班。这导致学生面临着数学学习内容繁多,学生学业负担加重。就我国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现状来看,我国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课后作业量也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这一现状容易使学生掌握知识不牢固,对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容易使学生形成挫败感,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从而不愿意学习数学,最终反馈到小学数学课堂上来,产生学生厌恶数学课堂或存在走神、睡觉等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第三,数学教育理论大于实践。由于我国高考制度的影响,导致我国目前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拿高分、考大学,即使目前社会舆论有所改善,但分数终究还是衡量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有时仍然过多看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考试分数的高低,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关注力度不大。这一现象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学习课本知识,但是对学习到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进行应用,造成学生过度崇拜高分,但是对世事的应用意识不强,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丧失自我思考、自我创新的意识,迷信权威,没有严谨的钻研态度,也无法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数学思维,导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无法做到应用与实践相结合。
第四,课堂教学模式陈旧。目前,由于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较重,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仍然较多地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但这种落后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丧失自主思考的意识和意愿,只听老师的讲授,不对知识进行思考;另一方面容易导致课堂枯燥无味使学生学习数学成了被迫性的学习,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数学,也就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从而影响学生自己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
第五,课堂情境设计流于形式。情境教学可以说是新课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形式,通过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活性与参与积极性。但是,现阶段的教师在引入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造成为了情境而设计情景的教学局面。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很多教师盲目地开展活动,制造一些和数学知识不相关的情境,尽管这样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但是,并不能将教学情境和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导致了课堂资源的浪费,这样的教学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六,自主学习变成了放任自流。新课改下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并不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放任学生。但是,很多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要组织了丰富的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学习就行了,实际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给学生提出一定要求和必要的指导,自主学习活动也过于敷衍,目的性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有时候还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第一,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于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可谓是教学效果的灵魂。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对于教材内容与知识点的把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假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势必会出现重复,效果将大打折扣。以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为例,五年级的课程中关于“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师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将纸张对折两次,折成原纸张的1/4大小,或是用铅笔画出1/4的线段,通过设置这些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分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看似效果好,其实是教师对教材的编排意义理解得不透彻。其实,在三年级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已对分数有了直观的认识,还学会了同分母的情况下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所以,在五年级的课程中这样的教学是重复的,耽误了教学时间。
第二,精简教学内容。为了加强我国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善小学数学课堂效果,一方面,我国教育部门要对小学数学的课本内容进行改进,精简教学内容,做到夯实数学基础知识,而不要只图难图快。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减少学习负担,容易给学生建立自信心,减轻对数学的厌烦心理,从而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时间来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研究,加强数学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好奇心,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校外辅导班的查处力度,提高办学标准,避免学生和家长舍本逐末,因校外的学习辅导而影响校内课堂学习质量。通过精简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两方面促进我国数学学科的发展。
第三,学以致用。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第四,构建媒体型学习模式。使用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对教师来讲,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利用信息资源,可以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等。对学生来讲,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学到比原先更多的东西。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教学信息,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加快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随着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些难点问题的突破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手段,把它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数学计算能力和拓展数学思维方法等智力素质,同时像情感因素、心理素质、精神品格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第五,创设情境。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律能力不强,他们往往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正确指引才能及时完成课程的预习和复习等工作。在指导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课堂上巧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在由教师和学生一同创设的虚拟环境中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借助数学教材之外的实物、图形、表格或符号表达出来的教学观念进行操作的活动。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用3根小棒可以摆出1个三角形,摆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最少要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用10根小棒最多能摆出几个正方形?”等这些问题时,在数学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不仅学懂了这一数学知识,也能够更加深刻地记住这个问题,获得更高一级的学习体验。
第六,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将学生联系在一起,每个小组在完成任务同时,小组成员之间也要相互探讨,彼此分析。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都能得到锻炼,团队合作意识也会得到有效发展。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还能促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成绩。
有关数学课堂教学新思维的文章
在这里是指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所进行的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随着数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而发生、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就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可以说,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因此,我们应不断地探索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它的艺术价值,不断地创新,追求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完美境界。......
2023-08-03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抓准教学重点是关键之一。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防止只关注课堂形式的热热闹闹和课件画面的漂漂亮亮;要通过钻研教材,抓准教学的重点,并且在设计中突出重点。数学教学的重点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确定;应通过时间安排、过程设计来突出。因此,教学目标几乎成了全部教学设计的依据,其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2023-08-03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课前研究预设阶段、课中适时调整阶段以及课后反思修正阶段。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过分强调其作为科学、技术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作为人文、艺术的一面,于是教学设计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技术行为。教学环节可适时调整①数学课堂教学的大环节和主要步骤必须提前设计。因此,陈述性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师预先设计的内容之一。......
2023-08-0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性,积极应用情境教学法,但是从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并不令人满意,其中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三)教学环节设计忽略本质新课改提出了多种教学模式,包括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小组合作学习则是教学开展课堂教学的新手段,利用小组谈论的形式不仅方便管理教学秩序,而且可以去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2023-08-03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那就会导致很大的教学随意性,特别是小学生本身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弱,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容易迷失方向,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和谐师生关系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的首要条件。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当教师提出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时,少数尖子撑局面,多数学生当听众。......
2023-08-03
这是情境有效性的关键。童话卡通图故事与实物等具体情境对低年级学生的效果好,但图表、图文、数学事实等现实较强的情境更有利于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第六,创设的情境要体现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2023-08-03
数学思维不仅具有一般思维的根本特征,又有自己的个性。数学思维的概括性比一般的概括性强,这是由于数学思维能揭示事物之间抽象的形式结构和数量关系。它是概括了不同事物在“数量”方面的特征后的结果,数学中的点、线、面、体也是概括了现实世界中相应事物的特征以后抽象化的结果,数学中很多概念都是如此。在具体的数学思维过程中,这些特征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起着作用。......
2023-08-03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者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一种扩散状态的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而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此,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
2023-08-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