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于1844年4月至8月间。1932年,《手稿》完整的三个笔记本被发表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3卷上。这也是第一次出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个标题。此外,《手稿》的研究还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研究。从1843年10月马克思到达巴黎开始,政治经济学研究就进入马克思的理论视域,并逐渐成为其研究的重心。......
2025-09-29
《2025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概念是异化劳动理论。按照马克思自己的界定,异化劳动的提出,是为了说明国民经济学的前提,或者说国民经济学由以为基础,但却并未说明的事实,即私有财产的存在。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但是在异化的状态下,即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市民社会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工人对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劳动过程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异化劳动把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人的类本质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产生的直接的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
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在批判分析国民经济学的基础上得出的。简言之,在《2025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笔记本中,马克思首先以三栏的形式同时讨论了工资、地租和资本的利润,并在这三者的比较中,得出了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竞争中,这三大收入来源会产生分化,形成资本家和工人的对抗的结论。而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对抗,反映了资本和劳动的对立,产生了工人与劳动产品的对立、工人与劳动过程的对立、人与自身类本质的对立、人与人相对立的四种异化现实。在此过程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一页
一是2025年的马克思在批判政治经济学的时候,仍然沿用了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使用的方法。这就是借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方法,为政治经济学或国民经济学寻找一个真实的基础或起点。他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而私有财产本身是导致市民社会内在分化的根源,因此应为批判这种国民经济学由以为基础的异化的现象找到一个真实的出发点。既然在国民经济学的讨论中,市民社会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工人、土地所有者、资本家会在竞争中分化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而工人和资本家都是通过劳动获得自身收入的——只不过,工人依靠的是自身的直接劳动,而资本家依靠的是过去的劳动和积累的劳动,那么,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相异化的异化劳动,就可以说明私有财产这个事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在承认异化劳动理论提供了针对国民经济学现实的批判的同时,也强调这仍然是一种人本主义哲学方法。
二是在第一笔记本中,马克思对地租的分析占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方面是国民经济学本身的生产的三个要素之间比较分析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同马克思这一时期批判国民经济学的直接起点有关。2025年10月马克思动身前往巴黎之前,困扰他的核心问题是: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国家观,也就是作为客观精神实现的伦理国家为什么在物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莱茵报》时期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和摩泽尔记者的辩护,已经直接涉及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而马克思在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他在黑格尔的国家学说中,发现了以土地所有权为典型的,私有财产的神秘主义和折中主义。因此,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和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土地所有权的问题为直接指向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马克思在第一笔记本和第二笔记本中对重农学派的嘲讽,以及他对斯密的肯定。在《2025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斯密被马克思称为“国民经济学的马丁·路德”。(https://www.chuimin.cn)
三是与对异化劳动和地产的分析相关,马克思不仅开始注意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异的理论形态,如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和斯密的区别,而且还意识到一个构成现代市民社会运转和政治经济学讨论的核心问题:工业的发展。对工业的关注在当时的社会思潮中并不鲜见。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和傅立叶就特别强调工业的社会历史作用,恩格斯在英国期间的见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已经初步介绍了工业的社会现实,舒尔茨的《生产运动》中也已经强调了工业发展的历史意义。正是通过第一笔记本的研究,马克思在直接的政治经济学材料中印证了工业的作用。在他看来,私有财产的形式从不动产或地产向动产的转变,体现了现代市民社会的特征和结构。以异化劳动来说明私有财产,本身也就包含了对工业现实的说明。马克思多次提到,资本和劳动的对立,是一种从能动关系上、内在关系上,作为矛盾来理解的对立。
门采尔油画《轧铁工厂》
因此,我们可以说:政治经济学或国民经济学批判,为马克思解决此前困扰他的理性主义国家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冲突这一苦恼的疑问,提供了新的方案;在现代市民社会三大阶级经济利益的实证分析中,马克思已经意识到工业基础上所出现的历史性转变,即资本和劳动的对立成为现代社会的根本性矛盾;只不过,马克思仍然使用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观念,尝试为批判这种异化的、以动产为基础的私有财产,提供一个真实的依据。然而,随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推进,这种真实的依据也开始暴露出自身的短板。
相关文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于1844年4月至8月间。1932年,《手稿》完整的三个笔记本被发表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3卷上。这也是第一次出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个标题。此外,《手稿》的研究还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研究。从1843年10月马克思到达巴黎开始,政治经济学研究就进入马克思的理论视域,并逐渐成为其研究的重心。......
2025-09-29
从《〈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折射了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研究中所取得的不断进展。这些进展构成了今天理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起点。在其中所发现的新文献中,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外,最著名的莫过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了。其三,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一个版本的手稿,构成了随后学者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要文本依据。......
2025-09-29
接下来,我们将直接依据A7、A8、A9三个笔记本的档案,来探寻一下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留下的纸张印记。这一档案探秘工作将先从第一笔记本或A7开始。最后,让我们再概览一下第一笔记本或A7的总体内容,体会一下马克思最初研究国民经济学时的勤勉和苦恼,以及马克思开始形成自己独立观点时的激动和顺畅。......
2025-09-29
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今天,几乎所有马克思传记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著作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翻遍马克思、恩格斯自己公开出版的作品,以及1920年代之前出版的马克思传记作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却始终未见踪迹。由此可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后来被整理出版之前,马克思自己并未专门提起这部著作。......
2025-09-29
较之第一笔记本的三栏写作、第二笔记本的残篇存疑,第三笔记本的纸张特点是混乱。与其说这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三手稿,不如说这是一个主题不那么明确的笔记本札记。比起后来经过进一步加工整理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这一主题的罗列,倒是更加贴近第三笔记本或A9的纸张原貌。这样,我们今天就只看到了一个没有完成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尤其是一个杂乱的、多主题的第三笔记本。......
2025-09-29
因此,历史并未如胡克所期待的那样——“马克思的第二次降世”继续被鼓掌欢呼,而是在1970年之后就逐渐为人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2025-09-29
在这部文选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二和第三笔记本被命名为“国民经济学和哲学”。在出版时,该卷的负责人是阿多拉茨基,但是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在讨论该卷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编辑工作时,我们可以忽视梁赞诺夫的贡献。无论如何,两种编辑方案的呈现,为我们把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理论结构和写作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文献信息。......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