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马克思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摘要】:马克思经济学阅读书目《巴黎笔记》一页斯密的《国富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无法绕开的一部理论巨著。李嘉图经常被称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除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及其法国代言人的著作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中,马克思还引用了一部德国的国民经济学著作,这就是威廉·舒尔茨的《生产运动》一书。

马克思在大学期间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为了写作某一主题,他总会尽可能地阅读大量该领域的著作,并撰写读书笔记和写作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就体现了马克思的这一工作习惯。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同时期的《巴黎笔记》,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从1843年10月到达巴黎,到1844年8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暂时告一段落,马克思阅读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这些作品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斯密和萨伊的著作,二是李嘉图、穆勒和马尔萨斯的著作,三是威廉·舒尔茨的著作。这些作品分别服务于马克思不同的理论主题。

马克思经济学阅读书目

《巴黎笔记》一页

斯密的《国富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无法绕开的一部理论巨著。尽管在今天的经济学研究中,斯密常常被奉为“经济学的鼻祖”,但是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国富论》是服务于“政治科学或立法者”学说的。也就是说,《国富论》主要是以国民财富的来源及其性质的讨论,来探讨现代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权力制衡问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国富论》中除了前面谈到的劳动价值论之外,最具影响的两个观点:一个是劳动分工的观点,一个是“看不见的手”的观点。在《国富论》的开篇,斯密就描述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这就是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此外,斯密还提到,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社会中,每一个人为自己的努力,可以创造整个社会的福祉。这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市民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在自我实现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萨伊是斯密著作在法国的翻译者和宣传者。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引证《国富论》,用的就是萨伊的译本。

让·巴蒂斯特·萨伊

詹姆斯·穆勒

萨伊在自己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最先对斯密的观点作了挪用,系统阐述了生产三要素论。也就是说,劳动、土地和资本,构成了创造财富的三个要素,社会财富应该以自发的市场原则,在这三要素的代表即工人、地主和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对比《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笔记本的写作,这就不难理解马克思为什么要分三栏写作了。最初接触政治经济学的马克思,就是为了搞清楚这三种要素,或者说市民社会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

李嘉图经常被称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在他的代表性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李嘉图尝试从价值出发,将地租、价格、工资、利润、赋税等范畴纳入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理论实质是彰显工商业资本家的利益诉求。作为李嘉图曾经的老师和后来的信徒,詹姆斯·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对李嘉图的学说作了系统的阐发。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巴黎笔记》中,马克思对李嘉图和穆勒的讨论主要服务于两个内在关联又指向不同的目的。一是以李嘉图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存在的将现实的人抽象为经济范畴的情况,来印证第一笔记本中对斯密和萨伊的批判中所提到的,国民经济学是以私有财产为基础,但是并没有说明这一基础的观点。在第三笔记本中,这一讨论又同对“货币”问题的探讨直接相关。二是涉及李嘉图、穆勒同马尔萨斯的争论,马克思在第三笔记本有关“需要”的分析中,进一步意识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内部的争论不过是面对现代市民社会对工业现实和财富本质的不同理解罢了。可以说,李嘉图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化完成,不过是以更为抽象的形式反映异化的现实罢了。而在这样一种更为抽象的形式中,却包含着现代市民社会内在矛盾的充分展开,即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及其在不同经济范畴中的表现。

除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及其法国代言人的著作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中,马克思还引用了一部德国的国民经济学著作,这就是威廉·舒尔茨的《生产运动》一书。马克思在后来写作《资本论》的时候曾重新引用该书,并称它是“一部在某些方面值得称赞的著作”。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舒尔茨对马克思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在“生产的运动”中,存在着对于社会结构和历史发展中的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在这一点上舒尔茨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是“同路人”。第二,在有关自由贸易和国家问题的理解上,舒尔茨虽然与当时德国的另外一位国民经济学家弗·李斯特有所不同,但同样坚持关税保护和国家的作用。第三,舒尔茨对国家作用的强调,是与他对私有财产所造成的现代社会分化,以及工人阶级状况的担忧直接相关的。在这个意义上,舒尔茨的讨论又可以被视为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和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观的理论折中。可以说,舒尔茨和他的《生产运动》一书,尽管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并未提出太多创新性观点,但却无疑是一个引领“青年马克思”从理性主义国家观到私有财产批判,再到市民社会内在结构分析的重要理论中介。

威廉·舒尔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