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论述对文化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一命题。但马克思本人著作中频频出现的辩证模式,足以澄清一切把这段话看作统治阶级内部思想铁板一块的误解和曲解。如马克思在他的历史研究中,就充分认识到统治阶级内部的重重矛盾和利益分歧,可以导致物质资源、思想和文化上的严重冲突。而且一个显见的趋势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愈来愈抽象且普遍化。......
2025-09-29
在今天的学术语境中谈到政治经济学,一般而言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学。回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兴起、发展、演进的历史来看,这一意义上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不等于经济学。或者说,古典政治经济学更多是一种反映西方现代市民社会发育的政治哲学、道德哲学。一是狭义的经济学,专指19世纪70年代以后确立下来的现代经济学。其代表性人物就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他的影响下,英国剑桥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在这样一种语境中,也仍然保留了政治经济学的说法。但这一说法更多指涉的是用经济学的原则和方法来衡量政治问题。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一般意义上可以追溯到威廉·配第,他在《政治算术》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把经济引入政治讨论。谈论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最多强调的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前者将古典政治经济学系统化,而后者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不仅进一步推进了斯密的工作,而且在自己的理论研究中暴露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内在逻辑冲突。因此,李嘉图之后,不同的学者沿着不同的路向进一步发展。其中,马歇尔及其后的经济学研究,就是现代西方的主流路向,他们大多否定李嘉图从斯密那里继承下来的劳动价值论,强调斯密对于市场的分析和他隐含提出的效用决定商品价格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西方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延续并推进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但是在我们看来,马克思并不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简单继承,而是一种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发现基础上的彻底理论革命,是一种批判性的扬弃。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劳动价值论这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成果的孕育、阐发和改造为线索简单加以说明。
凡提到劳动价值论,往往首先想到配第有关“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说法。但是对这句话并不能抽象地加以理解,而必须回到17世纪英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语境中去说明。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个观点来自霍布斯的《利维坦》,讨论的是土地所有者与工商业中产阶级分割社会财富的问题。因此,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起点上,劳动就是一个含混的概念,既包含直接的物质劳动的含义,也包含隐含在社会财富之中的抽象劳动的含义。经过洛克以劳动论证财产权,阐发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理论过渡,在斯密的《国富论》中,劳动价值论具有双重指向:一是以自然法的方式证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二是以劳动概念的含混掩盖资产阶级财富积累背后的剥削本质。斯密分别是这样说的:“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是劳动”,也就是说,商品所有者即私有财产是一种不受侵犯的自然权利;“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来衡量”,也就是说不管是作为工人劳动的直接劳动,还是资本的“过去的劳动”,都可以在商品价值的确定中,通过“看不见的手”,进入作为自然状态的社会财富积累之中。因而,工人的工资、土地的地租、资本的利润就成为构成市民社会阶级基础的三个合理因素。站在工商业中产阶级立场上,反对土地所有者的李嘉图,看到了斯密《国富论》中有关价值问题的不彻底性。他承认斯密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理论意义,但是认为应进一步区分交换价值和价值,并尝试从价值出发,建构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原理体系。然而,在这个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李嘉图却遭遇了自身理论的背反,无法解决劳动价值论与价值规律之间的矛盾。正是从这一矛盾出发,马克思彻底批判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及其表现形式。
《利维坦》封面
亚当·斯密(https://www.chuimin.cn)
大卫·李嘉图
当然,在《2025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古典政治经济学是站在私有财产立场上为地主和资本家辩护的,但还没有形成剩余价值理论来说明他已经观察到的资本主义现实。这一科学观点,是在《资本论》中才最终完成的。在回顾马克思青年时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澄清一对概念,即政治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学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青年时期常用的一个术语是“国民经济学”。在直接的含义上,它是“政治经济学”这个英语和法语术语的德语翻译。因此,在一般的意义上,确实可以把马克思青年时期所使用的政治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学等量齐观。然而,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也曾提到一个说法,涉及这两个术语的差别。他说,“在法国和英国,问题是政治经济学或社会对财富的统治;在德国,问题却是国民经济学,或私有财产对国民的统治”。这里隐含着对英法和德国社会发展阶段差异的理解:在普鲁士王权统治下的德国,国民经济学更接近于“官方学”,反映的是私有财产的所有者,主要是封建土地地主对国家的统治;而在英国和法国,经历了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后,政治经济学反映的是市民社会内部,即土地所有者、工业资本家和产业工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权力制衡。因此,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也就是对现代市民社会的认识和分析。对于现实社会理解的推进,势必带来他在理论上的新的探索和思考。
相关文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论述对文化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一命题。但马克思本人著作中频频出现的辩证模式,足以澄清一切把这段话看作统治阶级内部思想铁板一块的误解和曲解。如马克思在他的历史研究中,就充分认识到统治阶级内部的重重矛盾和利益分歧,可以导致物质资源、思想和文化上的严重冲突。而且一个显见的趋势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愈来愈抽象且普遍化。......
2025-09-29
文化霸权这样来看,它便是社会统治集团可以使用的各种社会控制模式,它的产生背景是社会冲突。由此可见,文化霸权总是主导阶层和被主导阶层之间反复“协商”的结果。概言之,文化霸权的要害是统治阶级将它自身的利益“普世化”,将之表述为整个社会的利益。即便如此,文化霸权也并非想当然可以如此轻易达成。......
2025-09-29
燃烧过程初期,如图6.40所示,电热塞点火后,偏心轴转角转过5°后电热塞附近的火焰核心都已经形成且形成多个火核。而随着燃烧过程的进行,在上止点前20°偏心轴转角时,电热塞附近的火焰已开始大面积传播且NO浓度急剧增加,如图6.41所示。缸内的平均压力变化过程如图6.45所示,缸内压力与表征燃烧剧烈程度的中间产物的变化相关,因为燃烧反应的剧烈程度在上止点后达到最大值,所以缸内压力的峰值在上止点后出现最大值。......
2025-09-29
丹阳“人物本盛,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于官禄,市廛列肆,埒于二京,人杂五方,故俗颇相类”。江南东道采访使治苏州。国家的统一,使原来处于战争中心地区的苏北也获得和平发展的契机。江南、苏北均成为鱼米之乡。唐时,扬州,江都、吴均为大都会,“俗喜商贾,不事农”。总之,江苏南北地区行政区划不一,风俗差别仍然极大。唐时,苏州极为繁盛。白居易的诗作最能体现苏州的风俗。......
2025-09-29
宋代的“祖宗之法”是宋代政治文化研究中一个绕不过去的范畴,其重要性已逐渐为研究者所认识,并积累了比较多的研究成果。尽管“祖宗之法”在宋代是一个言人人殊的政治话语,但主流的“祖宗之法”毫无疑问是作为士大夫政治理念的祖宗之法,而不是帝王统治术意义上的祖宗之法。宋朝士大夫对于“祖宗法”“祖宗之法”“祖宗家法”的明确提及,始见于宋仁宗亲政之后。......
2025-09-29
公元1644年,满族统治了中国并建立了清朝。在对汉族文化的接受方面,清王朝比13世纪的蒙古王朝有着很大的进步,它继承了中国各个王朝的传统,沿用了明朝的制度。所以,当我们看到清朝在艺术方面仍然继承着明代的风格,丝毫不会感觉到意外。与明代相同,这些瓷器彩绘的题材,同样是从历史故事和传奇中而来。到乾隆年间,“玫瑰族”瓷器取代了青瓷的流行地位。......
2025-09-29
在国王卡尔十一世去世后,他们立即履行了他们的职责。1697年,瑞典议会突然被召集起来。登基后的卡尔十二世1697年11月6日,星期六,各阶层代表在斯德哥尔摩集合。参议院和贵族代表团等候着卡尔十二世的到来。卡尔十二世立刻表明自己的意愿与忠实子民的愿望一样。在赫德维希·埃莉诺拉太后面前,摄政者和参议院代表亲吻了卡尔十二世的手,并祝贺卡尔十二世接管政权。......
2025-09-29
他认真研究军事,是一名出色的炮手。很少有人知道,作者不过是一个21岁的普鲁士炮手和大学旁听生。恩格斯在英国期间,非常关心工人阶级的状况。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建立在崇高的、共同的理想之上,所以两人在巴黎尽管只相处了短短10天,却彼此认定对方是终生的同志和战友。......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