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解读第三笔记本或档案A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解读第三笔记本或档案A9

【摘要】:较之第一笔记本的三栏写作、第二笔记本的残篇存疑,第三笔记本的纸张特点是混乱。与其说这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三手稿,不如说这是一个主题不那么明确的笔记本札记。比起后来经过进一步加工整理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这一主题的罗列,倒是更加贴近第三笔记本或A9的纸张原貌。这样,我们今天就只看到了一个没有完成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尤其是一个杂乱的、多主题的第三笔记本。

较之第一笔记本的三栏写作、第二笔记本的残篇存疑,第三笔记本的纸张特点是混乱。与其说这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三手稿,不如说这是一个主题不那么明确的笔记本札记。在梁赞诺夫为《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3卷所作的导论中,这一部分被视为 “《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倒是一点也不为过。根据梁赞诺夫的判定,这一笔记本中除了那份简短的序言外,包括四个理论主题:私有财产的分析、共产主义的评述、从黑格尔辩证法批判出发对鲍威尔的清算、从分工问题出发对蒲鲁东的反思。比起后来经过进一步加工整理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1),这一主题的罗列,倒是更加贴近第三笔记本或A9的纸张原貌。点开国际社会史研究所的链接,A9的介绍是:

笔记本Ⅲ和笔记本Ⅳ:[私有财产/黑格尔批判],1844,德语。45页

注意:马克思编号Ⅰ—ⅩLⅢ[漏编ⅩⅩⅡ和ⅩⅩⅤ;ⅩⅠⅩ页破损]

笔记本Ⅲ:

Ⅰ—Ⅲ[私有财产和劳动]

Ⅲ—Ⅺ[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

Ⅺ—ⅩⅢ、ⅩⅦ—ⅩⅪ、ⅩⅩⅢ、ⅩⅩⅥ—ⅩⅩⅩⅣ[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ⅩⅣ—ⅩⅦ、ⅩⅤⅢ—ⅩⅪ、ⅩⅩⅩⅣ—ⅩⅩⅩⅤⅢ[需要、生产和分工]

ⅩⅩⅩⅨ—ⅩL序言

ⅩLⅠ—ⅩLⅢ[货币

笔记本Ⅳ:1张(夹在ⅩⅩⅩⅣ和ⅩⅩⅩⅤ之间)

注意:根据ⅡSG原始档案A6(包括A8笔记本Ⅱ),发表于MEGA1/3,第33—35、107—172、589—596页。

A9封面

第三笔记本的开头部分,即所谓论述[私有财产和劳动]的片断,按照马克思自己的提示,应当是对第二笔记本的补充性文字。其后是非常著名的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论述。在所谓的[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部分,有一个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一片断的开头和有关“需要”的讨论,按照他自己的标记,应当算作是论述共产主义问题的第(6)和(7)两个要点。这就提示我们,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问题的论述,要比我们所设想的更为全面也更为复杂。结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时间,即1844年6月至8月间,我们可以推测:马克思之所以专门讨论共产主义问题,除了当时巴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大背景外,还有一个直接的动因,这就是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所产生的理论反响。因此,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的部分,分要点点评、分析或是批判了粗陋的平均主义的共产主义、政治共产主义、赫斯的共产主义、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国民经济学关于现代市民社会的分析等不同问题。

笔记本Ⅲ序言第一页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就能够理解[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一片断在纸张形态上分阶段完成的理论意义了。首先,马克思在关于共产主义的讨论中,势必涉及对既有的批判性话语的分析,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自己也曾浸淫其中的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尤其是在收到《文学总汇报》上刊发的鲍威尔诋毁人民群众的文章后,马克思决心清算自我意识哲学,特别是作为其基础的黑格尔辩证法。在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观念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主义之后,马克思准备讨论国民经济学问题,以期对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给出更好的分析,并同蒲鲁东展开更为深入的对话。但是在此过程中,马克思更进一步意识到了黑格尔哲学同国民经济学在揭示现代市民社会内在结构问题上的同质性,甚至开始有意无意地反思起费尔巴哈和赫斯所具有的人本主义观念。为了搞清楚问题,马克思对《精神现象学》作了摘录,但是其注意力很快又被分工、货币等问题所吸引。这样,我们今天就只看到了一个没有完成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尤其是一个杂乱的、多主题的第三笔记本。为了更为直观地印证这一判断,我们可以看一下第三笔记本的纸张情况和主题变化。

笔记本Ⅲ纸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