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及准备材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及准备材料

【摘要】:从《〈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折射了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研究中所取得的不断进展。这些进展构成了今天理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起点。在其中所发现的新文献中,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外,最著名的莫过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了。其三,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一个版本的手稿,构成了随后学者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要文本依据。

一般说来,涉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公开问世,经常会提到:1932年,这部手稿几乎以两个版本同时问世,一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1)第一部分第3卷中,二是在朗兹胡特和迈耶尔编辑的《历史唯物主义。早期著作》中。二者都是以原文编辑出版的。但是早在1927年,苏联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3卷,已经以俄译文形式发表了这部手稿的第三笔记本(即Heft Ⅲ)部分。只是这部分手稿被“错误地”冠以“《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的题目。从《〈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折射了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研究中所取得的不断进展。这些进展构成了今天理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要起点。

为了更好地说清问题,有必要对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的流传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梳理。1883年马克思去世后,他的手稿和藏书分别交由恩格斯和女儿艾琳娜·马克思保存。二人分别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第二、三卷和部分马克思英文著作。艾琳娜·马克思和恩格斯相继离世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档案经考茨基和伯恩施坦交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保存。以之为基础,考茨基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第四卷,梅林编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遗著选》,伯恩施坦编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古斯塔夫·迈耶尔编辑出版了恩格斯青年时期的著作。列宁同样关注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的收集和整理。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支持下,大卫·梁赞诺夫和莫斯科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为收集、整理、出版马克思恩格斯遗著做了大量工作。作为其代表性成果的,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文库》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1)。在其中所发现的新文献中,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外,最著名的莫过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了。

《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俄文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第3卷目录

《历史唯物主义。早期著作》

大卫·梁赞诺夫

1923年,梁赞诺夫曾经作了一个题为“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研究的最新进展”的报告,提到自己已经找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但同样并未提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只是提到了马克思青年时期的经济学研究。随着研究的推进,1927年梁赞诺夫才在《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中将《〈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卡尔·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作为同一专题发表,并撰写了题为“从《莱茵报》到《神圣家族》”的导论文章。基于该文可知:之所以将第三笔记本率先整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梳理马克思同青年黑格尔派的争论,理解《神圣家族》的思想背景直接相关的;相应的,手稿的整理并不是严格按照纸面的结构和写作的顺序,而是分为对私有财产的批判、对共产主义的说明、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和对劳动分工的研究四个专题展开,并按照马克思手稿中一份标注为“序言”的片断提示,将散落的黑格尔批判文字,汇集起来作为“最后一章”。

1932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3卷中,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的研究者又根据相关内容,将另外两个笔记本(HeftⅠ和HeftⅡ)编辑整理出来,连同第三笔记本一起作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表。此外,收入该卷的还有马克思在巴黎时期经济学研究的一些摘录和评注,这就是所谓的《巴黎笔记》中的部分内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其一,由于特殊的社会政治因素,这一文本公开出版时,该卷的负责人已经不再是梁赞诺夫,而是阿多拉茨基,但并不能以此忽略梁赞诺夫的工作。其二,与这一版本相对比,同期出版的《历史唯物主义。早期著作》在编辑工作的质量上显然是难以望其项背的。朗兹胡特和迈耶尔虽说较为刻板地参照了马克思手稿的纸张形态,但是他们只编辑了第二和第三笔记本,还把二者的顺序搞反了。其三,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一个版本的手稿,构成了随后学者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要文本依据。这一情况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新版(MEGA2)出版之后仍然存在。

尽管今天看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1)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无论如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样一部反映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重要作品,在马克思去世将近50年之际,终于公开问世。而它一经问世,就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理解青年时期马克思理论探索之路,乃至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本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