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向她讨教经验时,她说:“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在找工作时也适用。刘洁应聘的第一家单位是美国一家保健品企业。一周后,小刘和20多名应聘者一道顺利过关。复试时,刘洁特意找件整洁的衣服穿上,“穿衣问题虽是小节,却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因为一个细节,刘洁成为唯一被录用的应届毕业生。那天刘洁不但没有迟到,还是应聘人员中唯一一个把椅子搬回原位的应聘者。这个小小的举动决定了她最后的胜出。......
2023-08-03
比尔·盖茨的父亲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担任过华盛顿州律师协会主席,还担任过全美律师联合委员会主席。母亲玛丽是一位教师。她性格温和,举止文雅,处事果断利落。从孩提时起,比尔·盖茨就生活在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环境中,7岁时就经常一连几小时地阅读《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一直阅读到字母P的部分才改换新的嗜好,又去贪婪地阅读名人传记。比尔·盖茨这种对知识的热情和偏爱,在同龄的孩子中是不多见的。11岁时,盖茨的自然科学和数学知识已在同龄人中遥遥领先,原先的学校已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父母于是将他送入西雅图一流的、收费也是最高的私立湖畔中学。正是这所学校激发了盖茨的智慧火花和天才的创造力。
当时,计算机技术正处于发展阶段,学校当时于1968年毅然做出决定,让学生涉足崭新的和令人兴奋的计算机世界。这一决定对比尔·盖茨的未来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天,数学老师保罗·斯托克林带领学生参观计算机房,他让盖茨试着在计算机上输入几条指令,处理结果马上从POP10型计算机上传了回来,这使盖茨不仅大为惊讶,而且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满足。从此以后,学校的计算机房成了令盖茨乐而忘返的地方。当时,他只有13岁,但已经表现出了比其他同学高得多的计算机水平,许多高年级的学生都跑来向他请教。
比尔·盖茨有一个好朋友叫保罗·艾伦,比他高两个年级,他和盖茨一样迷上了计算机。计算机在当时不仅不为一般人知晓,就连学校的老师也很少有人懂得。他们无处可以求教,只得凭着一颗急切的求知心,去寻找发掘一切相关的资料,仔细地加以研究。终于,他们在计算机终端机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和经验,于是更加沉迷于其中。保罗·艾伦经常鼓动盖茨解决难题并向他挑战,盖茨则仔细地研究任何一种有关计算机的书籍和资料,把有关编程的问题一一拿到计算机上做检验。比尔·盖茨如饥似渴地学习使他快速的成长。
1973年,盖茨在学力性向测验数学科目得到满分800分,高中毕业后,湖畔中学的费农·哈林顿给哈佛大学写了一封推荐函,里面写道:“作为一名10年级的学生,比尔·盖茨在湖畔中学是出名的一流计算机奇才。这位天才男孩的数学运算速度比他的师长还快,而且和两个同学受雇为一家波特兰公司建立薪册磁带资料库。那项工作已经大功告成。他们获得价值5000美元的计算机使用时间——后来他们利用这些时间,用计算机为学校排课程表。”哈林顿还补充说,在高中生涯的最后两年,盖茨的兴趣朝多方面发展,对政治和戏剧都感兴趣,同时仍继续博览群书。比尔·盖茨以全国资优学生的身份,同时获得普林斯顿、耶鲁和哈佛大学的入学许可。他选择了哈佛,并于1973年秋季入学。
初进哈佛,盖茨是一个典型的大学新生,被新的要求和更激烈的竞争弄得步调大乱。他逃避上课,一连好几天呆在计算机室里搞自己的计划,整晚打扑克牌,而且睡在一张没有铺床单的床上,他的同学们都还记得,他通常可以连续18到36个小时不眠不休。
在哈佛,盖茨仍延续过去的习惯,也就是在喜欢的科目上成绩优异,但对引不起兴趣的科目不屑理会,他对课业似乎心不在焉,也很少参加学校的活动,除非他的朋友史蒂夫·鲍尔默拖他去参加派对。鲍尔默是盖茨在大一主修研究生的数学课时结识的,他们成为终生的好朋友。盖茨的问题是他无法决定这一生到底要干什么,他花很多时间思考着这个困扰他的问题,甚至一度以通宵打牌赌钱的方式来排解这一困扰带给他的痛苦。他一度在波士顿地区申请与计算机相关的差事。他也鼓励保罗·艾伦设法在哈尼维尔公司争取一份程序设计的工作,好让两个人能继续努力实现创办一家软件公司的梦想。他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认定计算机工业的触角将伸向市场的核心力量——广大的民众之中。他们认为,当这一点真正实现时,就会引发一场意义深远的技术革命,而现在正处在历史即将发生巨变的关键时刻,计算机必将走进千家万户,这绝不是他们疯狂的梦想。为了能同艾伦一起创办自己的公司,比尔·盖茨一再考虑退学,他知道父母不会同意他的想法,但他仍然反复向他们说明,这是他和艾伦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
艾伦对计算机硬件更感兴趣,盖茨则对软件情有独钟。有段时间,他们考虑制造自己的计算机,但很快就放弃了这种念头,决定紧紧抓住他们最熟悉的东西——软件,因为它是计算机的灵魂。到1974年秋天时,比尔·盖茨决定仍留在学校,因为开办软件公司的条件还没有成熟。他返回哈佛去读第二个学年,但是此时已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了,因为他相信他自己的“软件公司”正在向他招手。1974年12月的一天,艾伦在哈佛广场的报摊上发现了一本令他振奋的杂志——1975年元月号的《通俗机械学》,它的封面是革新的新型计算机装备MTIS阿尔塔8080。艾伦买下了那份杂志,然后马上调头去找盖茨,认为俩人应为那台单纯的小机器,发展一种程序语言。于是,盖茨和艾伦就打电话给MTIS创办人埃德·罗伯茨,承诺为阿尔塔提供一套可使用的程序。埃德·罗伯茨的答复是:“我们每天收到大约10封信。我告诉来信的人,‘不论是谁,先写完程序的人就得到这份工作。’”盖茨和艾伦大受鼓舞,赶紧用哈佛的计算机改写BASIC语言程序,由于他们没有阿尔塔8080计算机,只能从杂志的描述上判断它如何运行,然后在哈佛的大型计算机上模拟。这两个年轻人在盖茨的寝室里从1975年2月工作到3月,发疯似的编写程序。编写好的程序由艾伦搭机前往新墨西哥州阿布奎基市向罗伯茨展示。艾伦发现这个尚未修饰过的软件,少设计了一个启动提示,于是加了进去,然后屏气凝神地把程序输入阿尔塔。程序果真管用,居然一举成功。艾伦凯旋后,俩人一起到哈佛校外喝汽水和吃冰淇淋,19岁的比尔·盖茨点了一杯取名为“秀兰·邓波儿”的饮料,以表达他获得成功的喜悦心情。盖茨后来说:“那是我写过的最酷的程序。”
在这次成功的鼓舞下,盖茨创建自己的软件公司的心情更加迫切了,1975年秋天他终于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哈佛大学,和艾伦一起创办起自己的公司。艾伦和盖茨反复讨论了公司的名称,最终认为“微-软”(Micro-Soft)更为贴切。在新墨西哥州一安顿好,他们就开始向原先湖畔程序设计小组的组员发出召唤,并获得了响应。“微-软”于是整军出发。后来,在他们将公司迁往西雅图时,“微-软”中的连接号被拿掉,成了“微软”。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成了新公司共同的创始人,盖茨还身兼董事长。
微软公司早期的管理风格松散,艾伦和盖茨俩人大大小小的事都插一脚。但渐渐地艾伦和盖茨有了分工,艾伦负责推动新科技和产品,盖茨则集中力量开发业务、谈判和签订合约。在最初的18个月内,微软公司为苹果计算机公司和海军准将公司编写程序,一下子赚了好几十万美元。但不久,微软公司就卷入了接二连三的官司之中,其中之一是与MITS的官司。按照微软与MITS创办人罗伯茨所签订的合约,MITS必须“尽最大努力”销售微软的BASIC程序语言,但由于盗版的BASIC语言到处充斥,罗伯茨不再设法销售该程序,随后又把MITS卖给了伯铁克公司。盖茨和艾伦最初决定控告罗伯茨和伯铁克。但后来又同意把控告伯铁克的诉讼交付仲裁,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比诉讼法庭来得快。可是,仲裁过程犹如蜗牛爬行,而且在仲裁裁定前,伯铁克不肯支付权利金。微软为此几乎破产。最终,仲裁认定伯铁克和罗伯茨的行为是“商业海盗行为的终极案例”。比尔·盖茨从这件官司中汲取了教训,此后多年来一直保留大量的现金储备,以备微软能渡过可能的危机。
1980年,比尔·盖茨只有25岁,微软公司只有32个职员。一天,计算机工业之王IBM的代表来到微软公司,IBM为了改变被动落后的状况,在快速扩张的小型计算机市场攻城掠地,希望与微软共同探讨一个构想,就是设计一套操作系统,用于为个人设计的IBM电话。当时,微软尚未制作出自己的操作系统,盖茨支付西雅图计算机产品公司程序设计师提姆·派特森5万美元,购得他撰写的一大套未臻成熟的86磁盘操作系统。经过修改后,盖茨定名为MS-DOS,也就是微软磁盘操作系统,然后把它卖给IBM。微软于1981年交出的这套操作系统,不久之后就无所不在。很快地,大约100家公司取得MS-DOS的使用授权,进而可以制造类似的机器。于是,MS-DOS成为业界标准,微软的销售额也同时暴增。同年盖茨聘请他的哈佛同窗史蒂夫·鲍尔默担任公司的总裁助理,使微软完成了过渡时期的最后阶段,转型为专业管理公司。
1985年6月,微软和IBM达成协议,联合开发OS/2操作系统。当时IBM在PC市场拥有绝对优势,兼容机份额极低。微软在操作系统的许可费上,短短几年就赢利20亿美元。当然,双方在OS/2上的合作未能持续下去。微软从1981年就开始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1985年,Windows1.0问世,才真正成为一个产品。而1995年8月,Windows95发布,正式把微软推向计算机业的巅峰。借助强大的市场优势和金钱实力,微软将许多其他公司创造的新技术新功能纳入自己的产品,尤其是Windows之中,使其成为无所不能的百宝箱。
如今微软已成为了IT业内的“帝国”,除了主宰PC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外,还涉足个人财务软件、教育及游戏软件、网络操作系统、商用电子邮件、数据库及工具软件、内部网服务器软件、手持设备软件、网络浏览器、网络电视、上网服务,以及近20个不同网站。
微软的光芒也吸引了美国反垄断法的注意。1990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开始调查微软的市场行为,主要是针对其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一起捆绑销售的方式,这种捆绑方法正是反垄断法“专政”的对象之一。不过作为信息时代的美国传奇,微软习惯了法律对它网开一面的照顾。1993年,司法部接管调查工作,才使微软有点紧张起来。1994年,司法部对微软的市场行为做出限制性裁决。尤其是当微软准备购并财务软件市场的领头羊——INTUIT公司时,司法部挺身而出,指控这起兼并为非法,微软不得不放弃了这个烫手的山芋。1995年,法院做出裁决,禁止微软将不同软件产品强行捆绑,这与其说是司法部的胜利,不如说是双方体面的“言和”,因为微软毫发未损,而且也认定这项裁决将束之高阁。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1998年5月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南卡罗来纳州后来退出)联合提出诉讼,控告微软公司违反美国的反垄断法。1999年11月5日美国地方法院法官托马斯·杰克逊公布关于微软公司垄断事实的调查报告,称微软公司对“视窗”操作系统的垄断性销售行为损害了消费者、计算机生产商和其他相关公司的利益。2000年4月3日杰克逊法官在华盛顿宣布,微软违反了美国的反垄断法。4月28日美政府向杰克逊法官提交了处罚建议,要求将微软分割为两家独立的公司,分别经营“视窗”操作系统和“办公室”应用软件及网络业务。5月17日美国司法部和17个州拒绝了微软公司一周前提出的自我处罚建议。5月26日美国司法部向杰克逊法官提交了对微软公司的最终处罚建议,坚持要将微软分割为两家公司。6月7日美国地方法院法官杰克逊做出将微软公司“一分为二”的判决,被分割后的微软公司一家负责经营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另一家负责经营其他软件业务。这个时候的盖茨并没有慌张,而是积极应对并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00年盖茨决定辞去微软CEO职务,接替他的是他的伙伴帕尔莫,盖茨被任命为首席软件设计师,他并未与微软脱离关系,相反,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全身心地投入过。他现在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产品的详细资料和技术战略上。盖茨2000年共捐助了近10亿美元用于各项慈善用途,这使他成为了2000年全美的最大慈善家。
有关成功典范 感受成功的历程的文章
当别人向她讨教经验时,她说:“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在找工作时也适用。刘洁应聘的第一家单位是美国一家保健品企业。一周后,小刘和20多名应聘者一道顺利过关。复试时,刘洁特意找件整洁的衣服穿上,“穿衣问题虽是小节,却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因为一个细节,刘洁成为唯一被录用的应届毕业生。那天刘洁不但没有迟到,还是应聘人员中唯一一个把椅子搬回原位的应聘者。这个小小的举动决定了她最后的胜出。......
2023-08-03
曹萌被排在第95号,轮到曹萌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轮到了曹萌,她的心七上八下,对是否能够面试成功一点把握也没有。曹萌老实地对总经理承认,其实是没有英语四级证书的,她等级考试没有顺利过关。曹萌想,他一定是要责怪工作人员的疏忽,让曹萌滥竽充数进了面试的办公室。当曹萌一气呵成地说出这段话,曹萌也为自己感到骄傲起来。在那一刻,曹萌对自己说:“我努力了,不管成功与否都没有遗憾了。”......
2023-08-03
1993年,23岁的张骧从东南大学毕业分配到了一家工厂,不久他就辞职进了外企。大学生摆地摊,别人不理解,张骧自己也感到很失落,心情也很浮躁。有朋友认为这是大材小用,可张骧并不这么看,他认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学生只不过是比别人文化高一些而已。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大学生管家”。张骧还打算增加服务项目,扩大营业面积,给客户提供最优良的服务以及最好品质的商品,为无锡市社区服务做点有益的尝试。......
2023-08-03
正好当时杭州美术公司下属有个建筑装潢公司面临倒闭,正要寻找承包者,于是丁军与该公司签下合同。面对建筑装饰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薄的形势,丁军决定创建一个专业设计和制作大型商场形象柜台的企业。同时,丁军为了调动部门负责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让两个主管出8%的资金,但占10%的股份。这样一包装,使原来1000元一斤的龙井茶变成了3500元一斤的精品茶,使4个村尝到了包装甜头,而丁军的包装公司也获得了20%的股份。......
2023-08-03
小周一踏上工作岗位,就树立了“店兴我荣,店衰我辱”的思想,时刻告诫自己要为企业的兴旺奉献自己的青春。小周以自己的真情服务于顾客,以自己的真诚奉献于岗位,真正展示了新一代服务标兵、劳动模范的风采。小周是个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营业员,参加工作6年来,她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高超精湛的服务技艺、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赢得了顾客的赞誉,成了一名年轻的劳动模范。......
2023-08-03
第二天,这位老太太又带了几个老人来买“别处没有的大碱馒头”,李华的馒头有了第一批固定消费者,辛勤劳动终于被承认,这坚定了李华以大碱馒头为经营项目的创业决心。李华的大碱馒头以品质纯、口感好赢得了众多顾客,生意逐渐红火起来。......
2023-08-03
1991年,他组建了自己的餐饮集团,名称就叫“烧鹅仔”。1992年他被评为“惠州市青年十杰”。1995年,深圳飞亚达集团老板邀请林伟成经营该集团在西安的一个高档酒楼,“烧鹅仔”从此走出了惠州。到1996年,烧鹅仔在北京开设了4家连锁店,总部也从惠州迁到了北京,林伟成本人被评为当年北京市商界十大风云人物之一。......
2023-08-03
只有中专文凭的他,通过职业见习,进入了富士施乐实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见习结束后,杨迪被留用了,而且作为公司指定的客服人员派驻到一家世界知名企业的站点。和其他一些规模较大的站点不同的是,那个站点只有他一个人,他成了独当一面的能手。杨迪告诉记者,通过在跨国企业提供客户现场服务,他的英语水平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2023-08-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