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瑞兽形铁秤砣的收藏与初探

瑞兽形铁秤砣的收藏与初探

【摘要】:图069这是一件找不到什么特征的秤砣,它没有南北朝、隋朝、唐朝秤砣的典型特征,也没有明清秤砣的特征,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前腿呈侧置V字形。前腿呈侧置V字形,下部隐约有横纹,前腿之间似修整,但不彻底。

这是一组为数不多的前腿呈侧置V字形的瑞兽形铁秤砣,把它们从众多的瑞兽形铁秤砣中用排比法分离出来,放置在其他年代的秤砣组合里,似乎都不合适。即使把它们放在一起不仔细地观察、分析、研究,也很难将其归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此类秤砣式样不尽相同,但与前朝的秤砣却有着传承关系,经过剥茧抽丝般的比较,侧置的V字形前腿是它们明显的时代特征。

图068

图069

图068,这是一件造型新颖、奇特的独角瑞兽形铁秤砣。这件秤砣的头部上有一张后高前低的大嘴,嘴上部凹陷的眼眶内有一对三角形与众不同的大眼,通鼻梁和范缝融为一体,显得格外精神,眼的后上方是一对突出的耳朵,它的犄角从头顶向前伸出,犄角上两边不同的饰纹隐约可见,内凸钮位于头顶的后上部,较为少见,头的后下部是展示鬣毛的圆点状饰纹,和图043很相似,头下有一隐约可见的项环,其上缀五枚项铃,前腿呈侧置V字形,两前腿之间中间凸起,呈慢坡状,背部有七根肋条,后腿弯曲呈立坐状蹲坐于前低后高束腰六面体的须弥座之上,与图043的束腰矮座较为相似,残损的尾部和身体连在一起。这件秤砣已经改变了唐朝秤砣的风格,钮由内凹变成内凸,钮的位置也向后移动,钮位于头顶的后部,前腿一改唐朝直立的做法,变得呈侧置V字形,底座又变回长六面体的形态,它同时还有唐朝秤砣的传承头后下部有鬣毛的展示物,颈上有项环和项铃,以及它的立坐的姿态与图052也很相似,如果把图052,图068和它排放在一起,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传承与变化,我们初步将其定为唐宋时期的产物。

图069这是一件找不到什么特征的秤砣,它没有南北朝隋朝、唐朝秤砣的典型特征,也没有明清秤砣的特征,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前腿呈侧置V字形。头部硕大上有一对高粱粒大的小眼睛置于圆眼眶里,用小短纹修饰的眉毛横贯眼睛的后上方,眼眉外端的后边是一对三角形的耳朵。嘴大张,嘴角后是一月牙状饰纹,其上大鼻子呈三角形,头的后上部以及头的周围都是展示鬣毛的纤细的饰纹,颈上有双项环,其上缀五枚较小的项铃,一面内凸一面内凹的钮(展示了铸钮工艺的承前启后的状态),略靠下的搭接在头的后部。前腿呈侧置V字形,下部隐约有横纹,前腿之间似修整,但不彻底。背上布满了细细的肋条,后腿弯曲蹲坐在长方形略带圆头的束腰矮须弥座上,这件秤砣的须弥座和唐朝预起状狮型铁秤砣的须弥座一模一样如出一辙,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传承关系。残损的尾部和身体连在一起。整体看秤砣曾经有过锈蚀,通体都有麻坑。从艺术角度看,此秤砣缺乏美感,也许铸造秤砣的工匠使尽本领,想完美的展示狮子的形态,但技不从心,费了很多的力气,但效果一般。从双项环、五枚项铃,从鬣毛的展示,从嘴后的月牙纹饰,从束腰矮须弥座等处看与前朝秤砣有传承关系,从钮的位置、铸造方法,以及前腿的变化,又能明显地看到变化,这件瑞兽形铁秤砣应该是唐宋时期的秤砣。

图070

图070这件瑞兽形铁秤砣也是一件十分罕见的,它周身涂满了栗皮色的漆,从部分漆脱落的地方看,漆是在秤砣没生锈之前涂上的,那漆应该是大漆,肯定不是人工合成的化学油漆。与其相同的还有两件,这三件秤砣大小一样,只因底座的大小不同,显得秤砣不同。这三件秤砣中,还是那件涂漆的铸造的稍微好一些,一双小米粒大小的眼睛置于凹陷的眼窝里,一微张的大嘴,一个向前突出的大鼻子,鼻子两侧是一对高高的颧骨,前额上的犄角向前上方凸出,内凸钮的外轮廓线中间与额前的犄角连成一条直线,前腿呈侧置V字形,前腿之间随着腿的形态中间微微隆起,背上隐约可见三根肋条,后腿弯曲蹲坐在低矮的须弥座上,一个三角形的尾部从身体后上部向后上方翘出,翘出的尾巴上有纵向的饰纹。通过大量的排列、比较,经过反复的分析、比对,它那前额上凸出的犄角、前腿呈侧置V字形,钮和头顶呈一条直线都是唐宋时期的产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