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北朝时期瑞兽形铁秤砣的收藏与初探

南北朝时期瑞兽形铁秤砣的收藏与初探

【摘要】:瑞兽形铁秤砣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诞生。尤其是这些狮子造型秤砣的底座,不是佛教的须弥座就是佛家的莲花须弥座,更增加了瑞兽形铁秤砣的神圣威严。也有人说“这些瑞兽形铁秤砣出现的时代可能更早一些。”瑞兽形铁秤砣的须弥座、须弥莲花座是随着佛教而来,也就说这些瑞兽形铁秤砣最早早不过北魏太和十年。

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社会长时间大动荡、大分裂的时期,战争时战时停断断续续,朝代更迭频繁,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不堪,原来的信仰被打破了,求天天不应,告地地不灵,人们纷纷寻托,于是从东汉明帝迎来的佛教,在经历了几百年的不断发展壮大,终于在南北朝时进入全盛时期。南朝的梁武帝对印度僧人达摩的顶礼膜拜,亦使南朝的佛教得到空前的发展。此时南朝、北朝全国上下极度的信奉佛教,用梁思成先生在《中国雕塑史》中的一段话“自南北朝佛教始盛,中国文化,自有史以来,曾未如此时变动之甚者也。自一般人民之思想起,以至一物一事,莫不受佛教之影响。而艺术者——时代——民族之象征,其变动之甚,尤非以前梦想所及者。”瑞兽形铁秤砣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诞生。谈艺术的专家谈论很多的绘画、书法、雕塑,等等,很少涉及南北朝时期铸铁的纹饰、铸铁的艺术;研究冶铁、铸造的专家,很少研究到南北朝铸造的艺术性,研究到铸铁的花纹,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从古至今没有考古挖掘到纹饰精美的南北朝时期的铸铁器物,就是民间有一些那个时代的器物,也没有人去研究,就算有人研究,也无法证明是南北朝时期的器物,我守着一批这样的瑞兽形铁秤砣,就遇上这样的尴尬。我翻阅了大量的关于冶铁、铸造的书籍文章,找到了河南考古研究所冶铸专家李京华老先生的《中国古代铁器艺术》,“魏晋及其以后的宗教大发展,寺院中铁器件渐多,铁器上的铭文和纹饰得到飞跃性发展。”《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第二集),“值得注意的是南北朝时期的铁范,最明显的是浇口改良为倾斜浇铸型,只要把铁范合好后倾斜放置,压上重物,或浇铸者踏上一只脚即可浇铸铁水,待转入固态时即可开范,取出铸件合范再铸如此反复进行铸造,可称为快速的连续铸造法,较汉代铸造产量更高。”看到老先生的高论,心中豁然开朗,“铭文和纹饰的飞跃性发展”给铸造瑞兽形铁秤砣提供了技术保障,改良了的铁范给铸造瑞兽形铁秤砣提供了数量上的保障。瑞兽形铁秤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由原来简单的几何形状如馒头型,乃至稍微复杂一些的瓜楞形,一跃变成这种狮口大张,雄壮威严,复杂了很多的狮子形铁秤砣。那种不怒自威,给不良商人以震撼、震慑,进而维系交易的公平,对于心地善良的人看来,颈带项环、佩项铃、佩云纹的狮子,就如同自家的家畜,有安全感。尤其是这些狮子造型秤砣的底座,不是佛教的须弥座就是佛家的莲花须弥座,更增加了瑞兽形铁秤砣的神圣威严。此瑞兽形铁秤砣设计新颖、铸造精良、样式优美大方、神态庄严神圣,借鉴徐悲鸿先生评价《八十七神仙卷》的话“岂近代人所能梦见,此皆伟大民族,在文化昌盛之际所激之精神,为智慧之表现。”正是这一群形态多样似乎有生命的铁秤砣,给我们提供了走进历史,认识历史的机缘。

也有人说“这些瑞兽形铁秤砣出现的时代可能更早一些。”笔者却不这么认为,首先,南北朝之前佛教不兴盛,那时的人们遵循先人的传统,依然使用简便实用的馒头型、瓜棱形的铜铁权,如果不是佛教的影响,是不会有这些瑞兽形铁秤砣的。其次,在南北朝之前铁的铸造技艺还达不到铸造这么精美的文饰。

成书之后总感觉这段缺乏说服力,需找到更有说服力的依据,但那是一千四百多年以前的事情,怎样才能从历史的长河中找到那一朵跳起的浪花,不亚于大海捞针,想起刘东瑞先生的教诲‘从佛教史中寻找’!买来、借来一些有关佛教的书籍,长时间大量的浏览,在网上搜寻与佛教相关的文章,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初终于在丁明夷著的《佛教小百科》一书中找到说服力极强的依据,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给云冈、龙门石窟带来哪些新风格>一章中写到北魏太和十年,孝文帝“始服衮冕,朝向万国”,开始了服装改革,北魏太和十年以后佛像也都着上了汉服,随着汉化改革的实行石窟中一些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早期的佛像都是席地而坐,后来受南朝坐床习俗的影响,佛像身下安置了高宝座。”佛像身下的高宝座就是我们常说的须弥座或者须弥莲花座。瑞兽形铁秤砣的须弥座、须弥莲花座是随着佛教而来,也就说这些瑞兽形铁秤砣最早早不过北魏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参看图004腿部横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