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珍贵瑞兽形铁秤砣收藏揭秘

珍贵瑞兽形铁秤砣收藏揭秘

【摘要】:本人收藏瑞兽形铁秤砣三十余年,收藏各种瑞兽形铁秤砣已一百五十余种。对于对瑞兽形铁秤砣的研究那就更难了,收藏的人极少,研究的人就更少,也没有介绍瑞兽形铁秤砣的书籍和文章。看到这幅图,不由得心头一震,此镇墓兽的尾部造型与我所收藏的两件瑞兽形铁秤砣的尾部一模一样,好像天上飘来,犹如飞来峰一般,真是神来之笔。

本人收藏瑞兽形铁秤砣三十余年,收藏各种瑞兽形铁秤砣已一百五十余种。把散落在各地的、原本相互割裂的、零碎存于各家各户的、从来不为人注意的、即将消失的,收集整理为集中的、系统的、连续的、完整的、各个时代特征鲜明的瑞兽形铁秤砣系列收藏,填补了权衡史上没有瑞兽形铁秤砣记载的空白,它也填补了隋唐时期没有权衡器被发现与研究的空白。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民间实用器的雕塑艺术提供了系统的研究素材,并且为我们研究古代先民的审美情趣和习俗的变迁提供了第一手直观资料。它还是中国古代冶铁、铸造历史的见证,也是成系列的冶铁、铸造的研究资料。这些瑞兽形铁秤砣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永存的记忆,它用物质的形式储存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文信息,传承着国家、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也让我们有机会瞻仰祖先智慧的光辉。三十余年收藏之路是苦辣酸甜五味俱全,收藏瑞兽形铁秤砣相对于收藏钱币瓷器、邮票要难得多,瑞兽形铁秤砣的存世量本身就很少,在经历了很多次的大炼钢铁之类的运动,就更少了。另外瑞兽形铁秤砣的耐腐蚀性很差,俗话说干千年,湿万年,不湿不干就半年,只要在潮湿的环境,很短的时间就会锈蚀的一塌糊涂,看不清眉眼,失去了收藏意义。对于对瑞兽形铁秤砣的研究那就更难了,收藏的人极少,研究的人就更少,也没有介绍瑞兽形铁秤砣的书籍和文章。

图002

看着众多的瑞兽形铁秤砣,在刚刚开始的阶段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不知道它们各自是什么年代的。真是困难重重,最关键的就是没有图谱,没有相关的书籍,也没有记载这方面的杂志、文章,可供参考。真是天津人俗话说的那一句“没谱!”我收藏瑞兽形铁秤砣的前期,几乎没有可以借鉴和参考的资料,还算很幸运,托我们祖先的庇佑,慢慢地找到了一些有“标志性的瑞兽形铁秤砣”。也是这些名不见经传的瑞兽形铁秤砣不该泯灭,通过翻阅《文物》、《考古》、《考古与文物》等等旧杂志,像大海捞针一样,在杂志堆里寻找和瑞兽形铁秤砣有关的资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艰苦的、持续的、枯燥的翻阅,1999年在天津第三工人文化宫(原李纯祠堂)的旧书市场终于找到一本杂志——《考古与文物》1994年第1期,其中一篇文章介绍了隋宋忻夫妇墓中出土的一对镇墓兽。看到这幅图,不由得心头一震,此镇墓兽的尾部造型与我所收藏的两件瑞兽形铁秤砣的尾部一模一样(图002),好像天上飘来,犹如飞来峰一般,真是神来之笔。以此为佐证,可以推断那件十字尾的瑞兽形铁秤砣是隋朝的,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时全不费功夫。在我翻阅过的杂志、书籍中,见过很多镇墓兽的图片,将尾部全展示出来的仅见此图,这可能是我们的祖先在冥冥之中庇佑我,给我指明方向,使祖先传流下来的瑞兽形铁秤砣不至于淹没,这几件十字尾秤砣至今已有1400年,默默无闻,正是宋忻夫妇墓的十字尾镇墓兽,使其身份大白于天下,是瑞兽形铁秤砣的里程碑,使我们可以从此向前找到南北朝的依据,向后找到唐朝的依据(图003)。

图003

由于尝到甜头后,在天津市图书馆、红桥区图书馆、三宫旧书市场等地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积极的翻阅、寻找相关的杂志,一年以后终于又找到一本1984年4期《文物》,其中一篇文章《河北磁县东陈村北齐尧峻墓》,介绍了北齐尧峻墓的出土情况,墓中的一对镇墓兽的前腿上,正面都是小横纹,前腿的上部有卷云纹(图003),此杂志的另外一篇文章《河北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发掘简报》所刊出的出土的四件镇墓兽的线纹图,其中那两个狮面狮身镇墓兽前腿上部的卷云纹,与我所收藏的几件瑞兽形铁秤砣相同部位一样,我们也可以把这几件瑞兽形铁秤砣认定为南北朝的产物。

图004

2011年淘到的“青州”风格的那件秤砣图038,不仅帮我们断定出是北朝这个时代,同时还确定是山东青州地区的产物。同时1984年4期《文物》杂志的另一篇孙机先生的文章《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妆》,唐代妇女发髻的样式与一些镂空瑞兽形铁秤砣的鬣毛十分接近图006,又找到了唐朝秤砣的依据。这种观点在《盛世收藏论坛》“青铜艺术”栏目中提出,得到绝大多数网友的支持或默认,也有网友提出:“唐妇发髻图有什么作用”?“风马牛不相及!”“人与兽何堪相比较?”为此把唐朝的《生肖群佣》图贴于网上平息了争论,同时得到更多的网友的认同,为传播瑞兽形铁秤砣的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005

图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