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管理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管理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

【摘要】:尽管如此,当前社会化媒体的学术性功能依然较为薄弱,而且社会化媒体中的学术信息也未得到用户充分的重视。考虑到社会化媒体中存在非常多的可靠的信息源,如高校图书馆、领域专家、学术机构等,他们会发表或转发大量具有前瞻性和新颖性的学术观点或学术信息,因此,研究社会化媒体用户学术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规律对社会化媒体实际运营、高效地开展图书馆信息服务以及服务用户信息需求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社会化媒体在学术活动中的应用与流行反映了学者们共享、交流、协作、扩散、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方式的转移[3],也为研究人员自主地参与相关的学术信息活动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场域空间。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用户的角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被动的学术信息接受者和消费者,同时还是主动的学术信息生产者和贡献者,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自由地获取、发布学术信息内容。与常规传统的数字资源(如高校电子资源数据库)相比,社会化媒体中的学术信息内容可以被看作非正式的信息资源,两者相互补充和促进,在研究人员的科研学术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当前社会化媒体的学术性功能依然较为薄弱,而且社会化媒体中的学术信息也未得到用户充分的重视。考虑到社会化媒体中存在非常多的可靠的信息源,如高校图书馆、领域专家、学术机构等,他们会发表或转发大量具有前瞻性和新颖性的学术观点或学术信息,因此,研究社会化媒体用户学术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规律对社会化媒体实际运营、高效地开展图书馆信息服务以及服务用户信息需求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社会化媒体的成功运营离不开用户的积极参与,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化媒体中学术信息内容的效用价值,最大化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社会化媒体实践者首先需要在保证系统功能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的水平,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其次,由于用户使用学术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开展科学研究相关的活动,他们会较为关注学术信息的内容质量以及专业性、权威性和有用性等特征,这就要求社会化媒体实践者应采取相应的信息控制机制和过滤机制,以保障社会化媒体中学术信息源的可信度以及信息内容的质量和有用性水平,为用户提供优质、及时、可靠的学术信息。最后,研究结果发现用户在社会化媒体中的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及其对学术信息的认知因信息需求程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社会化媒体实践者要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判断用户信息需求的强弱程度,对于学术信息需求水平高的用户,应强调社会化媒体作为非正式和非常规的学术信息源的特性,突出社会化媒体的学术性价值,与正式的和常规的学术信息源相互补充,共同服务于用户,激励和吸引信息需求水平高的用户利用社会化媒体搜寻学术信息;对于学术信息需求水平低的用户,则需要注意系统质量和信息源可信度对用户学术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着重从系统功能质量和信息源的可靠性、专业性等方面进行改进与优化,增强用户对社会化媒体学术信息的需求黏性,使社会化媒体中的学术信息源及信息内容得到充分利用,继而维持社会化媒体持续性的成功运营与发展。

高校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内容丰富的专业性学术信息资源,与社会化媒体相比,属于正式的学术信息源。信息需求对社会化媒体用户的学术信息搜寻行为与其前置变量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用户在社会化媒体中搜寻学术信息的行为及其对信息有用性的认知因用户信息需求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增强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图书馆应该结合社会化媒体的优势,如传播速度快、大众参与性强等,开发新的信息服务形式,提高馆藏学术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着重培养用户的信息意识与信息素养,鼓励用户将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术信息资源结合起来使用,满足用户不同水平的信息需求,实现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学术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由于不同的用户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对社会化媒体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及其影响的感知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社会化媒体实践者需从用户的基本特征和心理特征两个角度理解用户对社会化媒体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不同认知,准确地把握用户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及其学术信息搜寻行为的规律。根据本书的研究结果,社会化媒体实践者需要关注和引导18~25岁的年轻用户群体以及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用户群体在社会化媒体中的学术信息搜寻行为,提高他们对社会化媒体中学术信息价值的认知和了解。对于学术研究经验较少的用户群体,需要社会化媒体与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等机构密切合作,提高用户的学术素养和信息素养,使他们意识到社会化媒体及其提供的信息资源的学术性价值,并加以有效合理的利用。对于社会化媒体使用经验较少的用户群体,社会化媒体实践者应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社会化媒体应用环境,了解社会化媒体所提供的服务以及系统功能,使这一部分用户群体能够便捷地找到专业的和可靠的学术信息源,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内容。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用户既是信息消费者也是信息提供者,对于那些获取和使用学术信息较频繁的用户,社会化媒体实践者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信息生产、转发和创造等活动,让他们更多地从信息提供者的视角体验社会化媒体中学术信息源的可信度及信息内容的质量,同时通过与社会化媒体的交互,提升他们对社会化媒体服务水平和系统功能质量的认知。此外,用户的性格特征不易被人察觉,虽然大多数社会化媒体用户属于强烈型性格类型和尽责情绪强烈型性格类型,但是,仍有少数用户属于非强烈型性格类型,这就要求社会化媒体实践者能采取有效的用户特征识别机制以便准确筛选此类性格特征的用户群体,并帮助他们体验与感受社会化媒体中学术信息源的专业化水平及其信息内容的质量、社会化媒体的服务水平和系统功能质量,进而提高他们对社会化媒体中学术信息有用性的认知,增加他们在社会化媒体中搜寻学术信息的频率。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化媒体中学术信息资源在具有不同个体特征的用户间发挥最大化效用,不断满足用户不同程度的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