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等[2]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和性格的学生在使用不同的平台搜寻信息的频率和使用目的方面有显著差异。Sin[3]研究了性别—年级、问题解决方式等特征对留学生的信息源使用以及日常生活信息搜寻的差异性影响。基于社会化媒体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调查所收集的273个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分组样本进行比较。......
2023-08-03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进行搜寻活动以解决与生存和生活相关的问题。根据意义建构(Sense-making)理论[74],存在信息需求的人会经历认知上的空缺,这种空缺阻碍了人们了解某一特定的环境。为弥补这种认知空缺,人们会努力地搜寻和获取信息以改变他们的知识水平,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75]信息搜寻行为指用户有目的地搜寻信息以实现某项目标,被认为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个体在这一过程中搜索与其个人观点相匹配的信息,以支持其减少不确定性并作出决策,从而理性地解决问题。[76][77][78][79]信息搜寻行为因具体情境和行为个体的不同而具有动态性和多变性[80],用户为获取所需信息以满足自身信息需求而进行信息搜寻,是人类信息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信息搜寻有4种模式:搜索(Searching)、浏览(Browsing)、偶遇(Encountering)和监控(Monitoring),其中,搜寻和浏览属于主动的信息搜寻,偶遇和追踪属于被动的信息搜寻[81][82]。Jiang[83]研究基于Web 2.0站点的社会图书馆系统环境下用户的信息搜寻模式,发现大多数用户倾向于合并两种或更多的模式,而每个用户通常有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模式。Webber[84]的研究发现信息偶遇是虚拟世界中信息发现的重要模式,同时,浏览、追踪、有目的的搜索和验证等行为模式也同样存在。社会化媒体不仅仅是建立、维持与拓展人际关系的社交场域,更是资源丰富的信息场域。信息搜寻是社会化媒体中的一种基本活动,用户搜寻和获取的信息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信息、热点事件和时事新闻、商业产品及评论信息、学术信息、健康医疗信息等,而且,社会化媒体的特性,如社会性、自主性等,增强了用户通过社会化媒体搜寻信息的动机。Whiting和Williams[85]指出在其调查的样本中,80%的被调查对象使用社会化媒体搜寻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同时也使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自我学习。现今,学术机构、专家学者、高校图书馆等会通过社会化媒体平台发布或共享一些实时有用的学术类信息,因此,社会化媒体中存在着大量被人们忽略的有价值的学术信息资源。人们通常选择使用具备特定领域丰富知识、拥有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及时获得信息以及获取信息成本较低的信息源搜寻信息,并且,在搜寻信息的过程中,信息源的身份也备受重视。[86][87]Yan等[88][89][90]指出虚拟社区作为一类非传统的和非正式的信息源,与高校数字图书馆学术资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为用户获取信息资源提供多种渠道。Kim等[91]研究发现大多数的社会化媒体平台被学生用作信息源,很多学生使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各种信息搜寻,其中,维基、用户评论以及媒体共享平台是较为常用的信息源。学术信息对科研人员等用户的工作和学习至关重要,是知识增长与创新以及科学发展的必备资源。社会化媒体中的信息资源主要由大众群体创造,有些信息内容无法直接通过其他媒体获取,面对社会化媒体中存在的大量学术信息,用户对社会化媒体中学术信息的态度、用户搜寻和获取其中的学术信息的方式、用户的学术信息搜寻行为表现及变化规律等主题是社会化媒体信息环境下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重要主题,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Kim等[2]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和性格的学生在使用不同的平台搜寻信息的频率和使用目的方面有显著差异。Sin[3]研究了性别—年级、问题解决方式等特征对留学生的信息源使用以及日常生活信息搜寻的差异性影响。基于社会化媒体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调查所收集的273个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分组样本进行比较。......
2023-08-03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用户获取和搜寻学术信息等行为受到个性特征、信息源可信度、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性特征的差异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用户群体在使用社会化媒体参与各种学术信息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会有所不同。......
2023-08-03
近年来,社会化媒体被大众用户广泛地接受和使用,正在不断地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社会化媒体在信息生产、传播与获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逐渐成为主流。各个领域的学者逐渐开始对社会化媒体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学者们认为社会化媒体不仅有助于同行之间的协作与交流,而且便于信息的传播与扩散。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社会化媒体工具不仅仅是一种潮流,更代表着学者们交流、合作、获取、共享和传播知识与信息方式的变化。......
2023-08-03
根据Taylor信息需求模型中信息需求的模糊性和不易表达的特征以及Wilson对信息需求问题的探究,研究人员对信息需求问题的研究重点转向了信息需求发生的情境,这使得用户信息需求产生的情境变得非常重要。从计算机科学视角出发的用户信息需求研究主要关注的是Taylor模型中后两个水平的信息需求,即正式的信息需求和妥协的信息需求,属于可以被具体描述的需求。......
2023-08-03
本章通过一对一面谈与一对一在线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访谈资料收集。其中,时间维度涉及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及时性;数量涉及满足信息需求的信息量;任务涉及问题或特定任务驱动的信息需求;内容维度涉及满足信息需求的内容质量、信息类型;对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信息需求又可以归纳为生理层面的信息需求、认知层面的信息需求和情感层面的信息需求等。......
2023-08-03
为了进一步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这里将信息有用性作为固定因变量,系统质量作为固定自变量,其他变量单独或两两同时进入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7所示,可以看到,当服务质量和信息源可信度同时进入回归模型后,系统质量对信息有用性的影响不再显著,如表4-7中的模型7所示,说明用户在判断社会化媒体中学术信息有用性的时候,系统质量会因为用户重视服务质量和信息源可信度而对用户判断信息有用性不再有明显的影响。......
2023-08-03
信息需求对信息质量与信息有用性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表明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用户学术信息搜寻行为的特殊性以及社会化媒体中学术信息对于用户需求的潜在影响作用。图4-3信息需求对信息质量与信息有用性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认为精细加工可能性水平变量对中枢路径与用户态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本书假设信息需求对信息质量与信息有用性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但结果发现研究假设不成立。......
2023-08-03
Taylor认为在本能的信息需求层次上,信息需求表现为一种对信息不满足的模糊状态,它是真实存在的,但用语言难以表达出来。在Taylor提出该信息需求模型之后,学者们针对该模型进行了大量讨论。因此,在解释用户进行信息搜寻的原因时,Taylor的模型并不能被定性为一个成熟的方法。而信息行为研究则从Taylor理论的前两个需求水平出发,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探讨用户的信息需求问题,研究的是用户模糊的未能清晰表达出来的信息需求问题。......
2023-08-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