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柔克刚,培养交际素养

柔克刚,培养交际素养

【摘要】:所谓“以柔克刚,引入正轨”,就是对交际的心理偏差采用疏通的手段,进行正面引导。以柔克刚,即是以情动人,启发自觉的软手段。如果某方一意孤行,无视他方的意向、目标和要求,只要求对方适应自己,那就必然会出现态势反常,言语不逊,引起对方的厌恶、反感。列宁这种审美感受,说明一个基本的事实:好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们的感情,促使人们以友善、体谅和同情的行为和态度对待别人,其调节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所谓“以柔克刚,引入正轨”,就是对交际的心理偏差采用疏通的手段,进行正面引导。对于交际中的语言和态势来讲,这是一种具有极大伸缩性的调节手段。其调节的速度较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但是一旦实现了调节控制,就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平衡作用。由于是属于柔性调节,因此非借助于传播媒介不可。各种态度,造成的、反对的,通过传播,诉诸交际双方的感情和理智,经过自我调节之后,便会产生合理而恰当的交际行为,并运用语言和态势给予紧密的配合。交际活动中往往由于说话不当或态势含混的刺激,使对方心理产生不平衡,需要采用相应的手段,冷静思考,改变语言风格,或运用舆论导向,并予以适度的调节。实践证明这是十分有效的。

以柔克刚,即是以情动人,启发自觉的软手段。它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心理指向调节

交际过程,心理因素起重大作用。由于心理的原因,会导致言语和态度的种种异常。心绪不宁,讲起话来就言词激烈,举止失度,表情变化无常。这对于交际双方的彼此认知、情感交流和交互作用起着不良的影响。有些事情,如果心态正常,就可以冷静而平和地交谈,双方的情绪,也会适应;如果心态异常,就会偏离方向,态度生硬、言辞过激而态势反常。心理定向,在某种意义上讲对交际关系的发展会发生重大的影响。

调节心理方向是解决语言和态势偏向的根本途径。交际者的彼此认知,包括对双方的生理心理特点、交际行为的动机和目的、交际者的心理定势的感知、认知和理解,都必须借助于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系统能够最有效地、准确地表达情意、传递信息;态势符合系统,既有助于语言的圆满表达,又可以促进交际双方的相互认识和理解。符号系统的正确运用,对于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都是心理相容或相悖的行为。如果某方一意孤行,无视他方的意向、目标和要求,只要求对方适应自己,那就必然会出现态势反常,言语不逊,引起对方的厌恶、反感。拨正心理活动的方向,随时调节自己,有助于语言、势态与心理活动保持一致。

2.道德礼仪调节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外化形式,也是交际行为调节所普遍采用的手段。

交际应遵守共同的原则和规范,交际者都有自己的欲望,都希望自己的合理欲望得到满足。但这种欲望有时同他人、同社会的需要相一致,有时却背道而驰。这种欲望的适应与不适应,往往表现于外,言语和态势会作相应的反应。符合时,由一顺心而言语温和,含情脉脉,态势也极为友好,手舞足蹈;不符合时,由于不称心而粗声粗气,恶语伤人,态势也显示出敌意,横眉冷对。当出现不适当的态势和言语的时候,必须约束自己,用共同的道德原则和生活规范修饰自己的越轨言行。当一种不相符语言将要发生的时候,交际者应想想社会道德,想想他人的欲望,进行内省,逐渐形成一种区分是非善恶的观念,培养正确的情感和意向。克服不道德行为,稳固正常心理,使自己的言语、态势不背离道德原则和规范。

同时,还必须使用礼仪的手段进行调节。要尊重人格,尊重对方,做到孔子所说的温良恭俭让。对老年人要尊敬,对父母要孝敬,对晚辈要爱护,对平辈要尊重。言语温顺,行为礼让,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自觉养成的礼仪观念。美德是人的精神宝藏,但要使它生出光彩,则必须有良好的礼仪。没有礼仪,任何表现都会被人看成是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礼仪是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高低和有无修养的重要标志,要想受到交际对象的欢迎,使交际行为更有力量,就必须使自己的态度谦逊、言语优美、行为文明、举止得体,以礼仪待人。

3.形象调节

形象调节,是指生活中的形象和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对人的心理的感染、暗示所发生的调节作用。我们所指的形象,包含着两种对象,一是实在的人,如先进人物、或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一是艺术形象,如文艺作品、绘画、音乐中所塑造的形象。这两种形象,由于代表了人的普遍心理和美好追求,因此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调节作用。

(1)生活中形象的调节作用。我们应该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角度、深度等有所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很不一致。其中有正误之分、深浅之分和精粗之分。由此就出现了交际心理的差异,从而导致交际行为的失调。比如深化改革,如果把它放在发展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角度一认识,就会方向明确,行为坚定果断,大胆进行实践;如果从权宜之计来考虑,那就会缩手缩脚、顾虑重重,甚至由于看不清方向而踌躇不前;假使想趁此机会大捞一把,不顾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结果就会误入歧途。所谓交际活动的冲突、拉锯、内耗,许多都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进行调节,以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人物行为影响失调者,使他们改变角度,恢复常态,达到认识上的一致。

生活中形象的调节作用是不能低估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无穷,是因为榜样认识的深刻性和行为的规范性。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是可锻炼和培养的,我们借榜样的形象,影响和感染他人,让他人自觉地对照分析,深入细致的体察,正确区分善与恶、美与丑、正与误的界线,也会收到消除疑虑、改变看法的效果。

(2)艺术形象的调节作用。如果说,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具有调节作用的话,那么艺术形象的调节作用是勿容置疑的。因为艺术形象是对生活中形象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它更富有典型意义。我们知道,艺术形象是一种社会形态,它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例如一部小说,一幅名画,一首美妙的歌曲,都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和培养人们崇高的、美好的思想情感的作用。美同善是联系在一起的,一部好书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读这样的书就好像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它可以缩短作者与读者的心距。列宁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列宁这种审美感受,说明一个基本的事实:好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们的感情,促使人们以友善、体谅和同情的行为和态度对待别人,其调节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调节的作用,就是要沟通人们的心灵,交流感情,缩短彼此间的距离。交际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但交际的效能只能建立在双方情感相融、心距接近的基础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形象调节是十分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