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人的需要层次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

人的需要层次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

【摘要】:然而人的需要,人对自己的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活动是有层次的。下面我们借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系统论来对人的需要的层次性加以分析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系统论对于需要层次性的探讨是深入的,具有借鉴意义。马斯洛认为,人有生存的自然的需要,又有行为活动的社会需要。首先我们应当看到,马斯洛的七个层次划分法并不是均衡布局的,其中有主有次。

人与动物区别之处是:人除了掌握工具与运用语言之外,从需要上讲,人还是一个自觉追求功利的动物。人们进行交际,归根到底是为了获得曾经需要和正在需要的一切。需要如影随形,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们的生命中。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努力奋斗,不断进取,涉足于荒野,驰骋于宇宙,以追求良好的活动效果。

然而人的需要,人对自己的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活动是有层次的。一般来说,有欠缺就有需要。但人有各式各样的欠缺,高级的,一般的,甚至是低级的,需要的对象也会随之而不同,存在着高低层次的差异。下面我们借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系统论来对人的需要的层次性加以分析说明。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系统论对于需要层次性的探讨是深入的,具有借鉴意义。马斯洛认为,人有生存的自然的需要,又有行为活动的社会需要。这二者之中,重心应是社会需要。他把人类需要分为七个层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在交际活动中,交际者明确这种层次的联系和区别,可以使交际对象优化和交际手段变化,卓有成效地提高交际功能。

这里必须明确的是,需要的层次性对于个体来讲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结构。首先我们应当看到,马斯洛的七个层次划分法并不是均衡布局的,其中有主有次。总的说来它有一个中心,那就是社会需要,而中心之中又有一个制高点,那就是自我实现需要。就一需要而言,不同时期,不同对象,又有不同的需要层次。知识型与体力型需要层次显然是不同的,体力型的需要层次也有区别,从事建筑的工人,更多的情况下则是对实现安全的需要,而农民则力求居安食饱,追求归属的需要。有知识的人希望实践自己的知识,但一旦遇到新的问题又会产生求知的心理需要。其次是需要层次的动态变化。无论是哪一级的需要,每当某级得不到满足时,人的意识总是为之牵制着,成为此时此刻的最迫切需要,可以集中人的一切能力去实现此级需要。一旦此级需要满足之后,又会产生新的追求,上升到较高一级的需要。如生理需要满足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有对知识的追求,对美的追求,以至于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总之,需要的层次往往集中于个体一身,有时由低级至高级,有时又围绕一个中心层次而同时作多层次的同步追求,需要的层次性是十分明显的。

我们有了需要层次性的理论,就可以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交际意识,根据不同的需要层次自觉地确定交际手段,从而有计划地进行交际,以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