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堪培拉:澳大利亚首都的绿林天堂

堪培拉:澳大利亚首都的绿林天堂

【摘要】: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最为彻底,一建成就废除围墙,让绿林带取代围墙的地位。澳大利亚1937年迁都堪培拉时,就颁布不设围墙的法令,规定任何机关、私人,包括外国使馆都不得违反。堪培拉的绿地占市区面积的58%,从飞机上俯瞰。6万人口的中心市区,分布10多座公园,1970年建立了6万亩的堪培拉植物园。堪培拉本是一片荒原,距海120公里,海拔540米,既无大河、湖泊,也无森林、村镇。

中国古代城市都设墙,而且里里外外好几层。西方现代城市则相反,很少将钱投在筑墙上。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最为彻底,一建成就废除围墙,让绿林带取代围墙的地位。

澳大利亚1937年迁都堪培拉时,就颁布不设围墙的法令,规定任何机关、私人,包括外国使馆都不得违反。为了不让住宅、办公室完全暴露于外人面前,人们在建筑物周围布置雅致的栏栅和花篱,用绿墙代替了砖石水泥大墙。参天的桉树、合欢花树..成了政府机关的屏障。使馆区以异草结墙,花园艳丽,四季争芳。平民之家贵在为篱,仙人掌吐翠,梨树护卫,草坪茵茵,自得其趣。偷花贼少见,伐树人绝迹,不用操心树篱花草遭践。

堪培拉的绿地占市区面积的58%,从飞机上俯瞰。除了晶莹发亮的格里芬湖以外,房屋和街道都掩映在绿色海洋中。6万人口的中心市区,分布10多座公园,1970年建立了6万亩的堪培拉植物园。

堪培拉本是一片荒原,距海120公里,海拔540米,既无大河、湖泊,也无森林、村镇。唯一优势是地方大,平坦,有发展余地;气候宜人,冬暖夏凉。1913年开始建城,1927年澳大利亚从吉尔本迁都来此,当时居民不过5000人。

为了美化新都,澳举行国际设计比赛,从137个应征方案中选中美国著名设计师格里芬的图样,1931年3月13日动工实施“格里芬工程”,由于财力不继,1963年才全部完工。核心是格里芬湖,一座大坝将莫朗格洛河拦断,形成周长35公里、面积704公顷的人工湖。湖面架两座大桥,将南北市区连接起来,湖心岛建钟楼,内装53只钟,定时演奏,钟声悦耳。为纪念库克船长1770年发现澳洲大陆200周年,在湖心安装世界射程最高的城市人工喷泉,喷高137米,倘若憋足气力,湖面无风,可达到150米的高度。市民站在全城任何角落,都能看到喷泉,风静时直射天霄,风起时柱体弯曲,水珠如烟似雾,湖面“细雨”蒙蒙,彩虹道道。

主要国家机关和公共建筑环湖而立。湖南以“首都山”为轴心,向四周辐射街道,作为商业、文化区。每个居住小区的住房分别排列成弧形、圆形、三角形、六角形、锥形、双圈形,以林荫小道隔开;各大建筑造型不同,绝无雷同之处。草地鲜翠欲滴,地下交错着水管,自动定时喷浇。黑山上耸立195.2米高的电信塔,旋转餐厅和了望台,供人观览全市风光。除某些饭店外,都是三四层的建筑,95%以上的住宅是单家独院的2层小楼。只准建立为首都服务的工厂,如造币厂、印刷厂、饮料厂等等,不许污染环境的工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