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古罗马城市建设的成就:公共建筑和水道系统

古罗马城市建设的成就:公共建筑和水道系统

【摘要】:今天已经发现的古罗马早期的城市,是马尔扎波多附近的一座古城。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城市多为营寨城。古罗马营寨城的典型代表是北非的提姆加达。罗马人的市中心是用大型公共建筑来表达的。古代罗马城市建设的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它的市政工程上。古代罗马城市用水常从远处引来,它的地面上的输水道往往是雄伟的上面敷设着自来水渠的连续券。这是当时罗马领土上最壮丽的景色之一。古罗马城市建设的费用很大一部分用在给排水工程上。

古代亚平宁半岛住着许多部落。它的西部住着伊达拉里亚人,在前者南面住着拉丁人,最南边有许多希腊人的殖民地。公元前6世纪,拉丁人推翻了伊达拉里亚人的统治,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今天已经发现的古罗马早期的城市,是马尔扎波多附近的一座古城。它建于公元前6~5世纪。城市中大多数干道是东西向的,有一条15米宽的干道南北贯穿全城。

这条干道被分成同等宽的部分。两边有人行道,略为高一点,有些地方有几块高出中央路面的石头连接左右人行道,以方便行人在雨天过街。路边有明沟,雨水通过它流人暗沟而排出城外。

这座城市的街坊是方格形的。街坊内是个大院子,周围密排着住房,临街有商店和作坊。此种城市布局对以后的城市建设有一定影响。

公元前3~1世纪,罗马人几乎征服了全部地中海沿岸,成为古代世界中最大的奴隶制国家。这时期它的城市建设也是为扩张势力服务的。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城市多为营寨城。它们多建在新扩张地区的边缘上。那里有军队驻扎,当领土固定下来后,也就变为永久性的居民点。这种营寨城有统一的格式。它们一般有方正的城墙,道路十字交叉,在交叉点上建神庙。这种城市的布局,很象起源于古代伊达拉里亚人的城市花园作法。

古罗马营寨城的典型代表是北非的提姆加达。它的城市平面为350米见方,东西道路横贯全城,南北道路自北端终止于市中心。市中心比路面高2米,它们用台阶连接。

市中心广场为贸易公共生活所在,面积50×42米。其地面略向北倾斜,四周有建筑环抱,周围有柱廊。因柱廊比例恰当,故看来广场空间宽广。全城主要由街坊组成,其中东西12排,南北11排。公共建筑有时用2~4个街坊作基地,神庙则建在城外山头上。因城市很小,后来有些房屋也只好造在城外。

后来欧洲的许多城市就是从这种营寨城发展而来的。也有些城市原来是规则的,逐渐发展为不规则城市,如共和时代的著名城市庞贝,就是由营寨城发展成休养城市的。

该城位于意大利那坡里斯湾口维苏威火山脚下,亦为一条河流的出口处,交通方便,气候温和,所以具有发展贸易及休养城市的条件。

它的平面是不规则的,长1200米,宽700米,略似椭圆形。通过市中心广场的十字形道路宽约6~7米。另外还有2条与它平行的道路也一样宽,其余的街道则较狭窄。

它的市中心广场面积117×33平方米,除日常公共生活外,节庆与斗剑也在此进行。广场上有阿波罗庙、城市守护神庙、巴雪利卡、衣料交易所及2个会议厅。这些高低不一的建筑物均因柱廊的统一而协调。

最初城南还有个三角形广场。它的北面有大、小两剧院,各容5000及1500人。东端的大斗兽场,可容20000人,即全城的成人均可容纳在内了。街道人口处是商场。民居住宅低矮,一般为1~2层,房屋环绕天井布置,天井中种有花草。比较大一点的住宅,入口后为中庭,后院有柱围之。公元前1世纪末,马变成了帝国。随着相对的国内和平与对外扩张的削弱,帝国初年又出现了一度的经济繁荣,随之而来的是罗马城的建设活动高涨。

古代罗马城,是在一个较长时间里自发形成起来的。它没有一个统一的合理的规划系统,可是市中心的建设却有着辉煌的成就。

这个古城由著名的罗马七丘组成。其中帕拉丢姆为七丘之心。这块群山环抱的平原也是最早的城市的中心部分,面积约300米×300米,四周有城墙环绕。

城市中心广场在帕拉丢姆以北。后来在这里逐步形成广场群,其中罗马广场全部用大理石造成。它的南面是凯撒广场,凯撒对市中心作了大规模改建,又陆续建造了奥古斯都与杜拉真广场。

有3条主干道从市中心放射出去,往西去的路通向海口。广场上建有裁判所、庙宇、斗兽场、市场、市政厅等公共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各种文化生活设施一起,共同组成城市的公共中心。

古代罗马繁荣时期,城市生活非常活跃,修建了不少供寄生阶级享乐的剧场、斗兽场、公共浴池等,这些建筑物都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反映了奴隶主贵族荒淫奢侈的生活。

罗马人的市中心是用大型公共建筑来表达的。各种大型公共建筑之间,广场与广场之间,都考虑到视觉方面的需要。它们的构图是由许多点凑合而成的,而不是一个明显的体系。

古代罗马城市建设的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它的市政工程上。

大街有时宽达20~30米,人行道与车行道分开。有的城市干道的两侧还做有列柱与顶子,形成长长的柱廊。街道上铺着光滑平坦的大石板,有的还在路面上做出车辙及转弯半径

古代罗马人发明了拱券结构来跨越很大的空间。这种新技术不仅应用于内部空间庞大的建筑物,而且还用在市政工程上,如罗马城里的特勃里契桥的跨度就长达25.4米。

这种拱券还用来架筑输水道。古代罗马城市用水常从远处引来,它的地面上的输水道往往是雄伟的上面敷设着自来水渠的连续券。这是当时罗马领土上最壮丽的景色之一。

古罗马城市建设的费用很大一部分用在给排水工程上。它约在公元前5世纪先后修建了第一条上水道和下水道,城内排水系统齐全,后来又修建了大渗水池。这些工程有的今天还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