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沿线雄关,不能一一列举,其中山海关、居庸关和嘉峪关是现存的三座雄关,已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古以来一直是军事上的重要关隘,关城倚山临海,非常险要,北面万山重迭,气势雄伟,长城从山上蜿蜒而下,与关城相接。解放后,修缮了长城和“天下第一关”的城楼以及许多文物古迹,山海关也建设成为新的生产性城市,古代雄关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2023-08-02
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的嘉峪山麓,有一座古老巍峨的关楼,墙垣雄伟,楼阁高耸,飞檐凌空,这便是万里长城的终点——嘉峪关。嘉峪关北面、合黎山、马鬃山岗峦起伏,南面是富饶美丽的祁连山,中间夹着一条狭长的间有水草的戈壁滩,古“丝绸之路”就由这里通过,地势险要。嘉峪关就建立于咽喉之地,人称“天下雄关”,是我国现存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关城。
嘉峪关关城是一座东面窄、西面宽,略呈梯形的宏伟建筑。城墙的基础勒角,是大石条砌成的,内外两面用砖衬砌。周长733.3米,高11.7米,面积33500多平方米。关城有东西2门,东门叫“光化门”,西门叫“柔远门”,城内北侧建有砖铺面的宽阔斜坡马道,直达城顶。东西门外,有瓮城回护,城门南开,不与正门径通,使关城更为幽深肃穆。东瓮门叫“朝宗”,西瓮门叫“会极”。出西门瓮城10余米,有道长方形重关,巍然耸立与关城并肩。关门西开,是古代出人关必经之门,上题“嘉峪关”3个雄劲大字。
城墙上有东、中、西三座城楼,巍然对峙,气势壮观。各楼都为3层3间式,高约17米。每层楼周围有廊,红漆明柱,雕梁画栋;单檐歇山顶式,飞阁凌空。城墙四角都建筑了两层式的角楼,楼顶周围有砖砌垛口,形如碉堡。南北城墙中段各建有3间式带前通廊的敌楼。城墙的上外侧有垛口,设有许多了望孔,内侧设宇墙。内城的西墙上还砌有方形灯台,下设斜坡形射箭孔。
城西有石条筑底内外包砖的罗城,城的东、南、北3面也有黄土筑起的围墙。它南北连接万里长城,南有明墙,北有暗壁,沿着起伏的山岗伸延出去。罗城东西建有“闸门”,上有1层3间式闸楼,北边筑有烽火烟墩一座。罗城东面沿坡边围成一个广场,筑有敌墙一堵,环围罗城相接为拥城,城外有城,重关并守。广场内原来建有不少驿站,街道、商店、住宅等关城的附属建筑,现在遗迹尚存,还有明清建筑的关帝庙、文昌阁、戏楼。进人关城内,还可见到清代游击衙门府、夷厂、仓库、井亭等建筑。
现在的嘉峪关城楼,最初兴建于明朝洪武五年(1373年)。征虏大将军冯胜下河西,以嘉峪山下为咽喉之地,选“九眼泉”西北坡上,置关首筑土城。嘉峪山下的九眼泉,古称“峪泉活水”,冬夏澄清,碧波不竭,列为“肃州八景”之一。《清边纪略》记载,“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敦煌杂钞》记载:明弘治八年(1495年),兵备道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明正德元年(1506年)8月,兵备副宪李端澄监修东西2楼,次年2月落成。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尚书翟銮视察西北,以嘉峪关为“河西第一隘口”,上书皇帝加固关城及其边墙,由兵备道李涵监筑了一道百余里长的城墙,南起文殊山下的卯来泉,穿过关城到达野麻湾东北两只铁翅南连悬崖,北接峭壁,与长城成犄角之势,更加壁垒森严。
嘉峪关的建筑是十分精工的。传说,当时筑城用的黄土,要筛选后放在青石板上烤干,再掺入丝麻和灰浆混拌,有的甚至要掺人糯米浆夯筑,以增强粘结力。工程完成后,在一定的距离,用箭射墙。如果箭头射人了夯土墙,就要返工重筑;直到箭头碰壁落地,才证明坚固合格。
过去,人们登上嘉峪关,可见一块石安砖放在西瓮城阁楼的后檐台上。传说,明朝正德元年,有一位工匠师傅叫易开占,接受工程任务后拟定了一个设计安案,并准确地计算出用料数。按此施工结束后,只剩下一块砖,据说还是主管承修的官员为了加害能工巧匠而故意多加的。易师傅和工匠们只好商定,说那是一块不可缺少的“定城砖”。这表达了人们对古代能工巧匠的景仰之情。
新中国成立后,嘉峪关经过1950年、1957年和1973年3次较大的修缮和装饰,使这座古老的关城更加雄伟壮丽。
有关科技圣典:人类文明的“细胞壁”的文章
长城沿线雄关,不能一一列举,其中山海关、居庸关和嘉峪关是现存的三座雄关,已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古以来一直是军事上的重要关隘,关城倚山临海,非常险要,北面万山重迭,气势雄伟,长城从山上蜿蜒而下,与关城相接。解放后,修缮了长城和“天下第一关”的城楼以及许多文物古迹,山海关也建设成为新的生产性城市,古代雄关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2023-08-02
第一节甘肃古代少数民族及其文化一、古老的戎族夏商周时期,华夏族已成为主体民族居住在中原地区,而周围的东、西、南、北四方的众多民族都可称为少数民族,这时已有“东夷”、“西戎”、“北狄”、“南蛮”之称。“西陲”就在今甘肃天水以南,为古代西戎地区。还有一小部分月氏人进入祁连山与羌族杂居,称为小月氏。这些曾在甘肃活动后来迁徙到新疆伊犁河流域及中亚地区的大月氏人,为中亚地区的历史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2023-11-29
第一节嘉峪关魏晋墓葬及酒泉丁家闸五号墓一、嘉峪关魏晋墓葬的主要形制从1972年至1979年,在嘉峪关市新城乡以西2.5公里的三支渠以东,先后发掘清理了13座墓葬,其中8座墓中有彩绘砖画出土。嘉峪关墓葬中的壁画主要分布在墓道两壁及其门楼上、墓室的砖上、棺木上。......
2023-11-29
一些世界遗产地对世界遗产旅游施行不力,旅游企业对世界遗产旅游涉及不多,与人们对世界遗产旅游的尺度把握拿捏不准不无关联。在世界遗产日益普及的状态下,世界遗产的普世价值也早已经为大众旅游者所诚服、所接受。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世界遗产地在利用世界遗产招牌招徕旅游者时普遍存在的粗暴简单的行为,以及一些旅游企业施行的与其他普通旅游毫无二致的“世界遗产旅游”,与此要求并不匹配。与其他类型的旅游不同,世界遗产旅游一......
2023-11-17
甘南州自产水资源量最多,为92.7029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32.8%,嘉峪关市最少,为0.0104亿m3。全省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287.3282亿m3,其中内陆河流域14.0983亿m3,黄河流域239.6412亿m3,长江流域33.5887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25.159亿m3,占本流域水资源总量的97.9%;降水入渗净补给量2.626亿m3,占本流域水资源总量2.1%。......
2023-06-24
在澳门的世界遗产官方网站上,有关于澳门的详细介绍。与此同时,居住在澳门的外国人,也以绘画、文字、照片等各种方式,向世界各国介绍在澳门见到的中国。在澳门这个弹丸之地,曾经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一上码头,澳门的世界遗产地的形象就到处展示。它位于新马路中段,曾为澳门市政议会的办公场所,是200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澳门历史城区”历史建筑群......
2023-12-03
(一)甘肃生态环境的现状西北地区疆域广阔,地势较高,多为高原和荒漠。加上年平均气温较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左宗棠到甘肃之时,正是当地生态环境面临重重危机的时期。历史时期,我国人类活动对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的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变化上。随着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人类活动对环境施加的影响逐渐增强。总之,到清代中后期,西北出现了历史上新一轮的生态环境遭破坏的高峰期。......
2023-07-20
相关推荐